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于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出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乡,“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 。幼名重八,参加红巾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驾崩,十六日葬于南京钟山之孝陵,享寿71岁,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史简称明太祖、高皇帝,《明史》有《太祖高皇帝本纪》可见其生平事功,朱元璋统治时期则被称为“洪武之治”。
在中国历代著名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堪称有作为的雄才大略之主,可与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等帝王相提并论。毋庸讳言,朱元璋是从一个游方僧成长为大明开国皇帝的,他的成长史与建国创业史令人着迷,这不啻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继刘邦之后第二位从草野中成长起来的皇帝,实际还因他与佛教的深厚因缘,而受到佛教史家的特别关注。然而,明代儒臣记载的正史对这一点似乎并不特别在意,而野史笔记又常常用讥讽或痛心的笔触,来描绘朱元璋做皇帝后因猜忌人们提到他的“草莽”“为僧”经历而大搞文字狱。究实而言,朱元璋的开国创业在文治方面以儒学为正统,而得益于佛法心髓亦颇多,其对明代佛教产生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他对佛教用世见解独到,超迈今古,而且对佛教政策制度亦多有建树,空前绝后。
综观朱元璋一生与佛教的关系,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一是早年的行童与游方僧生涯,给了他奇伟瑰丽一生深刻的烙印;二是从攻取集庆或称吴王开始到登基做皇帝后,大力护持佛教,并寓管理于护持之中;三是洪武十四年(1381)前后爆发胡惟庸案,国家的政治和政策制度发生了极大变化,在清理“胡党”的同时也着手整肃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