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金陵地区的思想文化背景

就隋唐五代时期而言,金陵地区除了在社会历史条件方面与六朝有着明显的不同外,其在思想文化背景方面,也与六朝泾渭分明。

其一,隋至五代金陵地区文化发展概览。

作为六朝古都的金陵具有非常显著的区域文化特征,这种区域文化在隋以前便已渐趋成型。

第一,隋以前金陵地区文化的一般样态。金陵在南北朝时期,人口已达百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思想文化方面,作为都城的金陵(时称建康),更是绚丽多姿、繁荣昌盛。诚如胡阿祥教授在《南京通史·六朝卷》中所言:

六朝时期,两汉以来儒学独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形成了儒学、经学、玄学多种学术思潮并存的局面。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既互相抵制,又互相渗透,堪称是我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后的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些多元化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深深地影响到后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向。

可见,隋以前,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积累,金陵地区的思想文化已有非常深厚的积淀,这为隋唐金陵地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隋至五代金陵地区文化的基本特征。隋朝统一中原以后,由于政治中心北移,金陵作为思想文化中心的地位逐步让渡出去。同时,儒释道三家鼎立的局面渐趋成型。就金陵地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佛教文化相较于其他诸家,显得更为兴盛。尽管学界常以“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这些术语来划分两汉至隋唐时期的主要学术样态,但实际上,在魏晋时期,佛教乃至佛学已蔚然成风,这一特征对于作为都城的金陵来说尤为明显。这一时期,儒释道三家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融摄。一方面,儒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渐趋式微,儒学不断通过援入道学以助本学;另一方面,佛学的发展日趋完善,逐渐走出格义形式的阈限。简而言之,至隋时,儒释道三家在鼎立的同时,又不断融摄,逐渐趋向融合。

其二,隋至五代金陵地区佛教发展态势。

第一,隋以前金陵地区佛教发展概览。如前所述,两汉以降,佛教开始在华夏传播,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蔚然成风。一方面,格义佛教逐渐兴盛。所谓格义佛教,就是“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 ,也即是言,“用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概念,通过比拟来解释佛教教义的一种方法” ,而“六家七宗”则是格义佛教的典型代表。佛教通过这种格义,获致更大的传播空间。另一方面,帝王对佛教多为推崇。南北朝以降,帝王对佛教更加热衷,梁武帝则是典型代表。在各代帝王的推崇和倡导下,佛教逐渐走进王室,成为王公大臣的主要精神食粮,这为佛教的发展注入了不少动力。

第二,隋至五代金陵地区佛教的一般样态。隋至五代,佛教宗派化逐渐形成。天台、华严、禅宗等宗派不断创立,并已蔚然成风。这时金陵地区孕育并活跃的佛教宗派主要有三论宗、天台宗、牛头宗、法眼宗。尤其是牛头宗,它是金陵地区土生土长的一个佛教宗派,在中国禅宗史上乃至中国佛教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佛教宗派化是佛教中国化的隐性呈现,它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 jeZXD+/oj43h9doJulkqNz+PKH76kmxdUipbUjQBhdbsz/pSwW8YKoU/qLdGmK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