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城市公园质量革命的路径与实践

城市公园为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城市公园质量革命的出发点在于开放、生态保护和形成特色,使城市与公园融为一体,自然环境和人类现代生活相结合;从公共利益和使用的角度减少公园土地被占用,阻止城市无序蔓延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彰显特色,严格区分城市公园与商业景区,避免沦为商业性设施。

一、推进资源共享开放

城市公园应与城市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既不能像私家园林那般“孤芳自赏”,也不能像传统城市公园那般“故步自封”,它的开放性应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城市公园开放性的实现层次,除了需要考虑公园系统中公园与公园之间的整体性之外,还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的融通。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动,城市公园将会增加更多的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的产品。同时,城市公园的开放性所涉及的内容,除了空间方面的开放,还有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及与城市文化的呼应。城市公园的兴建,在短期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在远期,因城市公共用地的特殊属性,城市公园可以作为城市的主要预留用地,为城市未来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可能性。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园将不再单一地服务于本地市民,也将服务于外来旅游者,为全社会所共享。

案例

常州敞开公园——城市公园、市民享用 [3]

长期以来,常州市立足于服务市民,以人民公园敞开改建为起点,全面启动“还绿于民”的敞开公园建设工程。一个个敞开公园的建成,带动了周边一定区域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根据市民游憩、锻炼等相关需求,对公园座椅、垃圾箱、健身场地等基本服务设施进行完善升级,合理布置零售、茶室、餐饮等一般服务项目,满足市民入园的基本需求。常州市建成的90余座敞开公园均匀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基本实现了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

在实现公园敞开、拆除公园“有形围墙”的同时,常州市主动打破思想上的“无形围墙”,探索建立以基本服务、景观服务、公益服务、文化服务、特色服务为主的敞开公园管理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园公共服务功能。

围绕基本服务体系建设,常州市着力推进敞开公园管理服务标准化工作,通过编制公园植物养护、园容保洁、秩序维护等各项业务标准和操作规范,研发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公园业务标准化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公园整体公共服务质量。

围绕景观服务体系建设,常州市以花境绿雕、根塑盆景、假山叠石等打造公园特色景观服务,为市民游园提供更高层次的享受。在原有“一园一品、一园一花”的基础上,编制《常州市重点公园园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特色景观的发展方向和具体项目,建立相应的人才工作室,培养行业工匠,推进特色景观体系的形成。

围绕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常州市各公园均建立了公园义工活动平台和以市民为主体的公园理事会管理平台,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公园日常管理活动,提升公园管理服务质量。

围绕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常州市不断推陈出新,开展园事、花事品牌活动,充分展示公园人文内涵和花卉文化,陶冶市民情操,使公园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此外,针对市民需求,常州市创新打造公园特色服务内容,使公园公共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人群的需求。如青枫公园被打造为“健康体育”主题公园,东坡公园则成为文艺活动的新天地。一些公园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园艺中心,让花卉、花艺走进千家万户,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厚植公益普惠底色

城市公园是公众开展个人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公益性、普惠性是其本质特征。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园都有独特的公共功能,发挥好城市公园的公益性、普惠性,既能激活城市有机体,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湿地公园是城市的“海绵体”,历史名园是文化遗存的“收藏夹”,一些空旷的广场还是城市防灾避险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绿道则成为人们锻炼健身的重要去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商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公园不仅是一道城市景观,还是一处心灵栖居地。城市公园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承载着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重价值。城市公园的开放性决定了其较低的使用门槛,但绝不意味着没有使用原则和规范。变公共园地为自家场地,以无偿用地开展营利活动,不仅会影响公共服务体验,降低人居环境质量,更是对公共空间的违规侵占,给城市公园的安全有序管理带来隐患。彰显城市公园的公益性,排除过度商业干扰,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生态,才能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助力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价值。

案例

上海口袋公园:让“城市插画”融入居民生活 [4]

什么是口袋公园?根据《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它是指依靠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或居民区等已建成的,具有景观赏识、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彰显上海城市风貌特色的小型绿地。从建设特性来说,与传统公园相比,口袋公园建设没有固定模型,重要的是与当地居民需求、周边环境相匹配。比如,建在居民小区附近,通过简单的功能分区,布置不同设施,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建在办公楼附近,作为商业区中的绿色纽带,可营造舒适环境以缓和紧张的办公氛围;在人流密集的交通站点、停车场或广场附近,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可起到疏导交通、分散人流、引导绿色出行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中,口袋公园既注重公益性,向居民免费开放,又体现亲民性,让居民乐意进来。

随着人口的导入,口袋公园作为居民“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化解了公共空间供需的矛盾,补齐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一块短板。公园虽小,意义却大,反映了城市绿化建设向生态园林建设转型的理念,在满足市民“公园自由”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在上海城乡公园体系中,口袋公园的就近服务功能被强化了。借助公园里四通八达的路网,市民可以从不同入口直接穿越公园抵达其他目的地。简而言之,这些小而美的公园不求气势和规模,只求共享和可达。

坐在长椅上沐浴阳光,享城市之静、听自然之音——一座座口袋公园的建成,藏着一城春色。口袋公园就好比精巧的“城市插画”,正沿着城市肌理从中心向外扩散,拂过街角、水边、林间,夯实生态基础,照亮宜居梦想,俨然成为附近居民的“公共客厅”。老水厂花园、民乐花园、人乐花园,这三座口袋公园均被纳入上海公园名录。它们都坐落于松江区,且彼此之间最长距离仅2.7公里。它们因需求而诞生,即便如此“亲近”,风格特色也各不相同。

