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华严四祖澄观与金陵佛教

澄观被后世尊为华严四祖,字大休,唐越州会稽夏侯氏,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11岁时依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诵《法华经》。14岁遇恩得度,便隶宝林寺。后遂遍寻名山,旁求秘藏。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乾元(758—760)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又依昙一受南山律,旋诣金陵玄璧法师,传关河三论。大历(766—779)中,就瓦官寺传《起信》《涅槃》。又于淮南法藏受海东元晓的《起信论疏》,却复天竺寺法诜法师门下温习《华严大经》。大历七年(772)往剡溪从成都慧量法师重习三论。大历十年(775)就苏州从天台九祖湛然大师学习《天台止观》以及《法华》《维摩》等经疏。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洛阳无名师,咨决南宗禅法,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玄理。大历十一年(776)澄观游历五台山,又往峨眉山求拜普贤。后还山西五台山,居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当时寺主贤林请讲《华严经》,并演诸论。因慨《华严》旧疏文繁义约,乃撰《华严经疏》,起始于兴元元年(784),贞元三年(787)疏成,此即现存《华严经疏》60卷。贞元四年(788)春,华严寺主贤林请讲新疏。贞元七年(791),河东节度使李自良请澄观于崇福寺讲《华严经疏》。随后,唐德宗遣李辅光宣澄观入都,与罽宾三藏般若译乌荼国王所进《华严》,即40卷本《华严经》。次年,澄观应诏。后德宗又令他为40卷本《华严经》造疏,便在终南山的草堂寺撰成《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又称《华严经行愿品疏》或《普贤行愿品疏》)10卷。除此以外,澄观还曾参与《守护国界主经》的翻译工作,由他负责缀文润色。澄观曾为德宗讲《华严经》,被授予“清凉国师”号,此后又得到顺宗、宪宗、穆宗、敬宗的礼遇,并与齐抗、韦渠牟、武元衡、郑 、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钱徽、归登、严绶、孟简、韦丹等公卿大臣有很深的交往。元和年间(806—820)卒,春秋70余岁,弟子传法者100余人,余堪讲者千数。澄观著述颇丰,有《华严经疏》60卷、《华严经疏演义钞》90卷、《华严经纲要》1卷、《法界观玄镜》1卷、《三圣圆融观》1卷等。

澄观与金陵佛教的渊源主要发生在其参学期间。他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从金陵玄璧法师学习三论,传《起信论》《涅槃经》于瓦官寺,这些事都发生在金陵。润州即润州府,隋朝开皇十五年(595)置,治所在延陵县(唐改丹徒县,即今江苏镇江市)。大业(605—618)初废,唐武德三年(620)重置,辖境相当于今天的镇江、南京、丹阳、句容、金坛等地。天宝元年(742)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复名润州。而栖霞寺当指今南京市栖霞山的栖霞寺。至于醴律师的行实,无从查考。瓦官寺为古代南京地区的著名寺院,其遗址在今南京市区秦淮河以北,本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著名画家顾恺之曾在寺院画维摩变相。黄元之《润州江宁县瓦官寺维摩诘画像碑》云:“在江宁县瓦官寺变相者,晋虎头将军顾恺之所画也尔。其上缠珠斗,下控金陵,六代为天子之都,二分入王孙之国,礼让流行之地,英灵诞秀之乡。鹫岩分虎踞之山,雁塔枕龙盘之水。总幽闲与形胜,则瓦棺之寺焉。” 另外,澄观还撰写了《摄山栖霞寺律大师碑》。明代文学家宋濂在《未刻集》中说:“清凉国师得二王笔法。大历三年,受诏入内译经。《摄山栖霞寺律大师碑》,国师所书。” 《摄山栖霞寺律大师碑》的写作时间、具体内容尚无法得知,宋濂在此仅言及澄观在书法上的造诣。 HCS/9S6DSK7PU2umpIorBCVZgyWF2E3d+N7ccFKD67X/pO5dEFOFqoG6RR+1iz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