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精神的折磨

如果说,朱棣自即位开始,就做出迁都北京的决定,且意志坚决,不断推进,念兹在兹22年,那么,如何洗刷篡弒者的污名,以证明自己所拥有的皇位的合法性,也是困扰了他22年的绝大心事。

朱允炆是朱元璋所确立的合法皇帝,但却被这位声称“遵奉祖制”的叔父所推翻。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这是乱臣贼子的行为。他背负着篡弒的罪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惭德亦曷可掩哉?” 德行有亏,这是《明史》对他的评价。为了掩盖德行上的缺陷,他采取了种种手段,费尽了心机。

当朱棣登上觊觎已久的皇位时,他就感到整个南京是不欢迎他的。建文朝臣多不肯迎附,或四处逃匿,或面斥其非,甚有图谋行刺者。朱棣相信暴力。对于建文旧臣强烈的反对和抵制,他采取铁血手段,毫不留情地予以镇压,大肆屠戮。他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的,先后列出左班文臣“奸恶”百余人,进行严厉惩治。他曾和这些人当面争辩,也直接指挥对这些人用刑、杀戮。他打算借重号称“读书种子”的著名文士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被方孝孺拒绝并痛斥后,下令诛杀方家九族及其门生873人,开创了亘古未有的杀十族酷刑。 御史大夫景清藏着凶器入朝,想刺杀朱棣,事败,处以磔刑,不仅株连他的家族,还把他的乡亲与邻居全部处死,整个村子变为废墟,谓之“瓜蔓抄”。 朱棣亲自审问兵部尚书铁铉,铁反背坐于廷上,谩骂不止,成祖盛怒之下,命将其耳鼻割下,但铁铉仍骂不止,被磔杀于市,又将其父母安置海南,12岁的长子谪戍河池(今属广西),7岁次子发往匠铺,后被戮死。 这些拥护建文帝官员的妻女被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世代相传,永操贱业,后流落到山西、陕西。300多年后的雍正元年(1723),这些山、陕乐户贱籍始被雍正帝下令除豁。

这些建文旧臣之所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恪守的是儒家伦理道德,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信念。朱棣领略到了这种价值信念的力量。因此,他的杀戮可以逞一时之快,聊解心头之恨,但是这种弥漫在南京、在普天之下的正统意识,也不断噬咬着他的内心,使他愈益发狂,愈益灵魂不安。

要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必须让天下知道,这与建文无关,他的皇位来源于其父朱元璋。朱棣起兵“靖难”,经金川门一役入城,听从指点,先谒孝陵,然后才登帝位,以此显示继皇位于太祖朱元璋,而非从建文帝手中所夺。朱棣为了标榜自己称帝的合法性,自然必须否定建文帝的合法性,并彻底消除建文帝的痕迹。他组织力量重新编写洪武帝与建文帝时期的史实,革除建文年号,把建文四年(1402)改称洪武三十五年(1402),第二年改元为永乐元年(1403),也表示他的帝位与建文帝无关,而是直接继承于乃父朱元璋。

朱棣又在谥号上做起了文章。帝王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根据其生平功过进行评价,而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明初,谥法以简不以繁,谥字不以多为贵。即便是太祖皇帝谥号也仅一字,谥号为“高”,后世称太祖高皇帝。永乐元年(1403),朱棣认为,太祖高皇帝“惟尊号未称功德”,为了“丕显宏谟”“合万世之公,惬尊亲之志”, 便重新尊谥太祖高皇帝为“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增谥号为17字,并举行了隆重的上尊谥典礼。他说得冠冕堂皇,上改谥是为了尊崇太祖,同时宣扬太祖创建大明之基业,其实质则是通过尊上太祖谥号的仪式向天下诏告自己继位于太祖皇帝,而非夺取帝位。朱棣自然不会为建文帝尊上谥号。到了清代,才由顺治帝追谥朱允炆为“让皇帝”,庙号惠宗;乾隆再追谥为“恭闵惠皇帝”,恢复被朱棣削夺的建文年号,后世简称明惠帝。

