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这样的想法造就了现实

* * *

童年时期我们如果经历过一些事情,出现了焦虑、恐惧、孤独、愤怒或内疚等痛苦情绪,我们肯定会想“我再也不要体验那种痛苦了”,于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关于这一点,还是用本人的案例来说明。向妈妈要东西时如果被妈妈训斥和责骂会感到伤心、难过、孤独,害怕失去她的爱,于是暗自下定决心“都怪自己要东西,妈妈才会骂我。从今往后我再也不向妈妈要东西了,这样就不会被妈妈骂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我们童年时期做出的决定是绝对正确的,并在长大后的人际关系中不断重复做出同样的决定。 于是我们就会变成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想让别人为自己做什么和不喜欢别人做什么的人。甚至你会觉得告诉别人“我想让你这样做”或“我想要这个”的想法是自私的,会为此感到抱歉。

但是你要知道,现在的你已经不是童年时的自己了。你有了更强的能力和更多的自由,你身边的人也和当年的妈妈不一样了。然而,在你看来,你还是小时候的自己,周围的人也和当年的妈妈一样。你在这样的信念下感受、思考和行动,却没有发现这一切都脱离了现实。

就笔者而言,现在打交道的人已经不是在我想要什么东西时对我发火的妈妈了,他们更想让我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笔者对别人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对方可能觉得太客气,不愿吐露心声,因此会保持距离,不愿坦诚相待,甚至可能觉得笔者是一个不知道在想什么的人,是一个令人害怕的人。这样一来,笔者会变得很孤独,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生总是抱有遗憾,于是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坦然地生活。这也是笔者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到不满,倍感压力的原因所在。

心理创伤的本质是在过往的痛苦经历中感受到的悲伤等情绪,以及“再也不想经历一次”的愿望所产生的想法和决心。

心理创伤中尤其重要的、占比最多的是我们小时候感觉到父母不爱我们时的情绪和想法。这些情绪和想法伴随而来的是恐惧,我们害怕失去幸福生活所必需的东西,例如爱、安全感和自我价值。

从小生活在痛苦中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和强烈的担忧等负面情绪。因为焦虑和不安太让人痛苦了,所以有的人试图压制焦虑,他们固执地相信自己没有太多焦虑,而且在行动中也表现得好像既没有焦虑也没有恐惧一样。在喜欢危险驾驶和危险运动的人士中,有些人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焦虑而去从事这些活动。这是一种强迫行为,他们不允许自己焦虑,所以试图否定焦虑的存在。 7HIXbGEt/z7MWu3Ryvbtt5bLo9KoavMZZJu6IpOpynFtL4TeAYleJZml/ceVnJr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