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清代曹洞宗,传寿昌、云门二系

宗镜宗书下开清代曹洞宗寿昌、云门二系。宗书(1500—1567),字小山,号大章,俗姓李氏,顺德府南和县人。少时聪慧出众,十岁入学,即通大义,十五岁至本郡开元寺,投钿和尚座下薙发出家,二年后往太行山中闭关。二十岁时慕文载禅师道风,前往少林寺投其门下。随侍八载,尽得洞上宗风,得印可。正德十一年(1516),嗣宗统,为曹洞第二十九世。初住嵩山少林,嘉靖丙申十五年(1536),自少室迁北京宗镜寺。嘉靖二十五年(1546),宗镜祖示寂。曹洞宗统止于是年。继其法席者,为少室润。告香入室者,二百七十人。

嗣法弟子有少室润、廪山忠、隐庵进、大方迁风玄、天然佐五人。少室润,传清凉念、无言道、智空睿、鳌谷银、无疑信五人。廪山忠,传寿昌经一人。清凉念,传云门澄一人。寿昌经,传博山来、东苑镜、鼓山贤、黄龙谧四人。无言道,传少室喜、金山肇二人。云门澄,传苕溪彻、明因怀、佛日方、愚庵盂、东山澓、弁山雪六人。博山来后有雪关訚、檀度密、华首独、金陵严四人。东苑镜传天界盛一人。鼓山贤传鼓山沛一人。

曹洞宗在明中叶主要在北方少林一带弘传,少林法系中高僧辈出。其中有宗镜小山禅师法嗣蕴空常忠、幻休常润等人,将法脉延衍于长江以南,师徒相续,连绵兴盛,成为明中叶后江南曹洞宗的两大法系。其一是洞宗从宗镜书往下传至二代,由廪山常忠传寿昌慧经,开出寿昌系;传至三代,由少室润传清凉念,清凉念再传云门澄,开出云门系。

常忠(1514—1588),字蕴空,建昌府(今属江西抚州)常氏子。少时习儒,稍长致力研究姚江良知之学。转至少林寺参学,投小山禅师,久受钳锤。继随小山禅师改住北京宗镜寺,服勤三载,深得玄理,得印可。其后南下,返回建昌,起初在一僻处静修,后至新城(今江西黎川)癝山结茅习禅,长达二十余年。期间,与罗汝芳、邓元锡二人交谈性命之学。“间拈《金刚》《圆觉》,发挥宗门大意,及举向上事,剖决良知,扫除知解,皆超出情见。”常忠有感于“当嘉、隆间,宇内宗风,多以传习为究竟”,因而“疾时矫弊,志欲匡”。慧经投至门下,始说法传徒,倾心调教,尽囊而付,使无明慧经成为继其之后的一代宗师。

清代曹洞宗延续明代的法脉余绪,寿昌祖庭在江西新城,云门祖庭在浙江绍兴,在明季并称为曹洞宗的中兴道场。入清之后,以无明慧经代表的寿昌系与湛然圆澄代表的云门系下,名匠辈出。如博山来、东苑镜、鼓山贤、愚庵盂、天界盛等人,都是清初活跃的禅门大德。磬山和尚与灵岩和尚书曰:“寿昌、云门,真不忝为曹洞中兴之祖,有统系,无统系,而洞宗的旨,敢不尊崇?东苑隐德深潜,得栖霞(道盛)而大阐。”

(一) 寿昌慧经系

江南曹洞中兴寿昌系因慧经弘法于新城寿昌寺而著名。寿昌慧经为明末曹洞宗一大元老,其下出博山元来、永觉元贤、晦台元镜三大宗匠,江南曹洞法脉遂得大兴。

慧经(1548—1618),字无明,崇仁(今属江西)裴氏子。少时聪颖,九岁入乡校,即问何为“浩然之气”。二十一岁偶读《金刚经》,如获故物,由是断荤酒决志出家。遂投癝山礼常忠禅师,执侍三载,知有教外别传之旨。于是,转往峨峰(在江西黎川)结庐潜修三年。一日,闻僧问:“如何是道?”答曰:“大好山。”因而疑情顿发。八月中的一天,因掘石忽裂而大悟,作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数日后返回癝山,呈偈常忠禅师,受具戒,许入室,得印可。出世入住宝方寺(系曹山本寂禅师卓锡别院),数年之中,苦心经营,重建禅堂。继入住新城寿昌寺,驻锡十多年,百废俱兴,雄姿再现。又建别庵下院二十余所,法筵盛开。数十年间,慧经潜心传禅,“足迹不履城隍,竿牍不近豪右。日惟随众作务,众未及田,师(慧经)已荷先至,虽栉风沐雨,亦无倦意”。万历四十六年(1618)正月十七日,圆寂于寿昌寺,塔葬寺侧山旁。寿昌慧经的法嗣有博山元来、晦台元镜、鼓山元贤等,各振一方,皆成为明末著名的曹洞宗师,继而形成寿昌一系。寿昌系法派二十八字如下:

