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宏生

近年来,中国文体学的研究蓬勃旺盛,多元发展,其中有两个面向较为突出:一是关注一些曾经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生命力的应用性文体;一是对一些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缺少深入研究的文体进行进一步思考。

在汉语文字系统中,骈文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文体。魏晋年间构成了基本面目后,很快在形态上就趋于成熟,并迅速发展起来。骈文之所以得到很多文人的爱赏,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其在一些时代具有应用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特定的话语模式和表现形态符合许多文人的心理需求。写骈文,不仅见学问,更见才情,同时在结构上可以根据个人需要,灵活安排。既可以追求文辞的雅赡、句法的整齐,又可以追求意蕴的丰厚、声韵的和谐,因此,作为一种综合文学形式,对不少文人学士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文学史上,出现过若干次重要的反对骈文的声浪,但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骈文的存在价值,因为骈文作为一种文体,确实有着实际的社会需求,不可能被拔除。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到内容——形式关系的机械论述的影响,在文学史的研究中,骈文被作为代表形式主义的典型文体受到批判,这种情况近几十年来有所纠正,做出了不少成绩,包括出版若干部骈文通史或断代史,涵盖了骈文研究的不少层面。不过,总的来说,这个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对于骈文的专题研究,现有的成果尚有不足。张明强教授的这部《明清之际骈文研究》,以时代和思潮加以贯穿,呼应了文体学研究向着纵深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了骈文研究的新风貌。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在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文学史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在文学领域,可以称得上各体皆盛,创作和理论同时出现繁荣的局面,而且持续时间很长。社会的巨变往往导致文学的重大变革,政治的因素对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刺激作用,这一点,在明清之际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在骈文的发展中,一般认为,清代的乾嘉时期骈文最为兴盛,但从“复兴”的意义来看,其大体趋势正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这部《明清之际骈文研究》也从这个方面立论,体现了作者对明清之际骈文发展的认识。

这种认识,反映在创作背景上,作者首先拈出博古通今的观念和经世致用的思想,这使得当时的骈文家不仅追求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本身也很关注社会现实,创作富有时代感。而晚明以降出版文化的兴盛,也渗透到骈文的传播上,当时诸多的骈文选本、骈偶句选本以及骈文写作指南问世,体现出有着刻意追求的出版系列和编排方式,也培养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和编辑队伍,和骈文创作的兴盛互成表里。在这种背景中,明清之际的骈文创作格局一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这些作家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特别集中在杭州府、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等地,从而让人回想六朝江南的骈文文统,而在文学活动上,园林雅集、幕府集会等文事活动成为骈文创作繁荣的重要生成环境,使得文人的生活更加艺术化。所有这些,明强都条分缕析,做出了详尽的研究。

全书共分十一章,前四章依次谈明清之际骈文复兴的背景、创作空间、文体意义与建构以及经典化诸问题,第五章至第十一章则分别讨论陈子龙、毛奇龄、陈维崧、吴绮、吴农祥、陆繁弨、章藻功的骈文活动与创作,从结构上看,采取的是总论和分论的形式。作家论似易实难,重点在于是否能够说出不同作家的特点,特别是在创作风格上的特点。明强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如论陈子龙的参错疏朗、毛奇龄的疏俊排宕、陈维崧的开阖富健、吴绮的秀逸精巧、吴农祥的博综曲畅、陆繁弨的巧密工整、章藻功的字洁语生等,都能从不同角度立论,写出自己的心得。

各体文学发展到清代,大都进入到重要的经典化时期。经典化有不同层面,共时性的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中国文学史上,六朝骈文受到特别的推崇,为了将六朝重要的骈文作家经典化,后人做了大量的努力,相关选本、评点甚至骈文话甚多,使之成为清代骈文的重要榜样。但清人也认识到本朝的骈文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就像宋诗宋注一样,将本朝骈文收入选本,并加注释或评点,为清代骈文走向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明强认为,这是清代骈文发展的突出特征,体现了清代骈文家对本朝和自己骈文的自信,这个看法,言之成理。

