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清代临济宗,传天童、磬山二系

龙池禹门传天童、磬山二系开清代临济一脉,而洞上之宗由云门、博山振起于“清凉寿昌之业”。龙池禹门即幻有正传禅师,初号一心,字幻有,俗姓吕氏,应天府溧阳人。出生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九从荆溪(今宜兴)善权寺乐庵和尚薙发,后至京都城西的观音庵,参谒笑岩(圆通)德宝和尚,得圆通德宝禅师心印。出世住荆溪龙池山禹门禅院。当时讲席盛行,衲子相见,不齿参究向上。传记说他“孤任单提,严冷之风,俨然汾州”,举“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语辨验学人,而传禅法30年,“衲子士大夫,罕契其机”。万历四十二年(1614)圆寂于龙池山。

幻有正传其实是与明末“万历三大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禅门宗匠。《宗统编年》把他列为明末临济宗第二十九世祖。灵岩弘储《南岳单传记》从禅宗西天初祖摩诃迦叶尊者算起,至荆溪禹门正传禅师为第六十六祖。明州天童圆悟为第六十七祖,其后传第六十八祖苏州邓尉山三峰法藏禅师,第六十九祖衡州南岳般若寺退翁弘储禅师。

又,灵岩弘储《临济祖塔源流序》曰:“临济宗承曹溪以来四世,传至禹门为临济二十九世。唐宋佛法盛时,家喻户晓,源流不待问。迨其衰也,至有明嘉、隆,山水微茫,仅存一线。禹门禀圆通(德宝)法付四人,一曰天童圆悟,一曰报恩圆修,一曰云门圆信,一曰净明圆莲。天童于天启甲子付净慈法藏,丁卯付大沩如学,次第付梁山海明、径山通容、金粟通乘、宝华通忍、龙池通微、天童道忞、雪窦通云、鹤林通门、善权通贤、天童通奇。报恩付竹林本豫、报恩通琇、南涧通问、石霜通际。云门付海岸居士黄端伯……”

禹门正传付法四人,其中圆悟、圆修、圆信、圆莲四人最为著名,各自弘化一方。

(一) 天童圆悟系

天童圆悟一系祖庭在宁波天童寺。圆悟号密云,嘉靖四十五年(1566)生于阳羡(今宜兴),俗姓蒋氏。少家贫,从事各种劳动。万历二十三年(1595)正月,出家龙池山禹门禅院,师侍幻有正传禅师。正传师以“学道勇锐,志期彻悟”,命圆悟法名。圆悟出家后,发愿终身苦行供僧役。二十六年(1598)四月八日,圆悟始纳僧服。曾答其弟子汉月法藏云:“老僧渔也渔过,樵也樵过,耕也耕过,牧也牧过。只为不知本命元辰立地处,故入佛门来。”又示众云:“老僧三十一上侍先师,参禅学道,都在作务里办。汝辈要安坐修行耶?老僧不愿丛林遗此法式。”

万历三十年(1602),正传禅师移锡燕都,圆悟监龙池院。三十一年(1603),圆悟过铜官山悟道。是年,紫柏真可寂于诏狱。三十九年(1611),正传师祖自燕京还龙池,付圆悟衣法。是年,憨山德清赦还。四十二年(1614),憨山清返初服。是年二月十二日临济第二十九世祖正传圆寂于龙池。付法天童圆悟、磬山圆修、雪峤圆信、抱朴圆莲四人。 四十四年(1616)十二月,门人圆悟等奉正传祖骨入塔。万历四十五年(1617)四月望日,圆悟嗣席龙池开法。众请开堂,同门初若易之。一升座,众皆屈服,为之改观。

圆悟出道的年代稍后于万历三大师,而与蕅益智旭差不多同时,属于天启、崇祯年间活跃的禅门高僧。崇祯十四年(1641),圆悟受崇祯帝赐紫,五月,国戚田宏遇赉紫衣入天童寺,请圆悟和尚“升座说法,祝延圣寿”。八月,田宏遇奏请奉旨,诏悟和尚开堂南都大报恩寺,圆悟以衰迈力辞。 传曰:圆悟从禹门正传和尚出家,即坚持荷担法道之志。曾渡钱塘,至于会稽,访名士周海门、陶石篑,与佛法相见,二公钦慑服,折节问道。临别,周海门握师手曰:“师五十已上,道满天下。”圆悟师曰:“有与么事?”后历住天台通玄寺、秀州金粟寺、福州黃檗、越州鄮山、明州太白。“赫然震耀海内外,川摇岳动,道起十世之衰。” 崇祯壬午十五年(1642),天童圆悟密云和尚,寂于通玄寺,是为临济第三十世。

