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负担还是资源?这个问题曾经,或许至今仍会引起人们的争议。
在我看来,答案是清楚的。
世上没有纯然正面的或者纯然负面的存在,既有的经验对于当下及未来的价值如何,端赖我们自己的抉择。今天,我们应该都了解,所谓“传统”不是过往存在的一切,而是被身处时间下游的我们在此刻所看取、认同和实践,从而得到延展、生发的那一部分。我们不是被动地承受“传统”的影响和作用,而是在承受的同时,站在我们当下的立场,努力尝试着塑造“传统”。说到底,我们的当下和未来,由我们自己负责,而不是任何过往。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既往的文化传统,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之中,历史既悠久而绵延,蓄积自非常之丰厚,足以成为我们的资源,供我们弋取、参稽、实践。这是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先人们理所应当怀抱感恩之情的缘由。
中华文化的多元丰富,呈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诸方面,而各层面的传统文化当今的存在与价值,容有不同的现实意义和可能前景。物质文明曾有的光辉,已经历了日新月异的知识、技术进步的挑战;制度的构造在空前扩大的时空范围内,处于与不同文明的别样类型持续的协商、通约之中;观念与思想的世界在显示着独特的精神取向的同时,有待更深入的沟通、理解和互融。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走近乃至走进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观念与思想世界的路径,是通过传统的典籍。历代流传至今的中华经典,最为直接而全面地承载了我们的文化。我们文化的历史信息、知识经验乃至聪明智慧,有赖经典文本留存、展现在我们眼前。
中华经典,远可追溯至三千年前,近则可晚到近代一二百年间,广涉从物质文明到思想精神的广阔世界,或长篇巨制或精悍短什,或独抒己见或众声喧哗,或曲折深奥或直白如话,或想落天外或精思入微,数量既夥且形态各异,辩理怡情而各有所宜,上天入地至涵括万有。遍读经典,尽览智慧,只能是理想;钩玄提要,萃取精华,才可谓现实。
“中华经典百句”系列,有意择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对当下有积极启示的经典文本,寻章摘句,直取关键,对原句加以易解的注译,缀以解说者的认识、领悟和发抒,期待读者能与解读者一同尝脔肉而知鼎味,窥一斑而略识全豹。
或曰:“‘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如此截取语句,岂非破坏了经典本来的整体光华?”然而,古典诗学中有所谓“诗眼”之说,陆机《文赋》也提到文章中“片言而居要”“一篇之警策”的情形,经典篇章本身终究内含有精彩而关键的语句,无妨采撷;进而,即使采撷之后的片片闪光与原初的整体光华不尽契合,但如月映万波,水波所映现的万千光闪并非本来之月光,但它们确实是对天空月光的回映,是月光之映照的斑斑印迹——从经典中撷择的精言警句,岂不也正是经典光彩的种种投射?
陈引驰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