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年人,对健康问题留点儿神

淡薄名利的人有,不要健康的人无,健康是人人都需要的。从人的一生来看,婴儿身体娇嫩,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尚未健全,当然特别需要呵护。青少年是长身体的时期,自然需要多加爱护。老年人的体力逐渐衰弱,各个器官的功能减退,保健自然重要。而中年人正当年富力强之时,是不是不需要保健呢?

1.六成中年人存在健康问题

研究发现:我国居民40岁后体能明显下降,六成中年人存在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肺活量下降。心脏病在我国至少“年轻”了15岁。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全国死亡人口中的最主要死因,约占死亡人数的34%~40%。

据“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城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的科技人员逝于35~54岁。

针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5%的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60.5%的人没有享用国家规定的每年一次的公休假,59.5%的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单位组织的医疗休养,而生病时有44%的人照常上班。此外,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发病率为10%~20%,科技、新闻、广告、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行业高达50%。

2.重视“老年前期”

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1980年曾划定我国60岁以上为老年期,45~50岁为“老年前期”,即通常所指中年期。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长生不老。为什么要给中年人一个准老年的说法呢?这是因为,事实上人体的许多衰老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比如人到中年,体内许多内分泌腺如脑垂体、胸腺、甲状腺、肾上腺等都开始有了退化的迹象;体内的内分泌水平逐步降低。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人体不再生长;胸腺素分泌减少,免疫功能开始减退;甲状腺素水平下降,体内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减弱;肾上腺皮素激素下降,应激功能逐步衰退。所以中年人的体能已经不及青年,对身体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已经不及青年,对疾病的抵抗更不及青年了。当然,这些变化还仅仅是开始,还不那么显著,所以大多尚未被人们察觉。

中年时期常见的疾病为胃肠道疾病、肝病、呼吸道疾病等。由于这些疾病十分常见,而且在中年期一般还只是在萌发阶段,暂时尚未对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大多被忽视,被认为是小毛病,而不积极进行治疗。胃痛、肝区不适、咳嗽或许尚能忍受,一旦发展到胃出血、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事情就可能麻烦了。而且若是胃溃疡经久不愈,慢性肝炎时时发作,慢性支气管炎不断进展,则有可能成为胃癌、肝癌、肺心病的祸根。正应着了一句俗话“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中年人还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重压、超负荷的工作、睡眠不足,若是心理适应能力不好,极易发生神经衰弱、心理障碍。所以中年人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亦需注意劳逸结合。要提高工作效率,务使睡眠充足,保持愉快的心情,并安排一定的体育活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如系中年妇女,对更年期综合症亦需提高认识。更年期是妇女一生中必经的过程,有充分的心理上的准备,症状亦会减轻许多。

对于一些在老年期高发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之类,中年人亦应加以注意,因为这些疾病在中年时期已经有可能发生。近年观察到,心脑血管疾病与癌病的发病年龄都有趋于年轻化的倾向。从预防的角度来看,亦宜尽早采取措施,事实上中年是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时期。这些疾病的形成,大多与不良的生活行为有关,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防范需要尽早进行。

不少中年人有定期健康检查的机会,但大多自以为没有问题而不加重视,或不参与。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许多疾病的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不能以为无不适便是无病,而且不论何种疾病,总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好。所以即使工作单位或团体不组织健康检查,自己亦应到医院例行检查为好。尤其是嗜烟的人,应定期做胸部X线检查;曾患乙型、丙型肝炎的人应定期做超声波与甲胎蛋白检查;患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作胃大部切除者应定期作胃镜检查,以防癌症之侵袭。 KlwcarjS577MO/t7MHv/MCQ6yiio1X4pRSuJVHBBXPIEJBzXhc46XKMRqXZ6qJDq



人到中年的生理变化

人到中年,机体内发生重大生理变化,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走向衰退,人体功能的减退状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细胞内物质代谢的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二是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三是对损伤的修复能力降低;四是对致病因素的感受力升高;五是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退;六是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年人各器官、各系统的衰老变化特点,对人们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必要。

