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先学点象数

大凡中华人文经典,无论《老子》《庄子》,还是《论语》《孟子》,都是一个个极富文化精神的宝库,警句、名句迭出,令读者甘之如饴,深受启迪。凡此警句、名句,都是人文思想的结晶,经过历史的锤炼,由时间积淀、生发而成,有些逐渐成为脍炙人口、永远“活着”的成语和格言。那些当今被称为“金句”的,其智慧和意蕴的光芒,灿烂而恢宏,它们的文化底蕴,尤为丰赡而深邃。

今本《周易》,这部作为“群经之首”人文经典的“金句”,自然不例外。

正如钟嵘《诗品》所说,所有的人文经典包括《周易》,皆以“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而邀人青眼、启人心智。《周易》的警句、名句很多,它们活跃在本经的卦辞、爻辞和《易传》的字里行间,好像天幕上一颗颗璀璨的明星,既是易理与易学知识的一个个重要节点,也是《周易》所传承的生活智慧与人文真理的关键所在。

易学家尚秉和先生说:“最多者《易》解,最难者《易》解。”此言是矣。在《周易》诸多警句和名句中,有不少思想意蕴深厚却颇为难解。这里,趁撰写这本小书的机会,一并试加解读。

在解读“周易百句”前,读者应当懂一点儿最基本的象数知识,这对于理解《周易》的意义和意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今本《周易》凡六十四卦,都由上 (外) (内) 两个三爻卦即八卦所构成;每卦六爻,一共三百八十四爻。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周易》有卦辞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以及乾“用九”、坤“用六”两条辞文,这是本经部分。《易传》亦称《易大传》,包括《彖辞》 (上下,亦称《彖传》) 、《象辞》 (大小,亦称《象传》) 、《系辞》 (上下,亦称《系辞传》,下同) 、《说卦》、《序卦》、《杂卦》以及专门用以解释乾、坤两卦的《文言》,一共为七篇大文十个部分,故《易传》又称“十翼”,是解读与发挥本经卦爻辞意义的文辞。

从象数看,《周易》每一卦的六爻之间,构成了繁复、深邃的爻位、爻时的动态联系。除了乾、坤两卦为纯阳、纯阴卦体以外,其余六十二卦的每一卦,都由数量与爻位不一的阴爻与阳爻组成。

每一卦的爻位,自下而上,依次读为初、二、三、四、五、上。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阳爻居于阳位,阴爻居于阴位,称为“得位”;阳爻居于阴位,或阴爻居于阳位,称“失位”或“不得位”。筮遇“得位”的爻,往往为“吉”;筮遇“失位”的爻,往往为“凶”。但也有例外,有时“得位”反而为“凶”,“失位”反而为“吉”,这便是《易传》所说的“阴阳不测之谓神”。

我们在学习、解读《周易》的卦爻辞时,懂得一点儿爻位知识,是很有用的。这主要有七种:

第一,“承”,阴爻居于阳爻之下,称“阴承阳”。

第二,“据”,阳爻居于阴爻之上,称“阳据阴”。

第三,“乘”,阴爻反居于阳爻之上,称“阴乘阳”。

第四,“比”,指阴、阳二爻相邻。阳爻在阴爻的上面,为“正比”,阳爻在阴爻的下面,称“反比”;两个或以上阳爻、两个或以上阴爻相邻,则不成“比”。

第五,“应”,指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的爻位之爻,假如各自为阴阳关系,相互构成“应”,否则不“应”。阳爻在阴爻上面的,称“顺应”;阴爻在阳爻上面的,称“逆应”。

第六,“中”,每卦第二和第五爻位,为中位。阴爻居于第二爻位 (阴位) 、阳爻居于第五爻位 (阳位) ,称“得位”“得中”,否则便是不“得位”“得中”,或称“失位”;“中”还有另一个意义,以初、二爻位喻地,三、四爻位喻人,五、上爻位喻天,则三、四爻位称为“中”。

第七,“互”,也称“互体”。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除了下 (内) 、上 (外) 两个卦外,还有二、三、四和三、四、五爻位上的两个卦,构成互体卦。

这七种爻位之间的复杂关系,六十四卦中绝大多数的卦象都是兼有的,只有乾、坤两卦,因为是纯阳、纯阴的卦体,除了具有“中”“互”关系外,没有“承”“据”“乘”“比”“应”等关系。

象数学十分复杂,这里所介绍的爻位 (爻时) 知识,仅仅是《周易》象数的简单入门,我们在读《周易》这部大书时,会常常遇到,解读“周易百句”也是如此。 IR2ITiMN855b0+EdprxPt/UOYEgCOq1WMAVVFC78JNIESLiIaG/PpNEh4J77MZ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