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一统

清朝在应对边疆民族问题时,始终以维护国家统一、强化中央主权管理为最大目标,创建了各种行政管理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北方的蒙古族,清廷早在入关前就与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从崇德三年(1638)开始,蒙古喀尔喀部每岁各进白驼一、白马八,以示臣服的“九白之贡”,并一直坚持了下来。康、雍、乾时期,清廷与蒙古族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使蒙地尽隶清廷。清朝统治者还通过联姻借以化干戈为玉帛。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以及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都是科尔沁蒙古王公之女。清廷常以宗室之女和公主嫁与蒙古王公子弟。自努尔哈赤到乾隆末年,先后有11位公主下嫁给蒙古各部。“世世有甥舅之亲”,密切了清廷与蒙古王公之间的戚谊关系。万里长城在明代起着防御蒙古的重要作用。康熙帝则在《入居庸关》诗中说道:“须识成城惟众志,称雄不独峙群山。”强调众志成城,而不能只依靠雄关要塞,表现了一种自信与豪情。

康熙二十年(1681)清军进占云南,“三藩”割据叛乱势力彻底失败。康熙又抓住时机,采取既抚且剿的方针,使台湾郑氏集团归服中央政府管辖。康熙五十二年(1713)春,朝廷发下内廷瓜种给福建巡抚衙门,命闽抚把瓜种发送台湾种植,于十二月瓜熟后精选进呈。历经康、雍、乾三代的台湾进贡西瓜自此开始。这不仅是清廷认识和了解台湾的一种途径,更成为对台统治与教化的政治象征。乾隆五十三年(1788)正月初四,携带乾隆所赐内府右旋白螺而赴台的将军福康安活捉林爽文,平定台湾叛乱。获悉这一喜讯的乾隆立即在重华宫与文臣举办“平定台湾联句”活动,他为此所写的四首七律御笔,至今仍贴在崇敬殿门内的上方。福康安所携右旋白螺亦珍藏在故宫。

图2—54

《平定台湾战图册·登岸厦门》

清宫廷画家绘

故宫博物院藏

图2—55

《平定西域战图册之鄂垒扎拉图之战》

图2—56

六世班禅进献的大利益金刚铃杵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不畏强暴,抗击沙俄侵略,与俄国签署《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北一段的边界线,使我国东北地区获得150余年的和平。对于我国西北发生的以噶尔丹为首的准噶尔部的入掠,康熙三次亲征,消灭了侵扰边境的乱军,为安定北疆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对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主的地方实施的行政制度改革。雍正年间,由云贵总督鄂尔泰主持的“改流”,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涉及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广五省,当时“改流”所添设的府州县总计有60多个。在“改流”地区,清政府设兵驻防,实行屯田,兴办学校,编造户口,促进了边远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对边远地区的控制。

乾隆朝最后完成国家的统一。清代最大的边患莫过于西域准噶尔部之乱,乾隆继续同准噶尔部的分裂势力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乾隆二十年(1755)出兵平定达瓦齐之乱,乾隆二十二年(1757)再平定阿睦尔撒纳之乱。与此同时,天山南路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军战斗两年,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彻底平定回部。乾隆三十六年(1771),西迁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至此,历经康、雍、乾三朝70年,西北准部、回部问题得到完全解决。随即改革新疆旧体制,设伊犁将军为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乾隆朝在伊犁设治意义重大,新疆自此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乾隆二十九年(1764),调锡伯族官兵偕亲眷共3000余人远戍新疆,在伊犁河南屯防,形成了今天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关于平定新疆的这段历史,乾隆曾令宫廷画师郎世宁等绘制《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平定西域战图册》),同时在法国制成16幅铜版画,采用全景式构图,真实再现了当年清军平定内乱、统一疆土的宏伟场面。这一时期奉敕修纂的《钦定西域同文志》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顺治九年(1652)诏请五世达赖喇嘛入京朝觐,清帝给达赖颁发金册、金印,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由此确立了达赖喇嘛的西藏佛教领袖地位。这是清朝立国治边的重大举措。五世达赖当年所献金嵌珊瑚松石坛城,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禅参加乾隆皇帝七旬万寿庆典,敬献了大量寿礼,相当部分仍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如金刚铃、金刚杵、右旋白螺、马鞍等。乾隆乘两次成功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之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颁布实施《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平列,凡事均会同办理,报请朝廷批准;达赖喇嘛与班禅等大活佛转世,转世灵童须由驻藏大臣验看,并在其监督下,用新创设的金奔巴瓶掣签决定。此制一直沿用至今。

图2—57

《平定两金川战图册之午门献俘》(局部)

清乾隆,徐扬绘,

故宫博物院藏

在西南地区,乾隆继续执行雍正朝以来“改土归流”的政策,并两次平定大、小金川土司的武装反抗。这些军事活动将西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割据势力削除净尽,使得清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版图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乾隆制定的各种措施,将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清廷设有专门管理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积极开展民族立法工作。713条的《理藩院则例》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青海、新疆维吾尔地区、西藏等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

清代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结束了自古以来管理地域盈缩无定、各民族间离合无常的状态,不仅政治上达到空前统一,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更加紧密,而且边疆地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基本上奠定了我国幅员辽阔的疆域版图。

图2—58

明永乐版

汉文《大藏经》 ewGYqTaeKg42DjtVwMUAV8okMGCAzbPTkMK8YI1+O8vvEQ5fTeyCIdMP3C/+2i5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