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清初禅宗与遗民逃禅

明清鼎革,伴随着王朝的更替、社会的巨变,清代佛教承嗣晚明佛教的精髓余绪,以禅宗之临济和曹洞二宗最为兴盛。其中临济幻有正传门下出天童(密云圆悟)、磬山(天隐圆修)二系,曹洞宗镜宗书下出寿昌(无明慧经)、云门(湛然圆澄)二系,双峰对峙,竞相流传。清初禅宗在乱世变革之际,并未沉寂消亡,随明王朝一同被埋葬,反而出现一度兴盛的景象。其中的重大缘由可能与大量遗民逃禅有关,其沉痛和血性激发老迈的机体产生新的活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国破家亡之时,遁入佛门听老衲说禅诵经,青灯古佛伴残生,又何尝不是莫大的安慰,或休养生机以待时的极好去处呢?

清初遗民是亡明遗臣,是明清易代之际衍生出来的一个不仕新朝的特殊士人群体。这个群体的最明显标志是“多怀故国之思”,不与新朝合作,不投降做顺民。明清易代,对于汉族士人尤其是遗民来说,不仅意味着民族政权的移易,而且意味着汉文化面临“以夷变夏”的严峻挑战,甚至有中断之虞。所以他们除了参加抗清斗争和反清复明的行动外,还在思想文化上进行深刻反思,一面浸淫着山河破碎、故国飘零的亡国之痛,一面孜孜矻矻于保存和赓续中华文化命脉。易代之初,遗民们大都投笔从戎,举义抗清;武装反抗失败后,又转入文化抗争的战场,以笔作枪,为中华文化之存亡继绝而著书立说。其中还有不少遗民纷纷埋身荒野,入山“逃禅”。披阅易代之际国破家亡后遗民逃禅的史料,隐然可见浩气长存,精魄不散,这无疑是解读清代佛教历史和思想的一个极好视点。 /cq2wnuf+D0BmpdGOTVjhshQG75PsHdNB6RFbZ1rlB9uwtmzIHQjJiBnN84+VC8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