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麒麟贡”

明永乐时期,海外诸国纷纷到中国朝贡方物,因此带来了许多奇珍异宝,“明月之珠,鸦鹘之石,沉南龙涎之香,麟狮孔翠之奇,梅脑薇露之珍,珊瑚瑶琨之美,皆充舶而归” 。但最有名的是“麒麟贡”。

龙凤龟麟,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种灵物,麟居其一,所以《诗经》咏麟趾,《春秋》相传绝笔于获麟,因此又称《麟经》。麟被当作祥瑞,由来已久。据殷代甲骨文记载,麟就是鹿类,“获白麟”也就是获白鹿。永乐十二年(1414),榜葛剌的使臣将一只长颈鹿送到京城。长颈鹿在索马里语中的发音“Giri”就接近汉语中“麒麟”的发音,长颈鹿献来中国,其译音又适合于中国原有的古名,所以被称为瑞物。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完美的诠释。

图1—6

《麒麟图》

引自郑淑方:《画史图形备远宾——职贡图的风格形成与涉外意识》,载《故宫文物月刊》第443期

古人视麒麟为神兽,麒麟自然表示永乐皇帝的圣明与正统。皇帝让翰林院修撰沈度写下了一篇《瑞应麒麟颂》,沈度赞文中的“圣人有至仁之德,通乎幽明,则麒麟出”,就揭示了瑞兽出现对永乐政权的重大意义。上半部是沈度颂,下半部为一弁夫牵一长颈鹿的绘画—《明人画麒麟沈度颂》(又称《瑞应麒麟图》),这幅绘画有多幅流传。 这也开启了明初的“麒麟贡”。非洲第二只来华的“麒麟”是由麻林国(今肯尼亚的马林迪)进贡的,同样引起了举国轰动,不仅满朝文臣上文表贺,就连永乐帝也亲自在南京奉天门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第三次“麒麟”来到中国出现在郑和第五次下西洋之后,这只“麒麟”是由远在今天也门一带的阿丹国进贡的。正统三年(1438)榜葛剌再次进贡“麒麟”,这是明代最后一只莅临中国的“麒麟”。明内府汇集的《瑞应麒麟诗》就有十六册。

明廷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麒麟贡”其实是不奇怪的。在中国古代,来自异域的珍稀动物都会与统治者的所谓德政联系在一起。清代的“狮子贡”也曾轰动一时。康熙十七年(1678),西洋国王阿丰素遣使臣本多白垒拉进贡狮子。 中国不产狮子,称狮子为狻猊,并有关于狮子的诸多传说。西洋国进贡真狮,自然轰动朝野。康熙命将狮子放置在神武门旁,召掌院学士陈廷敬等人同来观看。陈廷敬等奏道:“皇上加意至治,不贵异物,而圣德神威,能使远人慕化归诚,自古不可多觏。”诸臣各赋七言律诗一首以进。皇帝头一天就要他们观后作诗,他们每人已写了七言古诗一章,“至是复遵谕进诗以昭皇上慎德格远之化云”。 当时咏狮子的诗歌很多,“老名士”尤侗及陈梦雷等还写有《西洋贡狮赋》。 /lm0p01NhMg27Y2tuTh1EFFLnXK1g1+CmEWft2WD5tb3wUTwtB+kYRJL2A8ykYD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