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两典所收录的“植物”类词汇的异同比较

考察两典收录的“植物”类词汇,其中有两典共有的词语,也有你有我无、我有你无的词语。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我们会发现词汇演变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隐藏在这些词汇现象背后的问题哪些是规律性的,哪些是特殊的?

一、两典共收的“植物”类词语研究

两典共收的“植物”类词语有315个,约占《国语》“植物”类词汇的18.8%,约占《现汉》的36.9%。

两典中收录的“植物”类词语的数量

这315个共有词语涵盖了上述十个子语义场的范围,百年来它们一直被人们使用着,显示了长久的生命力。但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词语的意义在两典中的解释并非完全相同,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两典的释义基本一致。这类词语大约为220个,约占共收词语的69.8%。酌举数例如下:

【黄芩】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淡紫色。根黄色,可入药。(《现汉》)

药草名,叶形似箭簇,开紫或白花,根黄色,可入药。(《国语》)

【仙人掌】名多年生植物,茎多呈长椭圆形,稍扁平,像手掌,肉质,有刺,花黄色,浆果椭圆形,肉质。供观赏。(《现汉》)

常绿灌木,缺叶,干扁阔,有刺,色绿,产于暖地。(《国语》)

虽然从释语的表述来看《国语》比较简单,《现汉》比较准确简明,但两典对于词语指称对象的主要特点及属性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百年来基本没有变化。可见这些词语在词汇发展进程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另一类为两典的释义完全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词语的义域不同。(义域:指词语的意义范围和使用范围,是人所认识的具有词语所表示特征的事物集或群)这类词语有12个。如:

【冬青】名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前端尖,花淡紫红色,果实球形,红色。叶、种子和树皮可入药。(《现汉》)

常绿亚乔木,夏初开细白花,实红而小。(《国语》)

【薜荔】名常绿藤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卵形,果实球形,可做凉粉,茎叶可入药。(《现汉》)

常绿灌木之一,又名木莲,蔓生,叶椭圆,花细,隐于花托中。(《国语》)

这些词语指称同一种植物,但是两典对它们属性的归类不同。应该说《现汉》的解释更为科学准确。《国语》编纂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代表了当时人们的科学认识水平。但随着人类科学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因而对客观事物的归类就更为科学、细致、准确。今天看来《国语》对这些词语义域的限定并不准确。

第二,词的基本义引申出新的意义。它们是“乌木”“咖啡”“茶”“棉”这4个词语。如:

【乌木】名①常绿乔木,叶子椭圆形,花淡黄色。果实球形,红黄色。木材黑色,致密,用来制造精致的器具和工艺品。生长在热带地区。②这种植物的木材。③泛指质硬而重的黑色木材。(《现汉》1434页)

常绿亚乔木,木质坚实,色黑,产于南洋群岛,可制筋及烟管等,又名乌文木。(《国语》)

【咖啡】名①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子长卵形,先端尖,花白色,有香气,结浆果,深红色,内有两颗种子。种子炒熟制成粉,可以做饮料。产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②咖啡种子制成的粉末。③用咖啡种子的粉末制成的饮料。[英coffee] (《现汉》)

木名,产于热带,高二丈许,叶椭圆形,花白而香,实大如胡椒,焙干研末,可为饮料。(《国语》)

《国语》解释了它们的基本意义,到《现汉》这些词语从基本义产生了新的意义。“乌木”的指称对象扩大,只要是质地坚硬而厚重的黑色木材都可以叫“乌木”;咖啡种子制成粉末,可以做饮料,在《国语》中作为两个语义特征包含在词义中,而《现汉》则独立出来,成为新的意义;“茶”产生了“④茶色”“⑤某些饮料的名称”等新的意义,并构成了诸多新词,如“茶镜”“茶晶”“奶茶”“果茶”等;“棉”新增加了“③像棉花的絮状物”意义,并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

第三,词语的陪义不同。这类词语有28个。如:

【橦】古书上指木棉树。(《现汉》)

木名,花可为布,产云南。(《国语》)

【芙蕖】<书>荷花。(《现汉》)

荷别名;一说荷花未开曰菡萏,已发曰芙蕖。(《国语》)

【山药蛋】<方>名马铃薯。(《现汉》)

马铃薯。(《国语》)

现代语义学认为词义主要是由基义和陪义构成的。陪义是词义的第二级意义,具有次要的交际价值。《国语》中没有标示出词语的陪义,到《现汉》根据词语的使用情况分别标示出它们的时代陪义、方言陪义、语体陪义等三种陪义。

