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商代官员的仕宦

过去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商代的官制,如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十五章《百官》,分“臣正”“武官”“史官”三类对商代的多种职官进行了探讨 。王贵民《商朝官制及其历史特点》分商王朝廷五个部门职官、地方政权长官、地方基层官吏“族尹”三个层面对商代职官进行了研究。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分“侯”“甸”“男”“卫”“邦伯”对商代的外服职官,分“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百姓里君”对商代的内服职官,进行了讨论。 王宇信、杨升南主编《甲骨学一百年》第十一章第二节《殷正百辟和殷边侯甸》,专门关注了商代的内服和外服职官系统。 日本的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第二编第四章《殷官职》以“多某”为线索,对商代内服职官的名称和职责进行了揭示。 王宇信、徐义华《商代史·卷四:商代国家与社会》第七章《商王朝的职官制度》,专门关注了商代的官制, 等等。

他们考察了官职名称、种类、体系、职责范围等问题,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存在看不到官员前后职务变化、忽视官职与官职之间关系的弊端。近几年,有一些论著开始了动态关注商朝官制,如《殷商时期的小臣》认为商朝的“小臣”是一批后备人员,他们在不同的时期担任不同的官职 ;韩江苏、江林昌《商代史·卷二:〈殷本纪〉订补与商史人物徵》考察了很多商代人物整个一生的事迹,从中可以看出有些人是有着职务流动经历的 。但总体来说,这些论著都是在论述其他问题时兼及官员,因而聚焦性并不强。另外,宋镇豪、刘源《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第七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内服与外服二重官僚体系》,对前人关于商朝官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到的回顾与点评,从中也可以看出过去学者们往往关注的是静态的问题

此时,我们考察官员的仕宦,一方面可以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为深化商代官制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一、商代官员的入仕、升迁、贬谪、罢黜和致仕

我们将从入仕、升迁、贬谪、罢黜、致仕和职务变动六个方面,来探寻商代仕宦情况。这里单列一条“职务变动”,用于专指官职平级流动或看不出升降的情况。

从人生的历程来看,商代有些人最初并没有担任官职,后来却变成了官员。《史记·殷本纪》记载了商王武丁求贤之事:

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傅)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史记·殷本纪》)

《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曰:“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傅说最初为“胥靡”,应当没有担任官职,他之后成为成汤的“相”,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在傅说身上,实现了从非官员到官员的转变。《史记·殷本纪》也记载了成汤时期女鸠、女房的故事,“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可见二人曾被成汤知遇。《路史·后纪十四》对二人有更详细的记载:

桀俞自贤,矫诬上天,简贤附势,率遏众力,穷父兄,耻功臣,不任其遇。女鸠、女方(房),夏贤臣也,亦遂去之。贽既丑夏,三年复归于亳,遇诸北门,蝉连叹,知夏命之将坠也,乃遂相商。

这段材料似乎可信。“遂去之”是指“鸠、房二人或被夏桀放逐”。 女鸠、女房虽本为“夏贤臣”(即有一定级别的官员),但被夏桀放逐之后,职务应当随之被剥夺,只是一般的平民了。他们二人后来入商,被伊尹“遇诸北门”,再后来“相商”,从而成为商朝的重要官员。 如此,女鸠、女房二人也实现了从非官员到官员的转变。商末时期,有一些身为逃亡罪人的“四方之多罪逋逃” 之人,获得了商王纣的信任,“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即成为大夫、卿士之类的官员,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入仕”的范畴。

商代有些已经任职的官员,在仕宦过程中,职务获得了升迁。《墨子·尚贤中》记载:

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汤得之,举以为己相,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以上的“庖人”“不是一项具体的劳作,而应是一个官职” 。“相”也是官职,级别要高于“庖人”很多。伊尹从“庖人”到“相”,职务显然升迁了。在武丁时期的甘盘身上,可能也发生了类似的升迁情况。《竹书纪年》谓“(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汉书·古今人表》中也有“甘盘”,颜师古注曰:“武丁师也。”甘盘在小乙的时候,似乎只是一名普通的官员,可能因为贤能,小乙安排他来教育武丁。到了武丁时期,甘盘的职务明显提升。《竹书纪年》记载“武丁……即位,居殷,命卿士甘盘”;《尚书·君奭》也谓“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孔传:“高宗即位,甘盘佐之。”可以看出此时甘盘已经成为一名非常重要的官员。商末的季历也有类似的升迁经历,《后汉书·西羌传》记载:

季历遂伐西落鬼戎。太丁之时,季历复伐燕京之戎,戎人大败周师。后二年,周人克余无之戎,于是太丁命季历为牧师。

季历作为商代周族的领袖,本来只是一般的诸侯,后来因为伐戎有功,被商王太丁任命为“牧师”,职务更加重要,应是一种升迁。商末的费仲、恶来,可能本为级别普通的官员,但因为“善谀”“善毁谗”,很得商王纣的信任,纣于是“用费仲为政”“又用恶来”(《史记·殷本纪》),此时他们担任的职务一定比之前的重要,也就是说费仲、恶来获得了职务上的升迁。

