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驱使我们写一本关于“出行即服务”(Mobility-as-a-Service,简称MaaS)的书?首先,我们关心以人为本的出行解决方案,这将决定21世纪的出行方式。当然,它也涉及技术,更确切地说,是与通过应用程序召唤的电动化(electric)、智联化(connected)以及自动驾驶(autonomous)的车辆有关。它涉及通过出行平台来控制自动驾驶私家车和公共汽车。同时,它也涉及将所有的公共汽车、私家车、火车以及各种形式的微型交通工具(Micro-Mobility)连接起来,并创造无缝交通(Seamless Transportation)。试想一下,在没有方向盘的情况下驾驶,那该是多么有趣?这种新型的出行方案,可以为我们的生活、通勤以及我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一个全新的选择。我们可以重新定义出行的概念。
“出行即服务”这一概念的细节仍需完善,有些方面还比较模糊。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需要踏上这条路,因为很少有其他方面能像电动化、智联化以及自动驾驶的车辆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结合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变。因此,现在是时候开启对“一键出行”(mobility at the push of a button)解决方案的探讨,并鼓励公众参与该话题的讨论,让这种出行方式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对笔者而言,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让我们深受触动。对车辆、传感器、算法和出行平台的讨论只触及了问题的表面,探索“出行即服务”背后的一些故事则更令人感动。尤其是在世界各地的一些特大城市中,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出行是实现个人自由和个人发展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通过按需出行(mobility on demand),我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把人们送到更远的目的地,人们将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水平的薪资,并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想想那些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儿童,在许多国家和城市,他们需要依靠外界的帮助才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在一些农村地区,年轻人基本都离开了,只留下了老人,商店也关门了,甚至像家庭医生这样的基本服务也不再提供了。通过自动驾驶汽车为人员、货物和服务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出行即服务”,至少可以解决现存的部分问题。
此外,还有一层利害关系。2015年12月,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197个国家签署了一项新的全球气候保护协定,旨在将全球平均温度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时代低1.5摄氏度的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要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即产生的碳排放量不能超过森林和其他碳库所能封存的数量。因此,交通部门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人类来说,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多例子都可以说明这一结论。例如,许多亚洲和非洲城市的人们,正面临着道路上激增的车辆所排放出的尾气的危害。并且许多大都市正在开展大型项目,旨在扩大交通基础设施,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当我们考虑到数以百万计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或受伤的行人、骑车人、驾驶员和乘客时,就无法回避真正的决定性问题:我们是否需要更好地组织我们的出行方式?社会成本是否太高了?我们能负担得起这种更好的出行方式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继续这段旅程吧,沿着“出行即服务”的思路,看看这个全新的概念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许多来自政界、商界和社会学界的教职员工、同事、专家以及领军人物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灵感,在此我们要感谢他们愿意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我们与克里斯·乌尔姆森(Chris Urmson)讨论了自动驾驶和智联驾驶(connected driving),与阿纳特·邦什蒂恩(Anat Bonshtien)共同探讨了以色列的新型出行产业,与金胜元(Seung Won Kim)讨论韩国“大邱智慧城市”,与策姆·奥兹德米尔(Cem Özdemir)一起探讨政府和社会即将面临的挑战,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交谈。此外,衷心感谢来自爱墨瑞得(Emerald)出版社的尼尔·肯尼迪(Niall Kennedy)对本书的支持,他从一开始就是这个项目的热心支持者。
我们希望,这本书从多个角度阐释了这一主题,并有助于对“出行即服务”进行公开、诚实、多层次和细致的讨论。笔者对“出行即服务”的发展秉持着乐观的态度,我们真的渴望改变!我们相信,在“出行即服务”的世界中,电动化、智联化以及最重要的自动驾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环境以及我们的社会。当然,关于“出行即服务”,我们也会有疑虑和担忧,这些也会在本书内容中做进一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