1.呼吸系统的变化特点

人到中年,常因呼吸系统形态学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往往导致中年人对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和肺炎的耐受力降低。

(1)气管的变化

人到中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较高。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中年人生理调节机能减退,上呼吸道对有害物质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一些侵入呼吸道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通过防御反射排出体外,容易招致下呼吸道损伤;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和性激素分泌减少,致使呼吸道黏膜纤毛上皮细胞萎缩、脱落,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作用;由于长期受一些物理、化学因素如烟雾、粉尘等的慢性刺激,使呼吸道鳞状上皮化生,细胞分泌的局部抗体减少,故防御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的侵袭能力减退等等,这些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

(2)肺的变化

人到中年,肺的变化表现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周围的弹性纤维减少,甚至消失;肺组织弹性减弱,回缩能力下降;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管腔狭窄,形成不完全性阻塞,在吸气时胸廓扩大,支气管扩张,气体比较容易进入肺泡,但呼气时,胸廓缩小而使小支气管缩小,气体排出困难,肺内压力增高,致使肺泡扩张,破裂而溶合成气肿肺胞;右心功能下降,动脉硬化,管腔变细,肺血流量减少,加上气肿肺泡的形成,减少了毛细血管网的数量,呼吸膜的有效面积减少,大大影响了气体交换率。

(3)胸廓的变化

胸廓的变化表现在呼吸肌、韧带萎缩,肋骨硬化,胸椎后突,致使胸廓变形,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增大,形成桶状胸。

综上所述,中年人呼吸系统的变化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肺功能降低,肺功能检查时,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降低,残气量、功能余气量增高;二是换气功能下降,肺动脉血中含氧量减少,氧分压降低;三是肺动脉高压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四是呼吸道的阻塞和感染,容易造成中年性支气管炎。

2.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变化特点

循环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1)心脏

心脏与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功能也在不断减退,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心肌萎缩。在中年人的心脏上,纤维组织含量增多,脂肪细胞和间质细胞增加,心肌细胞减少,心室内压力升高,从而导致心脏功能降低,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射血速度减慢。二是心脏瓣膜增厚、钙化和纤维化,致使瓣膜闭锁不全,形成瓣膜性心脏病,尤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多见,从而影响心脏的射血功能。三是心脏传导系统内的特殊心肌细胞减少,窦房结起搏能力降低。因此,常出现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异位节律等心律失常症状。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细。血流减少,供血不足,冠心病发病率增多。上述四种原因,均能导致心功能减退。在一般情况下,中年人的心功能尚能维持基本需要,但一遇紧急情况,如急性心肌梗塞、肺炎及各种感染时,心脏常会不能应付突然变化而出现心功能不全。

(2)血管

人进入中年后,血管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血管硬化导致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收缩压每年平均增加0.5%;舒张压每年平均增加0.37%。若血管硬化以小动脉为主,其血压表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舒张压升高更加明显,致脉压减小;若大动脉硬化,其弹性减弱时,则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中年人血压的另一特点是容易波动,如情绪激动、饱食、运动等,都能引起血压的较大幅度变化。因此,中年人,特别是一些高血压患者,对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年人的主动脉也会发生粥样硬化,故在胸透时常见到主动脉弓延长迂曲;也有的病人因硬化斑块损伤大动脉管壁,而导致主动脉瘤的发生。

由于中年人的静脉血管也会因失去弹性而出现一些临床表现,如直肠静脉丛失去弹性而扩张时,则形成痔疮,故中年人以内痔多见。

由于老年人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轻微挫伤,也会引起破裂出血而形成淤斑。

3.内分泌系统的变化特点

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前提,是生命的基础,而内分泌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的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中年人内环境的稳定性比青年人差,说明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比较大。

