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萧齐时期的佛典翻译

关于萧齐时期的佛典翻译,《开元释教录》卷六记述:“齐萧氏都建业(亦云南齐),自高帝建元元年己未至和帝中兴二年壬午,凡经七主二十四年,沙门七人,所译经、律总一十二部三十三卷,于中七部二十八卷见在,五部五卷阙本。” [774] 七位僧人是:昙摩伽陀耶舍、摩诃乘、僧伽跋陀罗、达摩摩提、求那毗地、释昙景、释法化等。南朝的佛典翻译,刘宋是一个高潮,而萧齐时期,翻译事业显得萧条,特别在京城更是寂寥。如僧传所说“自大明已后,译经殆绝” [775] ,正可作旁证。而这一时期,抄经摘律大兴,特别是萧子良倡导的抄经活动所形成的许多经本,造成撰写经录的难度和歧义。现存文献明确记载在建康翻译佛典的仅有达摩摩提、求那毗地。

沙门达摩摩提,意译为“法意”。《出三藏记集》卷二著录说:

《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一卷,永明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译出。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一卷。

上二部,凡二卷。齐武皇帝时,先师献正游西域,于于阗国得《观世音忏悔咒》胡本,还京都,请瓦官禅房三藏法师法意共译出。自流沙以西,《妙法莲华经》并《提婆达多品》,而中夏所传阙此一品。先师至高昌郡,于彼获本,仍写还京都。今别为一卷。 [776]

此文中所说的“先师献正”即僧祐的师傅之一法献僧正。上述两部经本是法献西行所得,由当时住于建康瓦官寺的达摩摩提译出。《提婆达多品》现存,《观世音咒经》散失。

求那毗地(?—502),又作求那毗陀,中天竺人。

弱龄从道,师事天竺大乘法师僧伽斯。聪慧强记,勤于讽习。所诵大小乘经,十余万言。兼学外典,明解阴阳。其候时逢占,多有征验。故道术之称,有闻西域。建元初来至京师,止毗耶离寺。执锡从徒,威仪端肃。王公贵胜,迭相供请焉。初,僧伽斯于天竺国抄集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要切譬喻,撰为一部,凡有百事,以教授新学,毗地悉皆通诵,兼明义旨。 [777]

依据此中所说,求那毗地在天竺师承的僧伽斯从佛经中抄集譬喻,成为一部。求那毗地在建元初年来到建康,很长时间并未从事佛典翻译。迨至永明十年(492)秋,才将其师抄集的这部经集“译出为齐文,凡十卷,即《百句譬喻经》也。复出《须达长者》《十二因缘经》各一卷” [778] 。这几部译籍,在南齐时期的建康“译经殆绝”的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及其宣流法宝,世咸美之” [779] ,声誉颇高。

求那毗地“为人弘厚,有识度,善于接诱,勤躬行道,夙夜匪懈。是以外国僧众,万里归集;南海商人,悉共宗事,供赠往来,岁时不绝。性颇蓄积,富于财宝,然营建法事,已无私焉。于建业淮侧造正观寺,重阁层门,殿房整饰,养徒施化,德业甚著”。这位外国高僧很受中外各类信众崇信,捐施资财很多,他以之在建康城秦淮河边上修造一所佛寺,称为正观寺。

求那毗地以中兴二年(502)冬卒于正观寺,不知年寿。

关于求那毗地的译籍,必须指出,僧祐在《出三藏记集·求那毗地传》中叙述说,求那毗地译出三部佛典,但在同书卷二中却著录一部:“《百句譬喻经》十卷,齐永明十年九月十日译出。或五卷。” [780] 对此,同书卷九载有《百句譬喻经记》一文:

永明十年九月十日,中天竺法师求那毗地出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出譬喻,聚为一部,凡一百事。天竺僧伽斯法师集行大乘,为学者撰说此经。 [781]

此外,在《出三藏记集》卷二,僧祐又如此著录:

《十二因缘经》一卷,建武二年出。

《须达长者经》一卷,建武二年出。

此文字之前是“《空藏经》八卷。右一部,凡八卷,宋武帝世河南国乞佛时沙门圣坚出”,此后则是“新集撰出经律论录”的总数统计“都合四百五十部,凡一千八百六十七卷”。 [782] 现存此书的这种编排方式很令人疑惑。如此著录《十二因缘经》一卷、《须达长者经》一卷,且不标译者而仅有翻译时间,不符此卷体例。

此外,《出三藏记集》卷二又著录:

《长者须达经》,安公《杂录》又有此经。

求那毗陀出。

上一经,二人异出。 [783]

此中的“求那毗陀”,高丽藏本作“求那毗地”。 tPPxc0dDxvEFqVm7l3wLy3ERtSfDu5LyfLYphrpsD2V0kI67mx36adN3R/uMa4S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