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我们还能自由出行吗

旅行即教育

“聪明的人认为,旅行即教育”,歌德用这句话鼓励人们走出家门看世界,而不是枯坐在家中。许多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都表达了类似的思想,特别是马克·吐温,他认为出行是“偏见、偏执和狭隘”最好的解药。他断言,出行会使人形成“更有维度,健康且善良的人生观”。而且最重要的是,出行能够带来快乐。关于出行,更多的是不断探索新事物,寻求更加广阔的天地,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熟悉和近在咫尺的事物。19世纪德国诗人威廉·布施是这样来概括这种深意的:“所以,我的朋友,我要做的就是收拾行李,和你一起上路。”(Drum o Mensch sei weise,pack die Koffer und verreise.) [1]

很少有一些建议会被人们广泛遵循,但是也有例外——例如鼓励出行。当前,出行在我们的社会已十分重要。事实上,许多人甚至认为出行有助于帮助人们过上充满趣味且令人向往的充实生活。出行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地点变化,它成了一种习惯,停滞在原地则是罕见。过去人们只有在一个特定的地方才能做的事情,现在却可以在任意地点进行:工作、冥想、上网、购物、打电话、看电视、独处、休息,出门在外有时甚至感觉就像在家一样。

尽管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对出行充满热情,但我们也在日复一日中逐渐意识到,出行正在达到极限。由于这种旅行嗜好(wanderlust)对自然和人类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破坏,一些人呼吁我们回到更慢、更悠闲的生活,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带着不安走得太远了:人们漫无目的地从一个目的地奔向另一个目的地。人们开始反思永无止境的出行是否是必需的,而对这个问题的质疑已经在汽车禁行区(car-free zones)、空中旅行(air travel)和市中心停车位过多等相关议题的辩论中表现出来。当许多城市居民都因交通拥堵而倍感焦虑之时,人们真的需要亲自去到任何地方吗?

新冠病毒的流行不是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吗?即使我们足不出户,也可以做很多事情:视频会议软件Zoom和Teams使虚拟会议和线上旅行成为可能,单击一下即可环游世界。所以,你其实不必去任何地方!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而无须到场。当然,这条道路也有另外一面:远程办公、幽闭症、害怕错过,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有被束缚的感觉,甚至患上“新冠抑郁症”。对于人们而言,出行的意义是否不仅仅在于从A地移动到B地?难道在旅程中就没有一些美丽的、使人开怀的、充实的甚至令人振奋的事物吗?当目的地不明确时,我们就不需要出行吗?长久停留在一个地方难道不也意味着一个人的止步不前吗?

想象一下童年的公路旅行,开车去意大利或国家公园度假,酷暑和拥挤的交通也阻挡不了我们对阳光、海滩、山脉的期待。在亚得里亚海沿岸或美丽的自然保护区,8小时的路程,可以用来自由畅想即将在亚得里亚海岸或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度过的14天假期。汽车上载着的除了家人,还有你的想象力和充沛的情感。或者想象一下你下班后开车回家的情景,到达终点后,你独自一人,终于获得了平静——没有同事,没有电话,也没有待办事项清单。旅行是对不甘困囿于平淡沉闷的日常生活的逃离,它带我们迎接不同的风景和思想见地。就像对于热爱慢跑的运动者来说,他们更加关注运动的过程,而不是到达目的地才会产生幸福感。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这种感觉称为“心流”(flow),当我们像上述例子中描述的,将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项活动上时,这种感觉就会出现 [2]

当然,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仍然是尽可能快速地、便捷地、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去购物、去工作、去体育锻炼、去学校、去见客户或供应商……而这一切,都与高效出行密不可分。重要的不是旅程,而是你能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但出行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出行不仅是一个人要去的地方,还包含他们的想法、梦想、愿望等。这种情况并非在每一次的出行中都会出现,但也时常可以看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在到达目的地时感到高兴,但也同时感到空虚,直到我们决定下一步去哪里。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经历过这种感受。我们似乎是被到达某个地方的欲望驱使着,但当我们最终到达时,又会感到泄气。

