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墓里出土的狸猫周边

2021年,出土于山西运城垣曲北白鹅墓的五件猫爪形文物,曾引起过全网爱猫群众的热议。网友直呼这是史上最萌的出土文物,并坚信这就是古人最早的“撸猫”例证。

不过考古研究表明,该墓葬群应当追溯到周代至春秋时期,前文已经论及,这一时期的“猫”,还是一种和熊、罴、猛虎处于同一地位的野兽,所以这五件形似“猫爪”的饰品,其实并非古人的“撸猫”证据。大部分考古研究者认为,它们更应该被视作熊掌。

出土于垣曲北白鹅墓的猫爪形文物

如前所述,作为野猫的“狸”在秦汉时期早已是进入了人类生活、善于捕鼠的动物。《韩非子·扬权》中提及“狸”时,已经将这种动物与司晨之鸡置于同一个场景,“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后人所辑吴起所著《吴子》,也有“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之语。《吕氏春秋·不苟论》则云“狸处堂而众鼠散”。《庄子·秋水》中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到了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中,“狸”还拥有了身价:“然使(骐骥 )捕鼠,曾不如百钱之狸。”秦汉时期人们为了对付鼠患,已经开始捕捉狸猫进行市场交易,狸猫更加深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因此,在汉代的陪葬器物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众多狸猫的曼妙身姿。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猫纹漆盘

在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曾出土过几百件工艺精湛、纹案鲜丽、保存完好的漆器。漆器中使用的漆,是从漆树上采出的天然漆,和今天常见的化工油漆不同,称为“国漆”或“大漆”。古代的漆木器大多是红黑两色,黑色是大漆的本色,红色是往漆中掺入朱砂而成。据发掘报告,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这批漆器的彩绘纹饰华美,种类多样,主要包含几何纹、龙凤云鸟花草纹和写生动物纹三种类型。

马王堆漆器上绘制的写生动物纹,大多为狸猫纹和龟纹,少量绘有蛙、鼠、犬、鹿等。其中,狸猫纹在一号墓出土的十件食盘以及三号墓出土的二十件食盘和三件漆奁的表面均有发现。在一号汉墓出土的这件彩绘猫纹漆盘内部,用类似近代写生线条的笔触刻画了三只狸猫,这些狸猫都睁圆了双眼,竖直了耳朵,一条长尾或垂带在身旁,或垂直于地面。在另一件漆盘上画有四只猫,一只居中,其余三只在底部靠近内壁转折的地方。猫的图形是红漆单线勾勒,内涂灰绿色漆。可以看到猫的耳朵、胡须、嘴巴、眼睛、爪子、牙齿和猫毛,都用极细的红色线条勾出,特别突出了长长的尾巴和大大的眼睛,显得灵活、生动。

作为食器的漆盘,大都是用木作胎,木胎上裱麻布后髹漆。在部分漆盘内壁底部的中心,除了刻画了一些形似狸猫的写生动物纹外,还刻画有“君幸食”的字样,故而今天我们也将这些漆盘称为“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君幸食”的意思就是“请您吃好”。马王堆出土的漆器羽觞等文物上还写有“君幸酒”三个字,就是“请您喝好”的意思了。

三十多个漆食器上,一共刻画了一百多个狸猫纹,形象生动且无一雷同。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的狸猫图案呢?这应该和当时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秦汉时期,贵族用餐时习惯跽坐。这是一种双膝跪地、挺直上身、身体靠在脚跟上的坐姿。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壁画《宴饮观舞图》就展示了汉代贵族跽坐宴饮的场景。

汉墓壁画《宴饮观舞图》(局部)

因为“跽坐”的习惯,秦汉乃至魏晋时期的家具承案都非常低矮,加上食器基本为敞口的器皿,很容易遭到鼠类、蛙类等动物偷食。而在食器上刻画狸猫纹,实际上是人们希望这些画上去的猫,能够对偷食的动物起到威慑效果,代表着当时人们对饮食安全的希冀。

除了马王堆出土的漆食器外,位于甘肃武威的磨嘴子汉墓群也出土过狸猫周边。那是一个由木头雕刻而成的猫俑摆件。该木猫长13厘米,高5厘米,双耳直立,作趴卧姿态;猫头枕于前腿之上,后腿蜷在腹部下面,刻画了狸猫在休息时仍然对周围保持警觉的神态。与木猫俑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家禽(鸡、鹅、鸽子)和鸟类(鸠、鹰)等木俑。

这些狸猫文物是否能够证明,狸猫就是在秦汉时期从山林猛兽走进人类家庭,从此被驯化成为家猫的呢?其实并非如此,事实上我国古代的野猫从未被驯化为家猫。隋唐以来活跃在我国的家猫,并非由我们的先民直接驯化而成,而是标准的“外来和尚”,是随着西汉后期佛教及与之相关的国际交流而传入中国的。当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家猫品种,都有一个统一的祖先,那就是非洲野猫。我们在后续章节中还会详细讨论。

家猫的传入较晚,也正好能解释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没有猫。

武威汉墓出土的木猫俑 vhDtwvu6PVwbQWuc6iT+Nl381+cqzheqWQKTcqK0qln1u/7exrh/6Y2+kjkl64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