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条陈日讲事宜疏

奏为条陈日讲事宜,补臣前折所未备事。

窃臣前于用人三策折内,言及康熙年间日讲之例。三月十一日,奉谕旨:着于百日后举行日讲,所有一切应行事宜,着各该衙门察例详议以闻。钦此。

查康熙年间例案,臣部及各衙门俱已无存。而臣之初意,系于赞助圣学之中,阴寓陶成人才之意。原折内所谓其几在此、其效在彼者,尚未申明详晰。今一切应行事宜,亦必求于人才有益,不徒务讲学之虚名。谨参考《会典》及《圣祖御制文集》《国史列传》诸书,竭臣愚见,先定大概规模,补前折所未备。请皇上再交各衙门核议,务使精益求精,圣学、人才,两有裨益,方得实效。谨将臣所拟条款胪列于后:

一、考定日讲设官之制。谨按日讲起居注官,现在满洲十员,汉人十二员。臣考旧章,则日讲官与起居注官,系属两项,非一项差使也。日讲官主执经入侍,每日进讲,即宋时崇政殿说书之职也。起居注官主典礼侍班,簪笔载记,即周时左史、右史之职也。我朝顺治十年设立日讲官,其时并无起居注之名。至康熙九年复举行日讲,且创立起居注馆,于是起居注官即以日讲官兼摄之,两项差事乃并为一项矣。厥后康熙二十五年停止日讲,而起居注官则未尝废,衔上“日讲”二字亦未裁去。雍正、乾隆以来相沿不改,其实所办之事,乃记注侍班之事,“日讲”二字则有空衔而无实事也。今奉旨举行日讲,似须循名责实,二者分作两项,于现在记注官之外,别添一项人作日讲官,以复顺治及康熙初年之例。其现在之起居注官,只于衔上裁去“日讲”二字,其余不改,以循雍正、乾隆以来之例,庶名实相符,而于六朝成宪皆不稍背云。

一、讲官员数。谨按顺治十二年初设讲官,选词臣八人,不分满、汉。康熙九年定设满洲四员,汉官八员。厥后递有增加至十八员、二十六员不等。盖以讲官而兼记注之事,职务较繁故也。今既将讲官与记注官分作两项,似可循康熙九年之例,定为满洲讲官四员,汉讲官八员。

一、每日进讲员数。谨按顺治十二年,定以掌院学士率讲官或二人、或三人进讲。康熙年间每日进讲之员,无可查考。臣愚以为进讲之员太多,不免徒务虚文。谨拟每日以一人进讲,不事旅进旅退,与寻常召见无异。庶讲官凝定专一,得以悉心启沃;皇上静对臣工,听其讲论今古,亦得细察其精神器识,即此可以陶冶人才矣。

一、讲官应用何项人。谨按现在起居注官,专用翰、詹两衙门之人。溯查康熙年间,励杜讷以州同而转讲官,高士奇以中书而转讲官,当时取人,往往不限资格。又康熙十六年,有满洲讲官兼用小九卿之例。乾隆初年,有呈进讲章兼用科道之例。此次设立讲官,似可援此二例斟酌行之。臣之愚见,拟请除大学士、掌院学士及六部、都察院职事较繁,无庸充补讲官外,其余内阁学士及九卿科道之由科甲出身者,准其与翰、詹两衙门一体充补讲官,庶取人之途较广,而仍不违乎成例。

一、定保举讲官之法。谨按顺治十二年初立讲官,谕令大臣选词臣学问淹博者八人。既由臣下选择,是保举之法也。康熙年间,讲官由题本开列请简;乾隆年间,讲官由引见擢用,至今相沿不改。臣思此次复设此官,仍须行选择保举之法。盖保举尚恐其滥,惟保举讲官断不至于滥,不特保人者十分慎重,即受保者自揣学问平庸,亦必不敢妄进以取戾也。求皇上于一二品大臣中,特旨派出四五人,令其各保数员以备进讲。此次所保之人,或升迁出差,将次缺员,又求特派四五人,令其各保数员进讲。所保之人必容止庄重,辞气温雅,又必兼熟《通鉴》《会典》二书。如不称职,令其退出讲筵;或根柢甚深,而口稍拙讷者,不妨保举。

一、进讲之地。谨按康熙年间进讲之地,懋勤殿为多。惟十二年暂修宫殿,驾驻瀛台,即在瀛台进讲。二十三年天气严寒,即在暖阁进讲。其余或在郊外,或幸南苑,皆不辍讲。是地可随时迁移也。今奉谕旨便殿进讲,皇上现御东书房,臣拟请即在东书房进讲。以后或有迁移,临时再降谕旨。

一、进讲之仪。谨按康熙年间进讲仪节,初入,行三叩礼,侍立,诣讲案前进讲。讲毕,复行三叩礼。至十六年停止讲毕之三叩礼。臣今拟就此仪稍为酌量,请即东书房言之:皇上升御床西面,床上恭设一横几为书案,置所讲之书于案上;又预设小几于室中,为讲官之讲案。届时讲官捧书入陈于讲案上,转出案西,跪东北面,一叩,兴;复讲案位,侍立宣讲。讲毕,复转出案西,跪一叩,兴;趋出。如遇圣驾不御东书房,所有皇上南面,讲官北面之处,有时限于地势,再行临时斟酌。谨照此仪另绘一图附呈。