出行的欲望不仅是指身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它更多的是想要不断向前迈进,真正在身体和精神层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或许我们应该这样说:生命中的重要旅程出现时,不仅意味着体魄上的进步,而且也意味着精神上的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出行有两层含义 [3] :一方面是个人的高效出行,另一方面是个人在情感、智力乃至精神层面上的进步。这告诉我们,怎样出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与运输方式的高效性以及人类进步都息息相关。本书中,笔者计划从这两个层面出发,对出行展开讨论。

让我们回到前文提到的一些顾虑点,即对人们渴望不断出行的担忧,以及出行对社会和环境的有害影响——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担忧会让人们重新对出行进行根本性的思考。许多人要求进行的转变包括减少甚至放弃物质享受,提倡回归自然和保护环境,以及结束充满压力的、仓促的和持续不断的出行。这将使生活节奏更加缓慢且从容,并且宜于沉思,人与故乡之间的联结也将更为紧密。当我们在出行问题上变得过度兴奋、过度投入时,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是“放慢你的脚步吧”,让身心都慢下来,你会从生活中收获更多。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对出行的批评,特别是对出行的组织方式的批评是合理且必要的。近年来,与出行相关的社会成本急剧攀升甚至超过预期,例如交通事故造成的各类损失,尾气排放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日益增长的道路空间和停车位需求。但这并不是谴责出行本身并消除它的理由。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出行是最好的教育,它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带给我们更多样的思考以及更平衡的世界观。

而且我们不应该忘记,出行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很多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它甚至可能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多角度对出行的未来展开讨论,从而让它变得更好。它不是一个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即要么放弃出行,要么污染环境。我们认为存在一个中间地带:人们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旅游,去体验世界的美好。但我们也认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兼顾考虑环境因素的出行方式。

从政治地图就可以看出,出行是必要的。就像法国大革命初期那样,让政府屈服的不再只是人民生计,而是不合规的或者过于昂贵的出行方式。还记得在2014年的巴西以及在2019年的智利和厄瓜多尔发生的内乱吗?这些内乱都是由火车票或汽油价格上涨所引发的。除此之外,在苏丹、伊朗和海地,汽油价格的上涨也导致了内乱。仅在2019年,出行成本的急剧增加就导致了7个国家发生重大社会事件。想想每周六都在法国进行的“黄背心运动”吧!这场始于反对提高燃油税的草根运动,最终以削减所有税收、提高最低工资和养老金、对所有重要政治决策举行公投而告终。

这引发了两点思考:第一,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许多对出行的负面作用的批评大同小异。毫无疑问,出行方式需要持久的改进:交通状况堪忧,特别是在一些特大城市中,我们很难继续容忍这种拥堵。第二,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出行的权利。出行是将我们的社会凝聚在一起的黏合剂,它对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出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是我们文明的标志。放弃出行将带来巨大的倒退,这是极端鲁莽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本书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重新思考出行,并勾勒出一种新型出行方式的轮廓——其唯一目的是确保我们在未来仍然可以出行,而不会破坏我们的地球。

所有这些想法的核心是将出行作为一种服务。是否拥有某一种出行工具——例如汽车,这并不重要。与之相反,智能地连接多种交通工具,如火车、汽车、电动滑板车和自行车,可以在许多方面改善出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将自动驾驶车辆添加到组合当中,例如以自动驾驶座舱和自动驾驶穿梭巴士的形式出现。这将使出行变得更安全、更便宜、更方便,而且往往更快。但更重要的是,“出行即服务”将在大幅降低出行的社会成本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道路和停车场用地紧张、噪声和空气污染等负面问题的产生。我们将在下文对这些问题展开详细讨论 [4]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笔者无意劝阻人们放弃享受驾驶汽车的乐趣。我们也不是要寻找更多的禁令和法律来对个体进行限制,我们也无意遏制任何人对旅行和运动的热情。相反,我们鼓励出行。但是,我们的星球确实需要我们对当前的出行模式进行革新和优化——这种情况应该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汽车发明于约140年之前,火车发明于约200年之前 [5] ,从那时起,世界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我们却仍以大致相同的方式在使用这些交通工具。在未来,出行可以更加智能,可以变得更好。是时候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了!