圆悟门下弟子众多,尤以三峰汉月法藏(1537—1635)、费隐通容(1593—1661)、木陈道忞(1596—1674)、破山海明(1597—1666)四支最为繁衍,在明清之际影响最大,是天童系的主要代表人物。而其中两大弟子三峰法藏和木陈道忞入清之后声闻天阙,震动朝野。

1.木陈道忞

木陈道忞继密云圆悟主持天童寺,并应顺治召入京弘法,受到清世祖礼遇。道忞,粤之茶阳林氏子。幼有宿慧,因读大慧宗杲语录,忽忆前身云水参方,历历如见。即日走匡庐开先寺,投明法师薙染。明师以道忞志慕禅宗,为举“五台婆子”话,遂于言下荐得赵州意旨。自验生死关头未破,遍参憨山清、黄檗有诸尊宿,终不自肯。后参圆悟和尚于金粟寺,居侍司,掌记室,亲炙圆悟师者十四春秋,日臻玄奥。崇祯十六年(1643),木陈忞和尚继席天童寺。清顺治三年(1646)秋,木陈忞退天童,入五磊,请费隐容和尚补住。丁亥四年(1647),忞和尚自五磊移住台州广润。六年(1649),忞和尚又自广润迁住越州大能仁寺。丁酉十四年(1657),木陈忞和尚再住天童。十六年(1659)冬十月十五日,天童忞和尚奉旨开堂。

春闰三月,遣右阐教僧法玺,赍敕召忞入京。进见万善殿,传谕免礼,赐坐。慰劳叙谭毕,即谕万善、愍忠、广济三处结冬。上(顺治帝)时携学士王熙、冯溥、曹本荣,状元孙承恩、徐元文至方丈问法,时䒢溪森、玄水杲、憨璞聪皆承上召对。有《三世奏对录》,臣僧纪荫曰:帝驭金轮,诞膺天命。智周万机,道融一贯。虚怀好问,念切死生。座右大书“莫道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之句,以自警惕。与宗门耆旧、法苑禅学相见,不令称臣致拜。从容谘访,握手温颜,情逾师友。因马蹶而知解顿忘,闻雨声而得大自在。真承愿而来,不忘灵山付嘱者也。

顺治十七年(1660),四月,敕封天童道忞“宏觉”禅师号,赐银印。五月望,宏觉忞和尚归山。留嗣法本月旅庵、本皙山晓两和尚在京,开法善果、隆安两刹。皇上躬送出北苑门,差臣刘之武送还本山天童寺,御书“敬佛”二大字,及御画山水、蒲桃各一幅赠行。并送七宝庄严关壮缪,作天童山门护法。道忞有《师荛堂说》及参禅要语等,载《北游集》。

2.三峰法藏,传灵岩弘储、灵隐弘礼

汉月法藏则开法于常熟三峰,门徒最盛,后继者有杭州灵隐具德弘礼(1600—1667)、苏州灵岩继起弘储(1605—1672)等,在清代士大夫中影响较大。法藏生锡山苏家,父道垂先生讳兰,母姓周。生而屹然,负有大志。5岁闻道,垂先生论孟子浩然之气,神思奋飞。11岁礼佛,头方投地心如洞开,矢志出家。万历十九年(1591),年19时,尚宝薛敷政素奇汉月法藏,为鬻礼部度牒,得度于邑之五牧德庆禅院。研究《首楞严》,修观音耳根圆通。一时倡道诸名贤,如东林首魁顾端文、高忠宪辈,都刮目器重。

万历三十七年(1609),律师古心如馨,开戒法于金陵灵谷寺,法藏从之圆戒。三十八年(1610),隐住常熟虞山三峰寺。次年五乳憨山清弟子包福明十余人,破家建寺,成三峰丛林法席,额曰清凉禅院。四十年(1612),法藏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闻窗外二僧,夹篱拗拆大竹,声若迅雷,乃大悟。复深研玄要之旨,开发参学者。一时称三峰炉鞲,四方抱道宿望之士及贤士大夫,争集其门。座下得法乳,名重丛林者若干人。万历四十五年(1617),憨山德清大师自匡山五乳抵双径,吊祭紫柏可大师,襄举塔事。入云栖吊莲大师,留二旬。旋至吴,法藏和尚同钱受之(谦益)太史,延清大师至三峰寺。法藏后至金粟参谒圆悟,得嗣法印。

