



不管一家公司的目标是什么,公司一定会通过各种产出——不管是商品还是服务,来实现目标。生产的定义是将投入(自然资源、原材料、劳动力、机器等)转变为产出的过程。产出也可以指代一定时间内产出的数量。因此,一家汽车公司可能会设立一年生产200万台汽车的目标。而生产率则是衡量获得产出的效率的,比如说,最开始10名工人每小时能生产100单位的产出,通过采取一些方式,这些工人的产量提高到了每小时生产110单位的产出,那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生产率就提高了10%。
图4 基于相对满意原则的目标设定
各类商业生产都需要一种或多种资源的投入。经济学家通常将这些资源分成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
土地指的是可以用于生产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这一术语除了指代常规意义上的“土地”,还包括“土地”中包含的矿藏、海洋、海洋中的物质等。根据这一定义,鱼也算作土地的一类。
劳动指的是人力投入,包括体力和脑力的投入。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取决于他们出卖自身劳动的能力,而收入的差距则反映出了各自的技能差异。在经济学中,劳动力掌握的技能属于资本的一部分。教育和培训作为劳动力获得技能的方式,也就成为对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这种投资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技能水平越高,该国的整体生产率就越高,而这在大部分情况下也就意味着国家整体会更加繁荣。
在普通人眼里,这些是木材;但在经济学家眼里,这些被叫作“土地”,因为木材也属于地球上自然资源的一种。
采矿是经济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一过程带来的产品来自地球,因此也属于“土地”这类资源的一种。
资本被定义为任何用来支持生产过程的资产。商业活动中经常会有两大类资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指的是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这部分资本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原材料、半成品和库存都属于流动资本如图5所示。
图5 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则包括房屋、土地、机器设备和工具等。这类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
而企业家可能是各类资源中最容易识别却又最难定义的一类。广义的企业家指的是把握市场机遇,汇集并利用各类生产要素的经济主体。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就是冒险家,因为他们自身的收入多少取决于公司的成败。如果公司赢利了,企业家就能赚到钱;反之,公司亏损的时候企业家也会遭受损失。因此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发现可能带来利润的方案并将之付诸实践:如果没有企业家,生产活动的规模会非常有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