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代水浒戏曲三种考论》序

《水浒传》传播渠道甚广,影响深远,既有街谈巷议的口头流传,又有小说续书之类的文字传世,还有水浒叶子、人物、情节等的图像传播,而介于文字和口头之间的戏曲形式更是在民间流布最广,其衍化的数量和剧种之繁尤以清代为最。

水浒故事的传播始终是小说与戏曲伴行,最初阶段是话本与杂剧并行互渗,《水浒传》成书以后,随之就有戏曲的改编,成为传播的另一场域。“水浒戏”故事研究自 20 世纪以来文学研究多有关注,前贤亦已经取得极其丰富的成果,相对而言,还有不少值得深入的地方,比如说小说与戏曲的相互影响问题,讨论的观点从过去简单的一方影响另一方到现在颇为流行的“互文性”即是一种进步。还有借助于不同时期“水浒戏”的不同表现,来研究小说《水浒传》的传播问题,亦是一个值得深入的研究视角。

傅惜华先生辑《水浒戏曲集》嘉惠学界多矣,然于清代则多有遗漏。孙琳是我指导的博士毕业生,他早在博士入学之前即广泛阅读了大量“水浒”题材的作品,包括小说、戏剧和相关评论等,并出版著作《〈水浒传〉续作研究》。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水浒戏曲集成”项目的搜集工作,多次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广泛接触第一手文献,并就一些戏曲版本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即围绕《水浒传》的成书与接受展开,论述小说文本中“忠义观”消长的历史意义,其中对《宣和谱》《忠义璇图》《虎囊弹》的研究是在充分的文献考证基础上作出的,他的博士论文答辩时被评为优秀等次。

资料的汇辑整理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这部《清代水浒戏三种考论》是他承担的一个研究课题。前两节是学位论文部分的摘要,主体部分梳理了清代这三部水浒戏的历史背景、编写过程与对《水浒传》书写的情节的取舍情况,做得非常具体,如《忠义璇图》特殊的编创情况,列出了《宣和谱》和《忠义璇图》的分出提要,显示出了《宣和谱》《忠义璇图》编创的特殊背景,这就蕴含了更深层次的课题,比如《忠义璇图》中李逵形象的减弱,潘金莲故事的增强,以及梁山场外的加入,都与改编的背景、时代有关联,也反映出水浒故事流传的历史脉搏。

孙琳专门对清代的三种水浒戏《忠义璇图》《宣和谱》《虎囊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虽然涉及面不广,但亦是一种探索,对于了解水浒戏与《水浒传》的关系有所揭示。对此著作的出版,我乐见其成,希望他能续有扩展和深化。 EGSzTnPxw30MV6MxnC93n3Iz4AVG7pBotlMH9E5HGNAZHYIWpEhNkN4qO9eC/Oc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