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永乐帝与佛教

建文四年壬午(1402)夏六月乙丑,金川门开,燕王朱棣入南京,传檄散天下勤王兵。《明史·姚善传》曰:“建文四年,诏兼督苏、松、常、镇、嘉兴五府兵勤王。兵未集,燕王已入京师。”京师的陷落之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燕王以京师号令全国,各地遂传檄而定。燕王拜谒明孝陵后登基即位,年号永乐,是为明朝第三任皇帝。然而燕王朱棣革除建文,直接缵统明太祖。一方面,燕王进南京首先面对的不是建文,而是“孝陵”。《明史·杨荣传》记载:“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逮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这似乎是件不起眼的小事,其实有着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先“谒陵”意味着子承父业,追随、继承的是太祖大统;先“即位”则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乱臣贼子。 另一方面看,燕王武力夺位当亦不是纯粹在满足个人权力私欲,应有要施展政治理想,实践胸中大志的企图。从其自定年号永乐,便可知他志不在小,要让天下百姓永享欢乐太平的岁月,更要为明代奠定世代永久安乐的基业。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元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朱棣生下后,因朱元璋与陈友谅战事正酣,一直未起名字。直到朱元璋登基称帝前夕,才给他渡江后所生七子正式取名,每个名字都有“木”偏旁,意朱明王朝更加兴旺,朱棣排行老四。 洪武三年(1370),诸子封藩,11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洪武九年(1376),朱棣17岁,册徐达长女为燕王妃。秦、晋、燕王受命赴中都凤阳。这是诸王就藩前离开宫禁而接近民间生活的一段重要经历。朱棣在祖籍凤阳居住3年,体察民风民情,既对“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也“观祖宗肇基之地,俾知王业所由兴”。 洪武十三年(1380)春三月,朱棣21岁时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力,尤其洪武二十三年(1390)那次率师北伐,使年仅30岁的朱棣威名远扬。那年元旦刚过,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晋王分兵合击,晋王不见敌而还,燕王则收降故元平章乃儿不花,深得朱元璋赏识。捷报传至南京,“太祖大喜曰:燕王清沙漠,朕无北顾之忧矣”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为朱元璋二子、三子,分别藩守西安与太原,其就藩都早于燕王朱棣,唯将元旧都北平留与四子朱棣,显示朱元璋对燕王寄望殊深。“以燕旧京且近北虏,择可以镇服者,遂以封。” 朱棣就藩前,父皇还特地为他完婚,娶了开国功臣之首徐达的长女。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马皇后病逝,燕王奔丧京师,僧道衍应召随燕王还藩,诵经荐福。 这些都是将来朱棣夺位成功很重要的因素。

朱元璋垂暮之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也许这个时候他萌动过觊觎之心,但经过短暂的犹豫,朱元璋很快就按皇位继承嫡长制,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不选英武盖世、雄才大略的朱棣,并非他老眼昏花,而是他没法突破中国延续千年的皇位继承血统论。究实而论,在皇位继承的安排上,朱元璋将选定的继承人留在自己身边,让其终日接受儒臣之教,却将其余诸子封为藩王,领兵分镇,结果导致外藩强悍而皇储仁柔的局面。因此,朱元璋死后叔侄皇位之争,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与世长辞,继位的建文帝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遂依谋臣建议实行削藩策。燕王朱棣先发制人,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兵变,以“遵祖训、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武力夺取了皇位,革除建文年号,改元永乐,在位统治22年。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朱元璋当初的选择是个错误。如果选朱棣当皇帝,就不会出现后来历时4年的皇位争夺战。但历史不相信道德,也不相信眼泪,它只相信实力。朱棣发动靖难战争,将朱允炆赶下台取而代之。为抹杀篡权的形象,防止天下人心不稳,朱棣不惜篡改史实,证明自己就是马皇后嫡子。

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最后一次率军北征回师,暴病身亡于榆木川,享年65岁。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嘉靖十七年,1538)明世宗朱厚熜改称“成祖”。祖,意谓是一个新王朝,新的皇位继承世系的开创之意;成,是巩固之意,表明朱棣的登基,既是对朱元璋开创的大明江山的巩固,又是一个新的皇位继承世系的形成。明成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史称“永乐盛世”。成祖朱棣靖难夺嫡入位的经历,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干和卓越才智,也使他的一生都在努力为自己正名;让百姓尽可以永享太平之乐,打造明代永乐盛世是他称帝后的追求目标。 A70hpMl2mer5SJ07n0EvJIE+prZ0ld5WGpxMlHMAn+GF4nUz307QBONj7QR/l/9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