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南北交融及其形式

隋唐五代之时,南北文化交融是一种主流,而佛教的南北交融则是这一主流的典型代表。就佛教文化交流本身而言,既有自发之因,亦有自觉之力。

首先,自发之因。隋唐的大一统,不仅结束了政治上的分据、地理上的分割,也逐渐淡化了文化上的分化。隋唐之时,以两京为中心开启了文化的融合之势。从自发角度来说,这种交融源于被迫。如前所述,由于隋末农民起义所带来的动荡以及唐中期所遭遇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北方陷入战乱之中,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对安定,这使得南方成为难民逃亡之地、民众向往之所。北方民众的南迁,也给南方带来了北方的文化、习俗以及宗教。而北方民众南迁之处,主要是江浙两地。尽管这种交融是出于一种隐性的被迫,但事实上却加速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丰富了南方的宗教文化。据李映辉教授的统计,唐代最大的寺院密集分布带便集中在江苏、浙江境内的润、扬、常、苏、杭、湖、越、明、婺、台等十州,这些地区在唐前期总共有寺院140余所,占全国寺院总数的17%,而在唐后期更是增至169所,占全国寺院总数的25.5%。

其次,自觉之力。所谓自觉,指的是南北文化的交融还有一种主动展开的形式。所谓主动展开,是指不是源于战争等外在强制力,而是与政治上大一统隐性形成的文化上相“匹配”。无论是“鉴真东渡”还是“玄奘西游”,都是中外文化史上尤其是佛教史上不可忽视的事件。当然,隋唐文化的这种自觉融合,不仅仅限于中国对外的交往,更体现在多种文化之间的融摄。在《坛经》中有一段五祖弘忍大师与慧能禅师的对话,可以彰显南北文化融合的自觉。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正如慧能大师所言:“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实际上不仅人有南北的区分,文化乃至文明也有南北的差异,但“佛性本无南北”则隐性彰显出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对文化融摄的内在渴慕。换言之,隋唐时期虽然政治中心北移,但却未能割裂南北文化上的相互交融。 zbZ3H4nAJHxNUNGc3sO/OK0V78Sq2M9TWeOPngVputYVNzvztyXk7LqW09Zzt9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