出行是个人的权利

全世界约有10亿人患有某种残疾,这约占世界人口的15% [6] 。他们大多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在那里,没有别人的帮助,通常无法从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公共汽车和火车往往是无法到达的。因此,许多残疾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无法实现职业和个人的发展。这些国家的许多残疾人没有机会接触教育、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仅仅是因为他们无法离开自己的家乡。贫困与残疾往往是相互关联的:贫困个体遭受残疾的风险更大,有残疾的人也更容易遭受贫困 [7]

关于残疾人如何更好地融入公共生活的讨论,往往集中在薪酬公平、全面的医疗保险、获得职业培训和工作机会等方面。这样的讨论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提供便利的、可靠的和安全的出行方式也同样重要。一个惠及所有人的出行方式,可以为每个人提供职业机会,使人人都有一种自由、独立和融入社会的感觉。

让我们来听听两位权威人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美国全国盲人联合会执行主任阿尼尔·刘易斯(Anil Lewis)将失明对其行动能力的影响描述如下:“最糟糕的是我不得不放弃开车。在我失明之前,驾驶汽车会让我感到快乐。”美国联合脊柱协会的代表、轮椅使用者迈瑞欧·迪克森(Myreo Dixon)对出行有如下论述:“这关乎独立、自信和自尊,所有这些都对残疾人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8]

世界各地的研究反复描述了同样的情况:残疾人往往无法使用公共汽车和火车,原因可能是缺乏无障碍车辆,也可能是由于公共汽车站和火车站的结构性障碍。让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伦敦,从第一手考察资料来看,笔者可以确认,即使是优步(Uber)驾驶员也屡屡拒绝运送视障者。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视障者并不总是能够准确描述自己的位置,因此往往很难被找到。这些视障者通常会有一只服务犬陪伴在身边,而这只服务犬也必须上车。这一切都很不方便,而且费时费力。

考虑到这些,世界各地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将出行视为一项人权。这个想法并不新鲜: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13条将迁徙自由描述为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指出:

人人在各国境内有权自由迁徙及居住。人人有权离开任何国家,包括其本国在内,并有权返回他的国家。

这是一个明确的说法,但尚未得到普遍实践。

从第13条可以推断出每个人有基本的出行权。但这对许多人来说还远远不够。他们更进一步、更大胆地要求为每个人提供普遍的、基本的出行方式,即所有人(包括年轻人、老年人、病人和残疾人)都必须能够随时使用各种交通工具。这是本书作者共同的愿景:重塑出行。交通工具需要在设计上兼具包容性和无障碍性!这是一个机会平等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平的机会,我们不能让10%~30%的人(取决于国家和地区)依然无法自由出行。

不仅是残疾,社会处境也可能是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例如在新德里,除了最低的收入、最简陋的住房和最贫穷的生活方式,最糟糕的是人们被困在自己的城市里。他们中的许多人参与经济发展或社区生活的机会为零。他们买不起汽车票和火车票,出行对他们来说太过于昂贵。因此,他们也被排除在许多生活机会之外,无法到达城市其他地区的学校或工作场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自己的街区度过。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出行是让人们有机会获得工作和薪水,并增强其社会和专业进步能力的首要条件。公共汽车、火车、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汽车,这些交通工具使每个人有能力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能够去上学,进而获得专业技能,并实现个人发展的跃升。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社会来说,没有什么比提供有效的出行方式更为重要——我们的意思是,出行必须“真正有效”!换句话说,它必须是安全的、可获得的、清洁的、可靠的和所有人都负担得起的。

让我们用一些给我们带来希望的消息来总结上述这些想法:东京的轻轨正在消除尽可能多的障碍,如台阶以及轮椅无法通行的出入口;班加罗尔政府正在努力通过提供票价极低的特殊公共汽车,为收入较低的人提供进入城市其他地区的机会;在墨西哥城,残疾人可以免费使用所有的快捷巴士;在爱沙尼亚,所有居民都可以免费搭乘公共巴士。 wpdwqNOG8uy9f9UOwRoOvvglgoLSvKwxAeAj4Oeyzn1VcCEVF0FXLweUrMN9NI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