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容提要

本书回顾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之路,反映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在国力极度薄弱,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几乎空白,科技人员非常短缺的艰苦条件下,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英明决策,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工人等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大协作,共同攻坚克难,铸造中国之盾的故事。这既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时间和空间,同时,又增加了世界和平的力量,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值得特别书写和代代传颂。

本书兼具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通俗文学的可读性,读来感人至深,使人心潮澎湃。

胡思得 ,浙江宁波人,著名的核武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院长。一直从事并先后参加或主持领导了多项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工作,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199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荣正通 ,江苏无锡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钱学森生平与思想、聂荣臻与中国科技事业等,已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技史杂志》《国际论坛》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谨以此书
纪念
为国铸盾的元勋!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4月25日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88年10月24日 n2U9jCaNVsx61xZ9rBqL1wqNzoa50wzI57xrstO4F2rzD9mOYpPU9+BaKA0mf5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