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为猫鸣琴?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我们的本土野生狸猫虽然还没有登堂入室成为家猫,但其捕鼠能力却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肯定。我们在《孔丛子》这部旧题为孔子后人孔鲋所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家族后裔众人言行的典籍中,找到了一则孔子“对猫弹琴”,鼓励捕鼠的轶事。

据《孔丛子·记义》载,有一天孔子“昼息于室而鼓琴焉”,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闵子在门外听到琴音有异常,就告知了曾子。他认为孔子的琴音一向“清彻以和,沦入至道”,而此时却变为“幽沉之声”,不是好事。因为“幽”代表“利欲之所为发”,而“沉”则代表“贪得之所为施”。于是两位弟子一道进门,向孔子询问缘由。

不想孔子竟大大方方承认“汝言是也”,并解释自己“为幽沉之声”的起因,是要替屋里正在捕鼠的狸猫助攻鼓劲。他说:“向见猫方取鼠,欲其得之,故为之音也。”

这个故事在《韩诗外传》(卷七)中有更为详细和戏剧化的记述。《韩诗外传》中,鸣琴变成了鼓瑟,侧门听音的不再是闵子和曾子,而是曾子和子贡,并改由曾子提出琴音中的异常:“嗟乎!夫子瑟声殆有贪狼之志,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趋利之甚。”

而在孔子应对两位弟子的发问时,戏剧性的冲突和紧张也油然而生。孔子见子贡进门后有“谏过之色”和“应难之状”,就把瑟放在一旁,听任子贡诘问。并对自己鼓瑟之声中的“贪狼之志”和“邪僻之行”进行了详细解释:自己正在家中鼓瑟,却发现“有鼠出游”,这时恰有一只狸猫出现在屋里。只见狸猫“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厌目曲脊”,正沿着房梁悄悄靠近出游的老鼠,俨然一副狩猎者的英姿。但面对这只狡黠的鼠辈,这位英姿勃发的狩猎者却只是“求而不得”。孔子觉得这一幕十分有趣,便改变了自己鼓瑟的音调,为狸猫作“贪狼”“邪僻”之音,鼓励它勇猛出击,迅速开展猎鼠行动。

明 佚名《孔子圣迹图》(局部)孔子学琴

古人对《孔丛子》和《韩诗外传》的年代和内容多有质疑,比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谈及《论语逸编》的时候,将《孔丛子》归为伪书一类,说《韩诗外传》也是“亦多依托”,“未可据为典要”。

伪书是“托古传道”“借名传学”的书籍,在古籍中十分常见。伪书所作,很多时候是作者担心自己的心血会因为自己声名不够而不受世人重视,抑或不想将自己姓名公之于众,就假托是前代名家所作,使书籍得以传播和传承。但是,伪书也并非一无所长,朱熹也说过“天下多少是伪书,开眼看得透,自无多书可读”。伪书大大丰富了古人的书库,还具有很高的学术思想价值,不可一概而论。

顺便一提,西方世界关于猫文化史的著作不少,但大概是因为语言的障碍,往往不涉及中国的材料。例如有名的畅销书作家保罗·库德纳利斯(Paul Koudounaris)的《猫咪秘史:从史前时期到太空时代》( A Cat’s Tale: A Journey Through Feline History )中,关于中国的材料只有一句,是说连孔夫子也是一位猫奴。这想来是《孔丛子》和《韩诗外传》中孔子为狸猫弹琴的故事传入西方后流变出的讹误。 OwO8WvCBw4qTIlJ5LRN8htYCwbmYp/a9CMa6HdrWNoTxrq7OrdbyR/LAE4q3sY9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