(1)垂体

中年人的脑垂体功能降低,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因此,无论男性中年人还是女性中年人,都可发生以内环境失衡为主的生理变化。一是出现更年期症状。开始时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出汗、脸红等症状;继而发展为郁闷、爱生气、着急、猜疑等现象,且女性更为多见。二是性机能降低,性器官萎缩。男性前列腺结缔组织增多,导致增生肥大;女性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阴道粘膜容易感染,引起中年性阴道炎。

(2)甲状腺

人到中年,甲状腺重量减轻,其功能有下降趋势。有人统计,在甲状腺素的分泌方面,中年人与20岁的青年人比较,可减少50%。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基础代谢率和氧的利用率下降。另外,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中胆固醇增加,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

(3)胰岛

人到中年,胰岛素分泌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抗胰岛素分泌物的浓度反而增高,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再加上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减少,故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试验发现,口服葡萄糖2小时后,其血糖浓度与青年人相比,中年人血糖明显增加。因此,中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20%~30%以上。老年人患糖尿病后,有时无典型症状,常不被人们所注意,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因此,敬告每一位中年人,如果感到疲乏无力,出现尿量增加等现象时,查一下血糖或尿糖是非常必要的。 KlwcarjS577MO/t7MHv/MCQ6yiio1X4pRSuJVHBBXPIEJBzXhc46XKMRqXZ6qJDq



中年人保持健康的饮食原则

1.中年人的食物以偏淡为好

人为什么需要吃盐呢?因为在人的体液里,钠、钾、氯等都是重要的成分,成年人身体里面平均约有60克钠,它对体内水盐平衡、渗透压和酸碱度等都起着重要作用。按生理需要每天有1克食盐也就够了。吃的量多了,从小便中排出的量也相应增多。近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吃食盐对人体健康不利,平素盐吃得多的人,有较多可能发生高血压病和胃癌等。因此一般主张少吃些食盐,菜要偏淡一些为好。究竟以多少为合适呢?最好是不超过8克。还要根据季节、气候、身体情况和活动程度作适当调节。宋代《本草衍义》记载:“水肿者,宜全禁之。”有高血压病、肾脏病和浮肿的中年人,食盐量更要严加限制。因为过量的钠易使肾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引起钠潴留,使血管阻力增加,促进高血压的形成。同时也会加重肾脏负担,发生细胞外液增多,引起水肿等症状。

2.中年人不宜多吃糖

吃糖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肥胖症就是因为摄入过多的糖,促使肝脏产生中性脂肪而产生的。血液里的中性脂肪大部分会变成皮下脂肪,因此,糖吃多了会使人发胖。同时,长期吃过量的糖,使参与糖代谢的胰岛素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就有发生糖尿病的危险。一般说来,不专门吃糖,人体并不缺糖,因为我们每天吃的米麦、高粱、玉米、红薯、土豆及水果、蔬菜等里面都含有糖分。

3.中年人要少吃过咸及含碱多的食品

过咸及含碱多的食品如酱菜、酱乳腐及松花蛋(这是用碱性物质制成的)等食品,因其中含钠量过高,对于中年人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等是不利的。

4.过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有害

最近发现,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并与衰老、胆石症及致癌有关。特别是会引起中年性脂褐色素的出现,这种细胞老化的特征,是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化学反应产生分解物,当分解物不能被细胞排出时,便逐渐累积于细胞内。出现中年色素沉着。它能影响细胞代谢,促使细胞加速衰退。

5.中年人要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粮

蔬菜、水果、粗粮的麸皮和谷皮中,存有纤维素、半纤维和果胶等,它们在体内分解和利用率很低,但对中年人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即可促进肠道蠕动,使大便通畅,有利于体内废料的排出。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肠肌肉的紧张性降低,容易发生便秘。摄入一定数量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不但利于排便,且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据最近调查发现,食用含有大量纤维素食物的居民中发生结肠炎及结肠癌的机会很少。也有报道表明,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可以预防中年人胆石症与糖尿病。 KlwcarjS577MO/t7MHv/MCQ6yiio1X4pRSuJVHBBXPIEJBzXhc46XKMRqXZ6qJ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