第四,词语异名的有无或不同。由于古今时代不同,各地方言不同,“植物”类词语往往产生不同的名称。如玉米,有玉蜀黍、老玉米、玉茭、玉麦、苞谷、苞米、棒子、珍珠米等多个名称。类似的词语有29个。如:

【杜鹃】 2 名①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多为红色。供观赏。②这种植物的花。‖也叫映山红。(《现汉》)

常绿灌木,夏日开红紫色花,间有白色者。(《国语》)

【白芷】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花,果实长椭圆形。根粗大,圆锥形,有香气,可入药。(《现汉》)

亦作白茝,一年生草,茎高五寸许,花色白而微黄,根入药,古以其叶为香料。(《国语》)

此类型在两典中的表现比较复杂。有的是《国语》中有异名,而《现汉》中消失了,如“白芷”“美人蕉”;有的是《国语》中没有异名,到《现汉》则出现不同的名称,如“杜鹃”“毛竹”;有的则是在两典中异名的称说不同,如“高粱”“银杏”等。

第五,词语指称的对象不同。20个词语属于此类。如:

【甘蓝】名①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宽而厚,一般蓝绿色,表面有蜡质,花黄白色。②特指结球甘蓝,变种很多,如紫甘蓝、花椰菜、苤蓝等,是常见蔬菜。(《现汉》)

蔬类,叶阔厚,茎粗而圆。(《国语》)

【大麻】名①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雌株叫苴麻,雄株叫枲麻。掌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花淡绿色,纤维可以制绳。种子叫麻仁,可以榨油,又可入药。也叫线麻。②指印度大麻,雌株含有大麻脂,是制造毒品的原料。(《现汉》)

其皮之纤维可织夏布,其实可榨油。(《国语》)

通过两典释义的比较,这些词语的指称对象发生了变化。“甘蓝”在《国语》中指一种蔬菜,到《现汉》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称一种草本植物,另一个特指结球甘蓝,与《国语》中所指称的事物没有关系。

二、两典异收的“植物”类词语研究

《国语》有而《现汉》未收的词语有1253个(不包括106个表示植物根、茎、叶、果实等各个部分的词语);《现汉》有而《国语》未收的词语有538个。那么,它们在词典中的分布情况如何?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一)《国语》独有的“植物”类词语的类型

《现汉》无《国语》有的词语有1253个,若要分析这1253个词语,我们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古词语。如:

【人柳】即柽柳,本三辅故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语。(《国语》)

【荏菽】①如“荏菽旆旆”,见《诗经》。②豌豆。(《国语》)

【思牢】竹名,亦作 簩,见异物志;“思牢弩箭磨青石”,见李商隐诗。(《国语》)

【木芍药】唐人称牡丹为木芍药。(《国语》)

这些古词语或者是所指已经消失,也没有新的词语替代之,如“思牢、木芍药”;或者是所指仍然存在,只是新词取代了旧词,如“荏菽、人柳”等。

2.同一个词语的异名。如:

【天竺牡丹】即大丽花。——【大丽花】多年生草,原产于墨西哥,俗称洋菊,高四五尺,夏秋开花,有单瓣,有重瓣,其色不一,大而美丽,类西番莲。(《国语》)

【天竺桂】即月桂①。——【月桂】①常绿木,自生于暖地,干高二三丈,夏日自枝梢之叶腋分支出长梗,开淡黄花,亦名天竺桂。(《国语》)

【铁蕉】即凤尾蕉。——【凤尾蕉】即凤尾松。——【凤尾松】常绿树,高丈余,茎有鳞片,叶生茎顶,长大坚劲,羽状分裂,似凤尾。(《国语》)

【巴鼻虎】【巴山虎】即扒山虎②。——【扒山虎(儿)】②一种沿墙之蔓生植物,又名扒墙虎。(《国语》)

今天的人们已不再使用这些词语的异名,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们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

3.十个子语义场的下位词语。如:

【淡竹】竹之一种,质韧密。(《国语》)

【大腹子】槟榔之一种,其实腹大味涩,其皮可入药。(《国语》)

【白松】乔木名,亦称白皮松,皮色白,高十余丈,叶针形。(《国语》)

【肥皂】①皂荚之一种,开白花而结肥短之荚者。(《国语》)

【枲】大麻之不结实者,其纤维可作麻布之原料。(《国语》)