图1—22

西人所绘南京“瓷塔”(大报恩寺塔)

尼霍夫记录并绘制自广东到北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书中一幅版画即为以“瓷塔”之名而闻名的南京大报恩寺塔。当时西方人视之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引自约翰·尼霍夫《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出访大清帝国记闻》,1665年出版吉美博物馆藏

朱棣为了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还在南京修建了大报恩寺。该寺原址是建于东吴的建初寺和阿育王塔,后毁于兵燹。明洪武末重建,费金25000两。永乐六年(1408),寺毁于火。朱棣遂以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于永乐十年(1412)敕于原址重建,寺名大报恩寺,令“梵宇皆准大内式”,并在其中造九级琉璃塔。该寺工程浩大,征集良匠军工达10万人,包括建塔在内,从永乐十年(1412)至宣德六年(1431)历时19年(寺在宣德六年完工,用时16年)才完工,费银25万两,后来郑和下西洋所余百余万两也用于造塔。寺内栽种郑和从西洋带回的“五谷树”“娑罗树”等奇花异草。寺内有500余名僧人,当时全国佛教十大宗派,每个宗派都在寺内设有讲座。朱棣又令该寺雕刻印刷5000卷以上佛经,号称“永乐南藏”。寺塔俱毁于1854年清与太平军之役。有论者认为,永乐帝修大报恩寺,其实是纪念他的生母䂵氏。如果没有切实的证据,这只能是一种推测。正因为朱棣是䂵氏所生,不是朱元璋的嫡子,为确保他的皇位的合理正当性,他就越发要掩盖事实真相,坚称自己是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嫡子,是他们的正统继承人。他一直在不懈地做着这种努力。

图1—23

武当山金殿

位于武当山天柱峰顶端,海拔1612米,面积约16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是中国现存最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

图1—24

钦安殿铜鎏金

真武大帝像

朱棣为靖难寻找各种理由,为感谢真武玄帝而大修武当山即是一例。为巩固他的皇权地位,证明靖难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他大肆宣扬和神化玄帝在靖难中的庇佑功能,加封玄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永乐十年(1412)敕谕文告称:“真武阐扬灵化,阴佑国家,福被生民,十分显应。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显助,威灵感应至多”;现兴工创造,“上资荐扬皇考皇妣,下为天下生灵祈福”。 永乐十一年(1413),又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命工部及武当山道官,根据《真武经》中真武修真神话,充分利用自然,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动用军民工匠30余万人,历时11年,建成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等33处建筑群,建筑线长达60余公里。永乐赐名“大岳太和山”。武当山建筑群在建筑艺术和建筑美学上达到很高的成就,并有中国古代文化科技的丰富内涵。1994年,武当山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朱棣还在北京新建宫城的中轴线北端,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钦安殿,殿内正中供奉着高1.8米的真武大帝铜像,与武当山遥遥对应。这是紫禁城中轴线上唯一的宗教建筑,也是600年来中轴线上唯一没有遭受过损毁的宫殿。

北京都城与宫城、武当山及大报恩寺,是永乐时期的三大皇家重点建设工程。朱棣还干了一些大事,例如下令铸造永乐大钟。此钟通高6.75米,口沿外径3.3米,重约46.5吨。钟体内外遍铸佛教经咒《法华经》《金刚经》等100多种,由汉、梵两种文字组成,共23万多字。字形端正清晰,为明初馆阁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一说为明初书法家沈度的手迹。它是中国已知形体最大的青铜钟,也是世界上的著名大钟之一。朱棣为什么要铸造这口大钟,后人多有猜测。清乾隆帝认为,明成祖诛杀建文旧臣过于惨毒,铸这口布满佛教经文的大钟是为了忏悔。他在《觉生寺大钟歌》中写道:“谨严难逃南史笔,忏悔讵赖佛氏钟!”