慧圆道大兴慈济 悟本传灯继祖光

性海洞朗彰法忽 广弘行愿证真常

其门徒代相传承,直至清代末年。祥符荫曰:“寿昌门下,博山来、黄龙谧、鼓山贤等,皆敬严法道,风韵孤高。住山三二十年,座下常数百众,本色键椎,而不轻易许可。噫,古德风规,安可复见于今日也?”

1.博山元来

元来住江西博山,其道大行。门下出宗宝道独、栖壑道丘、星朗道雄等人,分传曹洞禅法于岭南和江北。道独门下出剩人函可(1611—1659)与天然函昰(1608—1685)等。函可以弘法罹难,充配沈阳,开法于千山。天然为广东一大宗匠,明朝亡后,遗民士子多从他披剃。道丘(1586—1658)开山鼎湖,其法系弘赞、成鹫等,皆一时名德。道雄(1598—1673)住安徽庐江冶父寺,鼓扬洞上宗风,著有《教外直指》。

元来(1575—1630),字大舣,号无异,舒城(今属安徽)沙氏子。少时习儒,十六岁于金陵瓦官寺听讲《法华经》而向佛。遂到五台山,投静安通和尚出家,习修天台止观。后参慧经禅师于寿昌寺,受慧经之嘱,苦参深究“看藏身没踪迹”之话头,见人上树而大悟,得印可,授以心法。万历三十年(1602),主博山能仁禅寺(今江西广丰)法席。天启七年(1627),入主福州鼓山涌泉寺。苦心经营至初见规模时,元来将其交徒住持,迁驻金陵天界寺。崇祯三年(1630)秋,博山元来和尚寂于本山能仁禅寺,其法脉兴盛,名声远播。有《无异元来禅师广录》35卷、《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6卷等流传。

博山元来门徒甚众,如长庆道独、雪 道奉、古航道舟、瀛山智訚等人,皆成为明末至清代南方曹洞宗大师,弘法于赣、粤、浙、闽等处,后人称之为慧经禅师寿昌一支的博山法系。此系的法派20字曰“元道弘传一,忞光照普通,祖师隆法眼,永播寿昌宗”,可见其对寿昌祖师之尊从,博山法系遵此立法号,代相延承,传至清末。祥符荫曰:“博山虽未分明付授,然雪关訚出世于瀛山,嵩乳密阐化于檀度,空隐独开法于罗浮,竹山严韬迹于独峰,皆拈香承嗣,而法脉未湮。盖博山秘重密严,而訚等久亲实证,各有所得,不敢辜负。非今之承虚接响者,能借口而望项背也。”

曹洞法脉延伸到广东的一支缘自宗宝道独(1599—1660),字宗宝,号空隐,广东南海陆氏子。29岁,游访至博山,礼元来禅师,获印可。先后住长庆寺(在江西庐山)、罗浮山华首台,继迁福建雁湖寺。明亡之后,返粤中,驻锡海幢寺,寂于寺内。有《空隐集》《宗宝法语》等传世。法嗣有祖心函可、天然函昰、木人弘赞等人。

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广东博罗韩氏子。出身于官宦世家,父曰缵,官至礼部尚书。函可自幼习儒,却无意功名。父殁后,即投庐山长庆寺道独和尚出家,久得印可。明崇祯末,入金陵迎请《藏经》,挂单于栖霞寺。时值清兵攻占金陵,洪承畴奉旨征江南,函可被执,以诗相讽。遂谪迁辽阳千山朝阳寺。在千山,函可力弘禅法,聚被谪明臣结“冰天诗社”。出家众有五至七百紧随左右。世人誉之一生“七坐道场,全提直指,绝塞罕闻,称佛出世”。圆寂后,有《剩人禅师语录》传世。