一、进讲之时。谨按康熙年间尚未设立军机处部院奏事,即系大臣入对承旨,奏事既毕,然后讲官入侍。自九年至二十年皆然也。二十一年,乃改于部院未启奏之前,讲官先入进讲。遥想其时,大约不过辰刻耳。今则时势移易,较康熙年间迥有不同。康熙年间,部院章奏不过数件,今则每日多至七八十件;康熙年间,各省章奏,圣祖省览,直待夜分燃烛之后,今则清晨裁定,宣谕军机而批答;康熙年间,引见人员甚少,今则逐日皆有引见。有此数者之不同,则每日早间圣躬亦烦劳矣。臣之愚见,拟请待引见以后,皇上万几已毕,御前大臣、侍卫等皆已散直,日永神暇,然后讲官进讲。则有义理之悦,而无他务之扰,庶几如圣祖读书记中所谓“神理渊穆,怡然忘倦”云。

一、所讲之书。谨按康熙年间所讲之书,先《四书》,次《尚书》,次《周易》,次《诗经》,次《通鉴》。讲《通鉴》之时,仍兼讲《四书》。而顺治年间,亦曾翻译《通鉴》及《大学衍义》二书呈进。今臣闻圣学高深,诸经、《通鉴》讲贯已熟。窃谓为君之道,莫备于真德秀《衍义》、邱濬《衍义补》二书。真氏于用人之道,邱氏于理财、治民之道,尤言之深切著明。顷给事中吕贤基曾以为请臣拟请讲此二书,于今日时政实有裨益。

一、陈讲之道。谨按讲官陈说,贵忠诚切直,尤贵明于本朝掌故。康熙十六年谕讲官宜进直言,毋有隐讳。二十一年谕讲官须有劝戒箴规之意,乃称启沃。又圣祖御制《讲官箴》曰:“体之行之,朕躬是力;载献载替,尔职宜饬。”又曰:“谊贵励翼,先正其心;尔苟勿欺,吐辞足钦。”绎此八句,则知切直者未有不由于忠诚也。至于本朝掌故,则大经大法实有超越前古者。若能于每日进讲之时,将列圣至德善政称述一二条,不惟君臣之精神互相警发,而为讲官者必熟于国家之典章,则凡《会典》及列朝《圣训》,皆当时时研究。此中之磨厉人才,已不少矣。

一、覆讲之法。谨按康熙十四年谕:日讲原期有益身心,今只讲官进讲,朕不覆讲,日久将成故事,不惟于学问之道无益,亦非所以为法于后世也。嗣后进讲时,讲官讲毕,朕乃覆讲。如此,庶几有裨实学。钦此。臣思覆讲之法,不过疑者诘之,误者辨之,非必逐句讨论也。今讲官讲毕,应请皇上于疑难之处,俯加诘问;讲官错误之处,仰承指示。若无疑可问,无误可指,即不妨默识深领,方为可久之道。

一、纂成讲书。谨按康熙年间,讲官撰成讲章,分写正、副本,先期将正本进呈。其撰法,先列经文,次列诸儒之说,次列讲官推演之义。既讲之后,又将讲章编辑成书。今所传《四书解义》,《书经》《易经》各解义是也。此次所讲《衍义》及《衍义补》,真氏、邱氏之书本系臣下进讲体裁,不必更撰讲章,亦不必先期呈进矣。只须于本日递一折片,云臣某人今日进讲第几卷、第几页、某句起、某句讫。

谨奏。已为简当。至已讲之后,仍须编辑成书,将来刊刻流传,以昭圣学之盛。其编辑之法,先抄真氏、邱氏全文,次列讲官敷陈之说,以能征引《会典》者为上。于既讲后三日呈递,俟发下之后汇缮成帙,汇成三卷进呈一次。抑臣又有请者,《圣祖御制文集》中有讲筵绪论二卷,凡八十五条。皇上聪明天纵,讲筵触发,间有绪论,敬祈发下交讲官编入,使臣等钦诵之余,益加儆惕,则兴起多矣。

一、讲官体制。谨按康熙年间,讲官恩遇最为隆渥,或赐诗篇,或赐邸第,或赏貂皮,或交部议叙。锡赉便蕃,非常之典,非臣下所敢议及也。至于体制所在,虽属虚文,亦宜稍示优异。一得讲官,虽编、检、科道,皆得专折谢恩。其雨帽、坐垫,请照现在起居注官之例。朝贺班次,请照南书房翰林之例。至于春秋经筵侍班,宜在六部堂官之次,并随至文渊阁赐茶。其科道充讲官者,即不派街道巡城差使。间有扈从之时,讲官所用账房及一切应用物件,仍遵康熙十二年谕定章程,酌定数目,由内务府给与。

一、进讲年数。谨按康熙进讲,自九年至二十五年,凡十有七载。中间如三藩用兵,九省骚动,捐例常开,仓库空虚,实有倍甚于今日者,而未尝停讲。盖圣祖实由于此中深求政要,兼厉人才,非以此为文章之娱也。汤斌之放江苏巡抚,圣祖谕曰:“以尔久侍讲筵,老成端谨,故特简尔。”熊赐履之既没,圣祖谕吏部曰:“赐履夙学老成,为讲官多年,未尝不以内圣外王之道,正心修身之体,直言讲论。”当时伟人辈出,大抵多识拔于讲筵之中。盖侍学既久,故知之真也。皇上复举旧章,伏愿行之久远,不可遽求速效。虽有偏灾小警,不可停罢。渐濡既久,风气日振。臣前折所谓十年以后,人才当有起色也。若举行数载,或即停止,虽于圣学无损,而固不能收百年树人之效。区区之忱,尤在于此。

伏乞圣鉴。

以上十四条,竭臣愚忠,粗定大概规模。其有不典不详,求皇上饬交各衙门核覆施行。

谨奏。

道光三十年四月初四日 D5A6YpVs8WiHoVU6Jq7nUnnFORcnWgMtyLIpsGahfydDjKSN7/y0WqpSOzqh2e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