图1—25

永乐大钟

对于雄图大略的朱棣而言,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让事实证明他是治世之主,让历史铭记评说,这才是为他正名的最好办法。他的拓边守土、国家治理,他的积极的外交政策,声威远播的郑和下西洋,气势恢宏的建筑工程等,都是惊世的手笔。他励精图治,夙兴夜寐,勤于政事,这些都足以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君王。也正由于他过分在乎这些功业、荣耀及评价,就常和好大喜功联系在一起,以致劳民过甚。在晚年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他仍然以超乎常人的狂热工作,以缓解他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显示其身为天子的责任。朱棣曾五次亲征桀骜不驯的蒙古势力。第一、第二次各有胜负。迁都北京次年,即永乐二十年(1422)三月,朱棣第三次亲征蒙古,而且是连续三年,每年一次。第三、第四次都是无果而终。永乐二十二年(1424),他统率数十万大军开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蒙古亲征。与前两次亲征同样,明军没有遭遇任何敌军,于是朱棣下令启程返回北京。七月七日,明军到达名叫清水源的地方,朱棣还下令杨荣在一处数十丈高的岩壁上刻字,记录明军经过此地之事,传于后世。七月十八日,朱棣走完了他六十四年波澜起伏的一生,在榆木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的营帐内逝世,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图1—26

青玉明成祖谥册

嘉靖十七年(1538)上成祖文皇帝谥册,一册10片。

两封面刻描金二龙戏珠,上书“孝玄孙嗣皇帝臣厚熜稽首再拜”

故宫博物院藏

朱棣十分在意后人对他的评价。他去世后,洪熙元年(1425),上尊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为太宗。“文”是一个评价很高的谥号,古代帝王的谥号,首选的就是“文、武”。但在永乐帝长眠114年后,他又意外地获得了“成祖”的谥号。

嘉靖十七年(1538),明世宗朱厚熜敕谕礼部大臣:“朕为我国家之兴,始皇祖高皇帝也,中定艰难,则我皇祖文皇帝也,二圣同创大业,功德并焉,宜称祖号。” 为文皇帝再定庙号曰“成”。“成”意,按《说文》:就也;《广韵》:毕也,凡功卒业就谓之成;《谥法》:安民立政曰成,又礼乐明具曰成。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才得称“祖”,后世皇帝只能称“宗”,所以即便是英武如李世民,也只是被称作太宗。但对于虽非开国之君,却有特殊功勋的,庙号则可破格称为“祖”,这在历史上极为少见。朱棣由“文皇帝”一变而为“成祖”,似是“不虞之誉”,倒是实至名归。被一些史学家称为“最后一位世界性大帝”的朱棣,他的作为是当得起成祖庙号的。为了彰显太祖的功绩,突出其开国之功,区分二祖的身份和地位,嘉靖皇帝又于是年冬十一月加上太祖谥号,由17字变为21字。嘉靖的这一做法当然有其私心,他与朱棣都是小宗入承大宗,由藩王当了皇帝,为体现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为把他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纳入大宗,极力抬高朱棣地位便是嘉靖处心积虑的一个举措。

图1—27

长陵祾恩殿

摄于1870年代

图1—28

长陵祾恩殿内景

摄于1870年代。殿内的大木结构部分梁、柱、枋、檩及鎏金斗拱,全部采用名贵的金丝楠木加工而成,支撑殿宇的楠木巨柱共有60根,都是一色整楠木,其中林立殿内的32根重檐金柱最为高大,达12.58米,直径均在1米以上

图1—29

太和殿内巨大的蟠龙金柱

长眠在北京天寿山下长陵中的明成祖应是欣慰的。 Xqr8CS4yTvS8zJHXsN0HTCyaZUSK9hjQggE/Bw/67bLT85634VHvDZOem0XRVv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