函昰(1608—1685),字丽中,法号天然。祖籍广东南雄,后迁至番禺。俗姓曾,谱名起莘,号瞎堂。少习儒典,明崇祯六年(1633)中举,后赴京应试路过庐山,偶参道独和尚,初闻佛法,颇契入。崇祯十二年(1639)冬,弃仕至庐山归宗寺投道独和尚出家。次年随道独和尚迁住广东罗浮山华首台,潜心禅修,精进不止,久得印可,开曹洞宗华首系,其下法派兴盛。其法脉传承28字曰“道函今古传心法,默契相应达本宗,森罗敷演谈妙谛,祖印亲承永绍隆”。不久,其俗世全家父母妻儿弟弟媳妇等俱入空门。崇祯十五年(1642),改锡海云寺,法筵盛开,弟子不下百人。清顺治十年(1653),入主庐山栖贤寺,鼎新寺宇,重肃寺规。五年后,功成而退,回住广东罗浮山华首台。后移住广州海幢寺、丹霞山别传寺等处。康熙二十年(1681)应南康知府廖文英之请,再主庐山归宗寺法席,道居后,迁住金陵报恩寺。有《瞎堂诗集》《楞严直指》等作传世。

2.永觉元贤

元贤(1578—1657)重兴福州鼓山,法嗣为霖道霈继之,讲学刻经,颇为曹洞生色。顺治丁酉十四年(1657)十月十七日,福州鼓山元贤永觉和尚寂。元贤住山三十年,道望孤高,未尝轻易许可一人。所著有《寤言》《补灯》《继灯》《禅余内外集》,共80余卷行世。戊戌十五年(1658),为霖霈和尚继住鼓山。道霈参永觉贤20余年,得其法。嗣住鼓山,20余年,海内瞻依,以为东南一大法窟。有《餐香录》《圣箭堂共古》诸录行世。

3.东苑元镜

元镜(1577—1630),字晦台,号镜如、湛灵,闽之建阳冯氏子。少时性喜游侠,成年后折节向佛。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剃发脱俗,潜心参究《楞严经》而有省。继至宝方寺(今属江西南城县)参访慧经禅师,精研《维摩经》,再读《圆觉经》,至“急水滩头快打球”,疑窦释然,即呈偈曰“识破不值半文钱,可怜摸索几多年。宗流尽是欺心汉,说甚祖师别有禅”,得印可,嗣寿昌经。万历四十七年(1619),弘禅于建阳东苑。泰昌元年(1620),择武夷山中石屏山肇建一枝庵,开坛说法,风韵孤峻,道筵极盛,后被尊为“武夷第一代禅祖”。崇祯三年(1630)示寂,仪部黄端伯铭其塔。门下出觉浪道盛,开法于金陵天界寺,为清初曹洞宗一代宗师。觉浪门下法嗣盛大,有竺庵大成、无可大智、啸风大然、石潮大宁、同岑大灯等。

(二) 云门湛然系

绍兴云门一系,创自湛然圆澄,其势力颇足与临济的天童一系相颉颃。后以镇江焦山为重要传法中心,传承至今。

圆澄(1561—1626),字湛然,号散水道人。会稽(今浙江绍兴)夏氏子。10多岁即充邮卒。20岁出家为僧,受戒后往参隐峰禅师,以“谁”字为话头,连续三昼夜,初有省。继而苦参三载,看乾峰和尚“举一不举二”话头,方得彻悟。万历十九年(1591)于风涂谒慈舟方念禅师,得印可。出世开法于会稽广孝寺、径山万寿禅寺、嘉兴福城东塔寺。

自万历四十二年(1614)以后的30余年,圆澄相继驻锡于会稽云门显圣寺和天华寺,登坛说法,力弘曹洞宗风。以其修持严谨,法门深邃,法筵盛开,听众常盈数千。得其髓者有近百人,绵延传承,自成云门一系。著述有《宗门或问》《慨古录》各一卷,《湛然圆澄禅师语录》八卷等传世。以其业续卓著,被人们誉为与寿昌慧经禅师齐名的“明代江南曹洞宗中兴祖师”。

圆澄门下出石雨明方、三宜明盂、瑞白明雪等人,在清初均为云门系著名宗匠。明方门下的远门净柱、位中净符,明盂门下的俍亭净挺、西遁净超,明雪门下的百愚净斯等,亦都是名闻遐迩的禅宿。而位中净符撰《祖灯大统》多受非议。 l6FE6gta52kG+iaBnmcxnjgsM4pPajVylbAjLQWEhFSJnTnCKzRTZKSTlggT+an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