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哲学始于惊诧

“哲学始于惊诧”,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哲学开端的思考。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哲学是自由人的自由追求,并无别的目的,而是为了解答自己的困惑。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一开始就说:“人在本性上想要知道。”那么,人究竟想要知道什么呢?在很大程度上,人求知是因为有了困惑,而困惑往往又从身边的事情而来。

比如,你看到一些人并不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却能逃避制裁,过着比你还好的生活,你开始问自己,正义究竟是怎么来的?还有些时候,我们会对自己的生命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就在某个时刻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人又必然走向死亡,完成一个或长或短的生命周期。那么自己活着有意义吗?自己在死亡之后还会继续存在吗?

更进一步,你有时候会对“自己”产生疑惑。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真正的自我”,这个“真正的自我”能够界定我们,并且不轻易变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用各种标识来进行表达,比如姓名、出生日期、籍贯、职业、履历等,向别人拼凑一个自己,但这些回答似乎指向“我是谁”,而非“我是什么”,这些回答似乎离那个“真正的自我”还很远。另外有一些回答说,“我”是我的意识或者灵魂,当问出关于“自我”的问题时,人才开始有了“我”,再通过记忆将“我”积累并收束在一起。还有人会说,“自我”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本质,而是人通过生活和思考将之创造出来的。甚至有的宗教还会认为,不要执着于“自我”,它只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幻象,等等。这些关于“自我”的答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出现,究竟哪一个答案最有说服力,恐怕还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决定。

除了关于道德和自我的困惑,还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但可能存在疑难的事情。英国有位哲学家叫大卫·休谟,他曾经质疑了因果关系的形成机制。比如,太阳晒热了石头这件事情,我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太阳是石头热的原因,而石头热是太阳晒的结果,我们会在头脑中很顺畅地建立起因果关系。然而,细究起来,我们能确知的只是两个单独的事实:一个是太阳晒,另一个是石头热。但如何能够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呢?人可能只是看过太多次太阳晒在先,而石头热在后,这种现象不断重复,让人产生了固定的印象,人就会建立起习惯性联想。那么因果关系本质上可能是人的一种主观联想,而并不是客观规律。这两个现象只是时间上有先后,但它们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大卫·休谟的说法实际上将先后相继出现的两个现象的关联打破了。再比如,基于人类数百万年的观察,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那么我们能够百分百确定太阳在明天依旧会升起吗?按照大卫·休谟的怀疑,人并不能基于归纳和经验而对未来的事情进行确认和证明。

我们一旦有了这些困惑,就会想用各种方法来探究和回答。亚里士多德甚至说,哪怕是神话,也是对这些困惑的回答,所以神话也都是在“爱智慧”。举个例子,古希腊神话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很多事情都进行了解释,比如人为什么会死,以及人为什么要非常辛苦地劳作才能维持生计。根据古希腊神话,人和神最初是住在一起的,那时人非常快乐,没有死亡的困扰,也不需要劳作,这个时代也被称为黄金时代。一切的变化都是由于普罗米修斯对宙斯的欺骗。

有一天,宙斯命令普罗米修斯去宰一头牛分给诸神和人。普罗米修斯首先把牛身上所有的骨头放在一起,并且在骨头上面涂了一层令人垂涎欲滴的纯白的牛油。这是他准备的第一堆食物。接着,普罗米修斯就把牛肉都集中在另一堆,但是在上面盖上了牛皮,然后又把牛胃、牛肚放在牛皮的上面。如果只从表面看,我们会以为这就是一堆不太美味的东西。

普罗米修斯把这两堆食物摆在宙斯面前让他挑,宙斯完全知道普罗米修斯在耍什么小聪明,就故意选了上面涂满牛油,但下面是骨头的那一堆食物。这样一来,人就分到了表面是内脏,但是下面是肉的那一堆。宙斯当场翻开上面的牛油,发现下面除了骨头还是骨头,他马上就对欺骗自己的普罗米修斯大发雷霆,命令人不能再和神生活在一起,把人打下了凡间。

普罗米修斯的这个分配也决定了后来神和人吃不同的东西。人吃终会腐坏的肉,因为肉是动物身上那些必死的部分,人就被分配到必死的动物这一类。宙斯把人赶到凡间后,还故意把火和麦子藏起来。后来普罗米修斯盗火种给了人,人才得以存活,人必须把谷物的种子埋到土里,才能获得食物。所以,神话表面看起来是故事,其实是人类用以解释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的一套心智模式,也是始于人对世界的惊诧。

另外一种求知的解释范式是科学。科学和哲学并不应该被截然分开或者对立起来,从人类的历史来看,科学的探究逐步从哲学里分离出来,是人类不断试图用具有确定性的知识来理解人和这个世界。当我们问这个世界是什么的时候,科学家会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地球和银河系的历史;当我们问时间和空间的时候,科学家会告诉我们,时间是量子尺度上可计数的状态变化,空间是物质变化的呈现。当然,我必须坦白,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听了科学家的这个回答后,我实际上也并不真的明白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哲学并不排斥或贬低科学的探究,而是会以另一种方式来讨论时间和空间。或者说,哲学史上有很多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回答,但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与其说哲学要给出确定的答案,不如说哲学更注重精准地提出问题,不断推进问题的本质,让人可以一直追问下去。真正的问题可能永远无法回答,但追问与探寻答案可以一直伴随人的思考。

说了这么多,哲学究竟是种什么类型的思考活动呢?当说哲学始于惊诧的时候,也就说明哲学始于反思,即人对熟悉的世界开始进行反思。我们被抛进这个世界后,都会自然地睁眼看世界,接受这个世界已有的价值观念体系,知道什么是善恶。一旦有一天,我们看到太阳晒的石头下面还有一堆火在燃烧,才知道原来石头发热可能有多种原因;或者有一天,你突然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和自己的价值体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且那些生活方式也是值得选择的,甚至是更符合你的心性的。

哲学不仅始于惊诧和反思,而且要我们一直坚持追问。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句颇有些反讽的话实际在说,对一切所谓的具有确定性的人类知识,我都要质询一下,我不能想当然地接受已有的知识,而是要追问这些知识是否真的有可靠的依据。与其把未经省察的东西当作确凿的知识,还不如承认自己无知,而知道自己无知其实已经是件不得了的事情了。进而,苏格拉底提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那就是说,人不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这偶然的一生,而是要清醒地凭自己的思考在世界上有意识地生活。

本书的内容来自一个音频课程,是借着哲学史上先哲们的思想,和大家一起思考十五个问题,从而对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有一些问题和世界相关,比如,世界真的存在吗?现象背后有本质吗?人能够认识真理吗?还有一些问题和个人的生活相关,比如,自我是什么?爱究竟是荷尔蒙的欢愉还是精神的提升?朋友圈还有朋友吗?人生真的有意义吗?哲学是对死亡的练习吗?另外一些问题和社会生活相关,比如,道德的基础是什么?“普世价值”存在吗?有理想的完美国家吗?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并没有确定的答案,我们会尽量把哲学家们对永恒问题的提出与剖析呈现出来。这十五个问题是给你我发出的哲学的邀请函,期待我们一起带着困惑,和这些问题相伴余生,让哲学成为你我的生活方式。 yudWi4a3s4LvUHwikFtw8lEXWBsTcKStzgkb7ieuHUDmV0BDI6b6tC1k8ItuKr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