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雍正帝与佛教

雍正帝名胤禛,出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驾崩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享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他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乾隆皇帝的生父,45岁登极,在位13年(1722—1735)。雍正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他盛年登极,年富力强,学识广博,阅历丰富,刚毅果决,颇有作为。所谓“康乾盛世”,完整的说法应当是“康雍乾盛世”。

清皇室与佛教颇有因缘,相比之下,在入主中原后的清初四帝中,雍正帝对佛教最有了解。尽管顺治帝亲近禅僧到了要出家的地步,但那毕竟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为时短暂。雍正帝则毕生崇信佛教,虽贵为天子,却自号“圆明居士”和“破尘居士”,足见其好佛之深。雍正的藩邸靠近柏林寺,居常与僧衲往来,讲论性宗之学,钻研既久,造诣日深。他在即位后,十年忙于朝政,不谈佛法,但私下仍与和尚过从甚密,并且在与臣下的往来密折中随兴所至也会讲说佛法。雍正十一年起至十三年(1733—1735),他亲自撰写佛学著作,编辑名僧语录,刊印释家典籍,有计划地发展佛教事业。最有名的是他编纂《御选语录》《经海一滴》《宗镜大纲》和撰写《拣魔辨异录》等作。后世对雍正这些佛学著作,尤其对他以超等“宗师”自居、不惜帝王之尊干预僧诤褒贬不一,但通过这些著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雍正的佛学思想和佛教态度,更且可以察知清帝对待佛教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作为帝王,一般都在政治框架下考虑佛教问题,不以个人信仰影响国家政事,这几乎成为清开国以来历代皇帝的传统。

对于雍正帝之好佛不废政事,有学者如是评论:“历代帝王浸沉于黄(佛)老者自大不乏人,但发为宏论,开堂授徒,而又不佞于其教,一无影响于政事,舍雍正其谁?” 以下我们就围绕雍正如何“好佛”与治世并治佛教展开阐述。从时间上来考察,雍正之好佛主要集中在他即位之前的藩邸时期和在位期间的最后三年这两个时间段。清史学家比较关注藩邸时期雍正的学佛参禅、结交僧人,认为他是利用佛教行韬晦之机,以避嫌于康熙末年诸子激烈地争夺储君之位;而佛教学者着重讨论雍正十一年至十三年这三年里他的诸多佛学著作,特别对其不惜以万乘之尊和超等宗师自居干预僧诤大张挞伐。相对而言,各方对雍正帝在位期间前10年劬劳军国大政和整肃佛教流弊着墨不多。 Dhp1aOln21WlDWQgHUj1fVrWxCOfjnqTsC7IjCLxyHIf3Ba0gB0KxWv6uWjA/Y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