有的商代官员遭到了贬谪、罢黜。商末的九侯、鄂侯、西伯、箕子,本是诸侯或王子,担任的都是重要的职务,后来却被商纣或“醢”或“脯”或“囚……羑里”或“又囚之”(《史记·殷本纪》),他们的职务应当随着惩罚被罢黜或贬谪。商容也曾被罢黜,《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韩诗外传》卷二有略详细的记载:

商容尝执羽籥,冯于马徒。欲以化(伐)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

以此来看,商容本是商朝的一位重要官员,因为反对商王纣被“废”(又云“去”),这实质上是一种罢黜。《史记·殷本纪》中有一段史料,可以旁证当时确实存在对官员的贬罢机制: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太甲作为商王,因为“暴虐”“不遵汤法”“乱德”,都会被“放之于桐宫”。那么,一般的官员,如果政绩不好、表现不佳或者对王不忠,完全有可能被贬谪或罢黜。

商代官员在年老的时候,还会致仕。所谓“致仕”,即交还官职,也就是退休。《尚书大传·略说》记载:

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

郑玄注:“所谓里、庶,尹也。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可见古代的官员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致仕。殷墟甲骨文中有这样一条卜辞“王后我母娩”(《合集》21068),是武丁贞问其母的分娩之事,这说明“武丁为王的时候其父小乙尚在世。……小乙年老的时候将王位让给武丁” 。小乙在世的时候,就将王位传给儿子武丁,那么对于小乙来说就是一种退休。商王如此,官员亦然。《尚书·咸有一德》记载:

伊尹作《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伪孔传:“告老归邑,陈德以戒。”伊尹“告老”,就是致仕的表现。《礼记·王制》记载: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孔颖达疏引熊安生云:“国老,谓卿大夫致仕者;庶老,谓士也。”从这则材料来看,商代的某些卿大夫、士会致仕,他们退休之后,政府分别将其奉养于“右学”和“左学”。

二、商代官员的职务变动

商代官员的平级流动属于“职务变动”的范畴。另外,还有一些官员的职务变化,实在看不出是升迁还是贬谪。为了准确起见,笔者也将其归为“职务变动”。

从传世文献、甲骨文、金文的记载来看,很多商代官员的职务都发生了变动。在戍嗣子鼎铭文(《集成》2708,商代晚期)中,戍嗣子的职务,从“戍”官变为“宰”官,就是一种职务变动。臣辰职务的变化是另一则典型案例。请看以下几篇彝器铭文:

臣辰。佚。父乙。(臣辰父乙尊,《近出》 628,商代晚期)

小臣辰。佚。父辛。(小臣辰父辛尊,《集成》5835,西周早期)

唯王大禴于宗周,出 京年,在五月既望辛酉。王令士上眔史寅殷于成周,百姓豚,眔赏卣鬯、贝。用作父癸宝尊彝。臣辰。 。佚。(士上史寅卣,《集成》5421、5422,西周早期)

“臣辰”是商周时期一个史官世家的名号,源自这个家族一个名叫“臣辰”的祖先。 从第一篇铭文可以看出,这个家族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存在了,那么“臣辰”本人应当生活在较早的时期。在第二篇铭文中,“小臣辰”就是“臣辰”,可见“臣辰”曾经担任过“小臣”职官,他应是在商朝的时候担任该职官的。第三篇铭文中的“”,就是“作册” ;这篇铭文的作器者是士上、史寅,担任的都不是“作册”职官,担任此职者只能是“臣辰”。臣辰担任“作册”的时期也只能在商代。臣辰担任“作册”和“小臣”职务的先后顺序不好判断,但无论谁前谁后,他的职务都发生了变动。口是职务发生了变动的第三例商代人物。殷墟甲骨文中有如下几条卜辞:

癸未卜,口,贞:旬亡 。(《合集》31442,何一)

癸巳卜,口,贞:旬亡 。(《合集》31446,何一)

其比犬口擒有狐,允擒。兹用。(《合集》28316,无名) 犬口比屯日 。兹用。(《合集》27751,无名)

丁巳卜,惟小臣口以匄于中室。兹用。(《合集》27884,无名)

惟小臣口。(《合集》27889,无名)

以上一、二条卜辞中的口担任的是“贞人”职官;这两条卜辞是何一类卜辞,时代大致在祖甲晚期至武乙之初 。三、四条卜辞中的“犬”是职官名;这两条卜辞为无名类卜辞,在时代上有很多和何一类卜辞处于同期。所以,“犬口”和贞人“口”可能是一个人。五、六条卜辞均为无名类卜辞;有学者指出“小臣口”和贞人“口”是一人 。以上六条卜辞可以分为三组,一、二为一组,三、四为一组,五、六又为一组。这三组卜辞的先后顺序不好判断,即说不清口担任贞人、犬、小臣的先后顺序,但无论如何,口身上都有着较为复杂的职务变动。

