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以史为镜,鉴往知来。走过百余年的上海理工大学,历经风雨仍笃行不怠,成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

清朝末年,新旧交替,西学东渐。1905年清廷诏准立停科举,兴办学堂,咸趋实学。延续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被废除,此后新式学堂兴起,历史缓慢地翻开新的一页。

这新的一页开启了上海理工大学的发展源头。1906年,在领风气之先的上海,美国南北浸会于黄浦江畔共同创建沪江大学。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在上海白克路创办德文医学堂,后在法华路增设工学堂。上海理工大学接续沪江大学和德文医工学堂的办学传统,博采中西文明之长,融入时代风云变幻,演绎了自己跌宕起伏又绚烂多彩的历史。

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关键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程,记录着学校的往昔。从1928年刘湛恩成为沪江大学首任中国籍校长,到1952年沪江相关学科调整至华东各高校;从1953年于沪江原址(今军工路校区)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到1960年发展为上海机械学院,其后短暂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从1921年中法两国政府于德文医工学堂原址(今复兴路校区)创办中法国立工学院,到抗战胜利后与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从1950年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到1983年发展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从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到1998年上理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上海市管理;从昔日的沪江大学和德文医工学堂到如今的上海理工大学,一路行来,薪火相传,百年沧桑,弦歌不辍。

这所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中诞生的大学,不仅亲历了晚清政府的落后与孱弱,还深度参与了中华民族的奋起与复兴。它的百年校史与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奋斗史,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相连。

早在五四时期,孙中山、陈独秀等革命家就来校演讲,传播革命思想;五卅运动中,李公朴和爱国学生走上街头,反抗帝国主义压迫;抗日战争中,刘湛恩老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奋起反抗,被日伪特务杀害,不幸以身殉国;解放战争时期,爱国师生积极参与护厂护校运动,迎接新中国的曙光。百十年来,一代代上理人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为民族大义赴汤蹈火,为科教兴国无私奉献,为建设制造强国砥砺担当,用牺牲、奉献、担当、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绘就了学校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图谱。

学校档案馆成立十余年来,积极承担“存史、资政、育人、服务”责任,尤其在校史研究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先后出版了《刘湛恩文集》《栋梁气贯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百年》《1916:徐志摩在沪江大学》《沪江校友忆沪江》《悦读——百年上理优秀历史建筑》等一系列校史研究著作。近年来,他们在保存档案记忆,开发校史资源,构建校本文化,传承校训精神和开展校史育人等方面进行诸多探索与尝试。考证了学校43幢历史建筑的人文故事,挖掘了校史上的红色文化资源,主办了“热血丹心铸丰碑”等多个主题展览,完成了《上海理工大学第一至第七次党代会材料选编》等史料编纂工作,采集整理了校友及亲属的口述记忆资料,建设了刘湛恩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主题馆和复兴路校区校史馆……这些工作有效拓展了档案和校史文化功能,使档案馆成为学校重要的“校史+”育人平台,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

《碧血丹心——红色大潮中的上理赤子》一书是档案馆最新研究成果。档案馆在国内学术界党史、革命史研究成果基础上,爬梳剔抉,探赜钩深,考证汇集了校史上15位革命先烈和15位爱国英杰的英雄事迹。其中,刘湛恩、李公朴、刘良模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一氓、黄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德华、叶文龙、王海萍、贺威圣是粤闽浙地区早期中共地下党领导人,何尚平、侯昌国、陈康白、涂长望则是著名的爱国科学家,王进、周德佑、钱素凡青春年华为国捐躯,赵寿先、郑显芝壮烈牺牲在上海解放前夕。他们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学校红色文化之魂、上理精神之基,也是上海和国家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史明智,思源致远,上理师生也将在共同的文化血脉和历史记忆中感悟先烈精神,传承上理文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就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学校一贯重视红色文化挖掘和育人工作。2021年,全新修缮刘湛恩故居并建设红色文化主题馆,成为沪上又一红色文化地标。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学校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回首过往历程,眺望远方征途。全校师生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赓续先烈遗志,汲取前行力量,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实际行动。正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挺立潮头,勇担制造强国使命,为建设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砥砺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上写下上理人的隽永篇章。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非常乐意为之作序,并祝愿丛书编辑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JTKH8mnZdGo3kYvYN3yu2F8VqAq5k14H+V405/h4TFcydKiKXVdMEfav0aYKq93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