《国语》收录的每一个子语义场中的词语又包含了许多具体的下位词语。如“百花”语义场中“海棠”下面又收了“天香海棠”“帖梗海棠”“木瓜海棠”“秋海棠”“西府海棠”;“菊花”下面有“墨菊”“蓝菊”“甘菊”“野菊”“延命菊”“洋菊”“万寿菊”“除虫菊”“雏菊”“矢车菊”“茶菊”“翠菊”“僧鞋菊”“江西腊”等14个词语。这些词语除了少数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以外,其他词语人们较少关注。

4.某些异形词语。如:

【夫渠】同“芙蕖”。——【芙蕖】荷别名;一说荷花未开曰菡萏,已发曰芙蕖。(《国语》)

【兔葵】即菟葵。——【菟葵】①草名,亦名兔葵,古以为蔬,茎紫黑色,花白。(《国语》)

【蔾芦】即藜芦。——【藜芦】一名鹿葱,多年生草,山地自生,茎青紫,高二三尺,叶狭长,有平行脉,春日开花,根茎皆有毛。(《国语》)

【貍藻】即狸藻。——【狸藻】食虫草,茎细如丝,一部变形成有口之小囊,水虫入此,即被消化吸收。(《国语》)

【伏苓】亦作伏灵,即“茯苓”。——【茯苓】菌类,生松林中,成块,大如拳,皮黑而皱,肉白微赤,其包根而质松者别名茯神,皆可入药。(《国语》)

人们称具有不同写法的词语为异形词。《国语》中收录了大量的异形词,有的词语甚至有三四种写法,说明在当时汉字的使用比较混乱。由于当时很少有人关注人们的语言生活状态,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对文字的使用制定一个规范标准,因此,同音字互相替代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而造成了异形词的大量泛滥。

5.其他的“植物”类词语。如:

【面包树】常绿乔木,产亚美二洲之热带地,高三丈许,实大如西瓜,焙熟食之,味如麫包,可充饥。(《国语》)

【木栓储】常绿亚乔木,生于地中海沿岸,树皮轻软有弹力,通称软木,可制木塞。(《国语》)

【阿仙药】常绿亚乔木,产印度、波斯及非洲等处,複叶,开黄花,性收敛,可供药用,工业上并用作黑褐色染料。(《国语》)

【铁线莲】状似灌木而蔓生,合九小叶成一复叶,花紫色或白色。(《国语》)

这些植物的名称过于专业或这些植物本身产地多为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因此并不为人们熟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见得是常见的词语,但词典作为查检的工具书,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国语》将其收录进来。从而反映了当时词汇系统的基本面貌。

(二)《现汉》独有“植物”类词语的类型

《国语》无《现汉》有的538个词语,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古词语。这类词语有24个。如:

【楛】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现汉》)

【棫】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现汉》)

【栴檀】(旃檀)古书上指檀香。(《现汉》)

【柂】古书上指像白杨的树。(《现汉》)

这些词语的所指有的已经消亡,有的虽然存在,但已经被新的词语所代替,在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中不再被使用,然而还保存在历史文献或叙写历史的书面语中。辞书为了人们查考的需要,或照顾到汉字的整体性,收录了它们。

2.十个子语义场的词语(包括其中的下位词语)。共514个。如:

【八角枫】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或圆形,花白色。根、茎、叶可入药,木材可用来做家具等。也叫 木。(《现汉》)

【红棉】木棉。(《现汉》)

【文竹】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叶子鳞片状,花小,白色,果实黑色。供观赏。原生长于非洲南部。(《现汉》)

【雪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深红色,花瓣薄而狭长。生长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地高山中。花可入药。(《现汉》)

【芨芨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狭长,花淡绿或紫色。生长在碱性土壤的草滩上,是良好的固沙耐碱植物。可做饲料,也可编织筐、篓、席等。(《现汉》)

【江蓠】红藻的一种,暗红色,细圆柱形,有不规则的分枝,生在海湾浅水中。可用来制造琼脂。(《现汉》)

这些词语在当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使用频率很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中应用范围较广,是当代词汇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因此,《现汉》将其收录了进来。

这一类词语中有一种现象需要特别注意,有的词语所指称的客观事物与《国语》中的词语一致,但或者陪义不同,或者使用区域广狭不同,是同一词语的异名。如:

【土豆】(~儿)名马铃薯的通称。(《现汉》)

【包心菜】<方>名结球甘蓝。(《现汉》)