天启四年(1624),圆悟和尚开堂金粟山广慧寺,四月到寺,冬结制,众盈千指。破山明、石车乘、瑞白雪,皆在座下,汉月法藏为首座。法藏谒圆悟和尚于金粟,请示临济宗旨来源。悟和尚手书从上承嗣源流,并信拂付嘱法藏。天启六年(1626)春,三峰藏和尚开堂苏州北禅寺。冬,住杭州安隐寺,金粟圆悟和尚专使送法衣至。法藏出世历住杭州安隐、净慈,秀州真如,吴江圣寿寺,苏州北禅寺,邓尉山圣恩寺。行世《语录》三十卷,《广录》五十卷。 惜乎雍正年间,法藏一脉因僧诤纷然,被撤钟板。

祥符荫曰:“邓山(指法藏)、灵岩、灵隐,海内称佛、法、僧三宝。灵隐门庭甲天下,学众满数万指,不减南宋佛海时。具大方便,有大慧、圆悟不及施之手眼……” 灵隐弘礼门下,出有晦山戒显、硕揆原志等人,各传禅道于吴楚。灵岩弘储历主江浙大刹,广受缁素皈依。他的门下金赋原直住南岳和德山(湖南常德),楚奕原豫住潭州云盖山,灵岩之道,遂大行于湖南。

南岳般若寺退翁弘储禅师,俗姓通州李氏,慷慨重大节。父孝敏先生,讳嘉兆。母梦梵僧授金环而生,乳名曰金。投三峰藏和尚,剃染圆具。逾年侍法藏,开堂。杭州安隐法藏乃书《临济正宗记》付之。弘储首住常州夫椒山祥符寺,法堂揭五宗要旨,一时东南衲子贤士大夫目为龙象之门。

康熙元年(1662),檗庵志和尚住海虞三峰。志和尚出世后,行杜多行,初依灵隐礼,后参储和尚于灵岩。得法后,隐澄江(今江阴)兴济寺。诸方檀护及法门尊宿,以三峰祖席请,遂入院。古道莅众,远近趋风。

3.费隐通容

费隐通容历主福严(浙江石门)、黄檗(福建福清)诸大刹,他的法系传入福建,门下出有隐元隆琦和亘信行弥。黄檗隐元(1592—1673)晚年应请东渡日本,成为日本黄檗宗的开祖。亘信(1603—1659)历主福建雪峰和南山,大扇宗风于闽南。其徒如幻超弘(1605—1678)住泉州小雪峰,被称为一方宗匠。

4.破山海明

破山海明门下出有丈雪通醉,其法系盛行于四川、贵州等地,至今传承不绝。

(二) 磬山圆修系

磬山系祖庭在今宜兴磬山崇恩寺。磬山圆修,字天隐,荆溪闵氏子。生年不详,寂于崇祯八年(1635)。自幼失怙,鬻蔬奉母。弱冠听讲《楞严》,惕然知有生死大事,遂投龙池山幻有和尚出家,年二十四得度。幻祖北行,圆修乃掩关龙池,力究云门扇子话。阅两载,忽闻驴鸣大悟。破关,与同参圆悟,北觐幻祖。幻祖请其呈三年间所悟,圆修进曰:“人言北地寒,我说南方暖。寒暖不知人,穷人知寒暖。”幻祖颔之。命掌记室,久之印可。前后亲炙一十八载,累命分座说法,皆逊辞。初入磬山谷,值雪深,五十余日,炊烟悬绝。于饥禽野兽中,安坐晏如。次迁法济寺,后住报恩寺。

1.玉琳通琇

清初磬山系的代表人物是玉琳通琇(1614—1675)和箬庵通问(?—1655)等人。玉琳通琇自武康报恩寺应请入京传戒后,名重朝野。晚年在浙江西天目山开法传禅,所居号禅源寺,一时称为法窟。顺治十五年(1658),报恩玉琳琇和尚,应诏至京说法。赐大觉师号。未久,乞还山。十七年(1660)冬十月,报恩玉琳琇和尚再应诏,奉旨开堂结制。禅期结制毕,即辞还山,赐“大觉普济禅师”金印。

2.箬庵通问

箬庵通问开法杭州理安寺,后主镇江金山寺,清初以后达至鼎盛。弟子有铁舟行海、天竺行珍等人。 zyYsxovkokM/MWvr21t028tPdP44OyXG/y2iAl0wepYxq6jJXczhxLoNiOBtBIi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