商周鼎革之际,还有一些商代官员的职务以特殊的方式发生了变动。商纣之时,“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史记·殷本纪》),大师、少师是商朝管理祭祀、音乐的官员,他们来到周王朝之后,应当被任命了官职。微史曾在商王朝任史官,他后来“来见武王,武王则令周公舍寓于周俾处”(史墙盘,《铭文选》 225,西周中期),他在周王朝应当也被任命了一定的官职。宅曾在商朝担任“作册”(作册宅方彝,《西清古鉴》13·6,商代晚期),他后来进入了周王朝,被称为“作册度”(《尚书·顾命》) ,继续担任之前的职官。灭商后,周武王“乃命南宫百达、史佚迁……三巫”(《逸周书·克殷解》),即将商朝的多个巫官带到了周王朝继续任用。大师、少师、微史、宅、三巫这些人,本是商王朝官员,后来都到了周王朝任职。不管他们担任的是不是之前的职务,他们的职务都实质性地变动了。在商周更替之际,他们的职务变动,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发生的。

说到商代官员的职务变动,以下两类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商代有些官员,职务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却从事本职以外的职事。作册般就是这样的情况。请看以下卜辞:

作册般 )耤 。大吉。

上辞中的“ ”意为芟除草木,“耤”意为耕种 。以上第一条卜辞就作册般芟除草木、开展耕种的活动进行占卜。一般认为“作册”是史官类的官员,但在这里却从事耕作的事务,明显是从事了本职以外的职事。

(二)商代还有一些官员在不同的场合,所从事的职事不同。就是如此。请看下列卜辞:

癸酉, 示十屯。耳。(《合集》4070臼,宾三)

甲寅,犬见。 示七屯。允。(《合集》6768臼,宾三)

甲寅,犬见。 示七屯。(《合集》6769臼,宾三)

乙亥卜, ,[贞:] 。(《合集》4081,宾三)

入五。(《合集》9226反,宾一)

前三条卜辞的大意是外族人和犬族进贡, 负责检视进献的物品,耳、允记录,那么, 应在商王朝担任“贞人”职官。在后两条卜辞中, 要向商王朝入纳物品,他已经是外服首领。前三条卜辞应是一组,后两条卜辞是另一组。这两组卜辞的先后顺序不好确定,即 先在外服还是内服不好确定,但他身上的职事一定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背后应当是他职务的变动。并,是另一位这样的人物,殷墟甲骨文记载:

并示五十。(《合集》12522反,甲桥刻辞,宾一)

丙子,并示□。(《合集》4393反,宾三)

并示。(《合集》16750反,宾三)

并入十。(《合集》17085反,典宾)

贞:并弗其以,有取。(《合集》9105反,典宾)

并□犬二十。(《合集》2827反,宾三)

并入□。(《合集》9248,甲桥刻辞,宾间A)

贞:并来。(《合集》4395,小字)

并令省廪。(《合集》33237,历二)

典宾类卜辞的时代主要是武丁时期,部分可下延至祖庚之世;宾一类卜辞的时代是武丁中期; 宾间A类卜辞时代是武丁中期; 小字类卜辞时代是武丁晚期;历二类卜辞的时代是武丁晚期到祖庚时期。 这些卜辞在时代上重合或前后相接,因而并当是一人。在第一、二、三条卜辞中,并要检视甲骨。在第四、五、六、七、八条卜辞中,他则要进贡物品。在第九条卜辞中,他要巡视仓廪。可见并所从事的事务有了较大的变化。

出现这两类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因为官员们的职务确实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职事的变迁。有的则是职务没有变化,只不过兼理其他的事务;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多种事务的经历,无疑可以锻炼这些官员的能力。还有的则是因为商代的职官分工不明确,某个职官也会管理本该其他职官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日渐复杂的职务交叉,会导致官制的混乱和管理的不便,最终反而会促使官职的职务逐渐明确化和分工的渐趋细致化。这应该是商代官僚制度在整个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的阶段性特征。

总之,过去虽然关注商代官制的学者很多,但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官职名称、种类、体系、职责范围等静态的问题,缺乏动态的视角。在这种背景下,讨论仕宦问题,无疑能弥补前人的不足,并能为深化商代官制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具体的人物实例来看,商代官员在仕宦生涯中,存在着较为灵活的入仕、升迁、贬降、罢黜、职务变动和致仕现象。

商代官员仕宦的有些方面,如致仕,是自然原因导致的,但是更多的则是现实政治的需要推动的。商代的各级政府需要优秀的、合适的、忠心的官员在恰当的位置上,需要把不优秀的、不合适的、不忠心的官员从特定的位置上赶走。这些会直接导致非官员的入仕和官员的升迁、贬降、职务变动和罢黜。

从现象看本质,商代仕宦情况说明,现实的变化和需要推动了商代官制的发展,使其在较早的时期就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启发了以后历史时期里官僚制度的发展。 FGzqvJkq/xhR/3ZQznLQf++qpvk0opxkCXkeeQTznVFScoY2Yk04yhgPufZ4rq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