【包米】<方>名玉米。也作苞米。(《现汉》)

【洋芋】<方>名马铃薯。(《现汉》)

三、“植物”类词汇的发展演变特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百年来“植物”类词汇的发展变化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

(一)“植物”类词汇内部主要成员的构成比例稳中有变

“树木”子语义场包含的词语一直是数量最多的,而“竹子”语义场中的词语则是最少的。变化比较大的是“蔬菜”“草本”两个子语义场。20世纪初期出现的草本植物,有的已经消亡,有的改换了称呼,发展到现在很少出现,或者成为专业性强的术语,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当代的词汇系统也很难觅到它们的踪影;而伴随着现代科学文明的发展和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可以食用的植物,并且利用科学技术大量种植这些植物,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饮食要求。新的“蔬菜”种类在增加,许多本指草本植物的,现在也已进入蔬菜的行列,因此“蔬菜”类的词语大量产生,其比例仅次于“树木”类词语;而“草本”类词语的比例由第二位下降到第六位。

(二)“植物”类词汇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变动关系密切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近百年来的词汇发展过程中仅有220个词语承继下来,能指与所指都没有发生变化,其余的词语则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国语》中的1348个词语反映了20世纪初期“植物”类词汇的面貌,包括了表示古代植物的词语,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产地是国外的植物词语,写法多种多样的词语,等等。这些词语镌刻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当时“国语运动”方兴未艾,文白之争日趋激烈,内外普方相互碰撞,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语文生活。如,那个时代的人们把“大丽花”叫作“天竺牡丹”,“荏菽”“思牢”等文言词语仍在使用,产自热带或地中海地区的“面包树”“木栓储”“阿仙药”等词语进入了词汇系统,很多词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写法。一百年后的今天,原来的词语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95个词语的意义(包括基义和陪义)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以新的面貌沿用至今;另外1253个词语或是由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而被淘汰,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成为一种记忆。另一方面,词汇系统中出现了大量全新的植物类词语,植物学学科快速发展,新的植物不断被发现,有的使用范围广泛、频率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的身上散发着新时代的气息,如“八角枫”“文竹”“江蓠”等词语。

根据前面的分析,有24个古词语《国语》未收,而出现在《现汉》中。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而且中间从未间断过。为数甚多的古语成分还活在现代语言中,成为普通话词汇的一部分。但对于那些已经消亡了的古词语,不能进入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国语》中收录的一些古词语,《现汉》就看不到了。那为什么出现了这24个词语呢?主要是词典为了照顾所收录的单字而酌收的。

(三)“植物”类词语的义位保持了较强的稳定性

在315个共收词语中,仅有约21%的词语义位发生了变化。包括了义位的丰化,如:乌木、咖啡、茶、棉等;义位的置换,如:甘蓝、大麻等;义域、陪义的变化,如:冬青、薜荔、山药蛋、芙蕖等。“植物”类词语指称特定的客体,在普通语文生活中使用语域基本不变,尽管使用频率高,但义位没有发生变化,义项单一。只有少数词语或因为人类认识的提高,或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或是人类认知规律的影响而促使义位演变。

(四)异名、异形的情况较多

由于古今时代不同,各地方言分歧大,植物类词语的异名往往很多。异名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陪义的不同,包括新旧时代陪义、方言陪义、理据陪义、语体陪义、外来陪义、风格陪义等六大类。如甘薯,通称红薯或白薯,也叫番薯、山芋、地瓜、红苕等;又如南瓜,也叫倭瓜、老倭瓜、北瓜、番瓜等。《国语》中异名词约占16%,《现汉》也有15%的比例。

汉语书面语在运用和发展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如语音演变、语用变化、汉字运用的变化等)起作用,出现了不少同音同义用法相同而字形不同的词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异性词语。这些词语本来就是同一个词语,只是使用的字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而已。在20世纪初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带来的是语文生活的混乱,社会上用词用字比较混乱,因此,异形词语大量产生。如:夫蕖—芙蕖、兔葵—菟葵、伏苓—茯苓、蔾芦—藜芦等词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到现在,虽然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者对异形词语进行了整理和规范,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标准细则,但大量的异形词语存在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包谷—苞谷、波罗蜜—菠萝蜜、山楂—山查、芒果—杧果、乌拉—乌喇等。 HQBnFB7PqLdY/7EHGPZKKUQtQ4/931ShgPTK2Ven6iJbrXGAK1eLIxfYkR2WNc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