在明清之际的著名骈家中,颇有文学创作上的多面手,如陈子龙、毛奇龄、陈维崧、吴绮诸人,同时也都以词体文学的创作擅名一时。陈子龙的词,“以温、李为宗,自吴梅村以逮王阮亭,翕然从之”(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毛奇龄的词,“随体填合,不务一格”(聂先、曾王孙辑《名家词钞》之《当楼词》尾评)。陈廷焯认为陈维崧是“国初词家”的“巨擘”(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其词“以为辛、苏可,以为周、秦可,以为温、韦可,以为《左》《国》《史》《汉》、唐、宋诸家之文亦可”(蒋景祁《陈检讨词钞序》)。吴绮的词,“深丽绵密,集周秦诸家而为大成,海内操觚家堪语此者且少”(吴慊庵语,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卷下引)。骈文对赋、诗、小说等文体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词或许也不例外。这种跨文体的互动,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乾隆年间,吴锡麒曾把试帖诗和词放在一起讨论,指出:“世徒谓八韵之遗理,该乎制艺;殊不知赋得之体道,通于倚声。无论左箎右笙,宫商迭应;西音东舞,均度无差。而其审时也,则致取流连;其体物也,则旨归丽密。”(《张引生三影草堂试帖诗序》,《有正味斋骈体文续集》卷一)这种思路是否有着前代文体互通创作实践的影响,相信有着一定的研究空间,值得进一步思考。

今年是先师程千帆先生诞辰110周年,从10月份开始,先后举办了多场纪念活动,此刻提笔写序,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一些往事。明强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南大读书的时候,撰写的毕业论文是《清初骈文研究》,论文提交后颇受好评,荣获第九届程千帆奖学金。我还记得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谈到自己考入南京大学,成为程先生的“小门生”,即认真阅读程先生的著作,努力领会程先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他特别指出,自己在写作博士论文期间,一些问题即由程先生的论文所引发,如刘师培的名作《南北学派不同论》讨论古代学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程先生从中析出《南北文学不同论》,以“论文学与地域”的专题收入《文论十笺》。《文论十笺》从古代文史著作中精选10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分为上下二辑,详加笺释,附以精辟的按语,是程先生文艺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明强精读此文后,受到启发,即专立一节考察清初骈文的地理分布及其意义。他也提到,当年在上课时,曾听我详细讲解在程先生指导下撰写《火与雪:从体物到禁体物》的体会,对此,他深有会心,在阅读明清之际的骈文时,注意到章藻功的相关写作皆以暗示、烘托的方法呈现所描写的对象,是将欧阳修、苏轼诸公白战体诗的创作手法移入骈文中。程先生幼通声律,对骈文下过很大的功夫,他认为骈文是中国语言文学非常有特点的重要文体之一,不应忽视。早在1983年,在《我们所应当争取得到的——关于宋代文学的研究的随想》一文中,他就指出了宋代骈文研究的薄弱状况,批评“我们的研究者和文学史家几乎从来不谈兴盛于唐代而发展于宋代的四六文……好像它们并不存在,这实在是可惊的”。因此,他所撰写的文学史著作都给骈文以应有的地位。特别是在与吴新雷先生合著的《两宋文学史》中,特辟一章专论宋四六。在南京大学指导研究生学习时,他也非常鼓励展开对骈文的研究。因此,明强的这本著作的出版,尤其有了特别的意义。

从博士论文属稿到现在全部完成出版,这部著作的撰写时间延续十年有余。较之当年,不仅篇幅大大增加,从不到20万字扩充到40多万字,更重要的是,视野更为开阔,内容更为丰富,思考更为深入。书稿将要付梓,明强来信索序,嘉其志意,喜其创获,于是拉杂写下以上的文字。

2023年11月20日 T92cva5xPDZKjyl1lLtLfHHaYqkf9And6CGmHuDh4vB24C71heOVphyOO3kbSOI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