松江区中山东路普照路东北角上的老水厂花园,毗邻建成于1962年的松江自来水公司第一水厂。老水厂花园在设计之初,就将公园设计和纪念老水厂发展历程联系起来,融入水文化元素。入口处,“老水厂花园”标识就是一个艺术品,艺术镂空网格内填充着蓝色“水滴”;步道上,鲜绿色的水晶样陶瓷颗粒绵延成一道道“清波”。凡此种种,让人迅速捕捉到公园的文化意象。在绿意与花香间,一条蓝色健身步道蜿蜒其中,直达通坡塘畔,可供市民近距离欣赏滨河景观,沿途还标记着水厂各个年份的日供水量,展示水厂的发展历程。在这里,廊架、座椅、路灯、公厕一应俱全,给过往市民提供方便。

民乐花园地处西林北路荣乐中路东北角,周边业态丰富,既有商业综合体,又紧邻有轨电车等交通枢纽,为行人提供休憩之所,也为邻近住宅区隔绝尘嚣。该园以玉兰花为主题,通过一条曲折的园路来打开绿地空间,并配以广场、座椅等。

人乐花园被小学、幼儿园和住宅建筑围合,是附近居民的“公共客厅”。公园以水为核,景石堆叠,绿篱围合。在功能上,人乐花园设计了若干分区,如游乐休闲区、疏林草地区、健身群乐区等。从早到晚,这处小园一直弥漫着烟火气。一家老小在木栈道上散步,爷叔们围在小桌前“排兵布阵”,阿姨们怀抱孩童,尽享生活之乐。欢声笑语充盈这个老城区的新花园。

口袋公园看起来普遍从边角料地块演变而来,但却彰显了城市的温度与内涵。便捷、灵活、微小、离散,小小的口袋公园就像城市绿色网络中的“穴位”,可以活化原来一些堵塞的“动脉”,进而激活城市有机体,成为城市微更新、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触媒”。

三、改善城市环境生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城市水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持城市生态的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主要靠绿化来完成,二氧化碳的吸收、氧气的生成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公园由于具有大面积的绿化,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降低辐射、杀菌、滞尘、防尘、防噪声、调节小气候、降温、防风引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由城市公园、小游园、微绿地构成的城市公园系统,以及在城市公园系统基础上延续和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如城市绿道、绿色基础设施、绿色网络等,在承载景观功能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城市公园正从“咫尺园林”的微观尺度,向“大地园林”“生态园林”的宏观尺度发展。一个真正的城市公园可以没有多种娱乐设施,但是不能没有绿色植被。以自然布局为主形成的自然地貌、自然植物群落,为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起到较大的作用。

案例

成都全域公园:打造城市“绿色项链” [5]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已成为成都市民的生活日常。2022年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提出建立万园相连、布局均衡、功能完善、全龄友好的全域公园体系,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描绘“绿满蓉城、水润天府”大美图景,建立蓝绿交织公园体系,让整个城市成为大公园。

公园城市理念自提出以来,成都市以“青山绿道蓝网公园”为生态骨架,全域布局大尺度生态廊道和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实施全域增绿行动,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塑造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创造城园相融的城市格局之美。2018年至今,成都市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 327公里,新建各类公园86个,新增公园面积达4 300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8年初的39.1%提升至如今的4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18年初的41.6%提升至如今的45.1%。

推进多维度全域增绿,建设灵秀俊美的山水公园。依托龙门山、龙泉山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推进多维度全域增绿,建设以“锦城绿环”和“锦江绿轴”为主体的城市绿道体系,完善休闲游憩和体育健身等功能,为城市戴上“绿色项链”。成都市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沱江、岷江水系“两江环绕”,广袤平原“沃野千里”,川西林盘“星罗棋布”,山水交融的自然本底,是天府之国的千年遗泽,也是公园城市的筑城之本。龙门山区域重点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以植被低干扰自然恢复为主,推进龙门山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强化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龙泉山区域重点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实施“增绿增景”“减人减房”行动,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夯实“城市绿心”功能。同时,还将建设串联城乡的绿道体系,注重绿道体系的形态成网、功能成势,引领带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城市内部绿地水系与外围生态用地及耕地形成完整生态网络,打造城市“绿色项链”。

加快推进社区绿道串联城市公园、产业园区和公交站点,构建慢行微循环网络,建设优质均衡的城市公园。统筹建设各类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均衡布局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推动体育公园绿色空间与健身设施有机融合。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将生态本底和生态效益完美结合;在环城生态公园核心区,农田里泛起阵阵绿浪,不远处绿荫环绕、蔷薇点缀、湖光潋滟……2021年,成都重点推进新金牛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等“百个公园”示范工程项目,截至目前,“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建成开放86个,面积超过867万平方米,新改扩建成华区栖蝶园、龙泉驿区世茂广场小游园等小游园、微绿地70个。在栖蝶园,绿草如茵、花木繁盛,设置有健身器材、石凳桌椅、滑梯隧道等配套设施,打造沉浸式全龄互动的城市绿地;在成华区“风车绿地”,健身娱乐区、休息区、儿童游乐区等多个区域吸引了众多市民……这些曾经无人问津的边角地摇身一变,变为市民的微绿地、小游园,极大地丰富了市民5分钟、10分钟生态生活圈。 MitoeoqzXhCPyYbxAYGuA0s6vUBwUTo+Y5061DMN4PW3DB/hJQ6si7WJv/SjIv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