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宣和谱》对水浒“忠义论”的消解

《宣和谱》除了从剧名、起首阐明其反思“水浒忠义”的意旨外,更是从人物、情节等各方面入手,经诸多细节践行此种意旨。

一、人物的依循与新创

1.见首不见尾的好汉

金圣叹认为王进与栾廷玉甚至那偶尔露一鸿半爪即告消亡的头陀均是堪当于水浒诸人的人才,并在第二十六回总评中提道:

此书每到人才极盛处,便忽然失落一人,以明网罗之外,另有异样奇人,未可以耳目所及,遂尽天下之士也。即如开书将说一百八人,为头已先失落一王进。张青光明寺出身,便加意为鲁达、武松作合,而中间已失落一头陀。宋江三打祝家之际,聚会无数新来豪杰,而末后已失落一栾廷玉。

小说《水浒传》中的王进属“最武艺高强却最欠交代之人” ,曾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其事迹与林冲乃至后来的王庆相似,同为受屈贪冤却能免于身遭缧绁,又能免于上山为寇,是为智;为师几个月,便令史进习会十八般武艺,从花拳绣腿速成并进阶为堪与鲁达对敌之高手,是为勇;受当朝权奸迫害却又寻机赴延安府投奔种经略以抗外虏,是为忠;身遭事故,先考虑母亲的身体与想法,是为孝。《水浒传》中的王进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作为贯通史进、鲁达的线索人物只露一鳞半爪,后文中便不再提及,却体现出与梁山众人截然不同的追求与理念。

小说《水浒传》中的栾廷玉为祝氏三杰之师,出场时介绍为“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能以一庄之力抵挡人才济济的梁山两次攻打,可见其智;与孙立为师兄弟,能教出祝氏三杰这样的人物,又能力敌梁山多员大将而不败,轻松击伤欧鹏,并用计擒捉秦明,可见其勇;因信任孙立致祝家庄被破,栾廷玉既未被擒,亦未上山落草,可见其忠。祝氏三兄弟及祝朝奉之死均有记载,独有栾廷玉结局的介绍,只有宋江大喜之余嗟叹“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可谓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体,然小说中宋江三打祝家庄时,明言分四路攻打却只言三路,且三路人马中林冲、李逵等的功绩皆有详述,仅有花荣一路未曾提及,另有吕方、郭盛不属三路带头之人,却砍倒祝虎,出战之人乃至祝太公均述死于谁手以及死状如何,或许是小说中仅将栾廷玉视作配角一笔带过,但不容易写其无罪而亡亦当为原因之一。

而以金圣叹看来则是作者用来说明“网罗之外,另有异样奇人”,从另一方面来看亦说明上梁山并非唯一出路。《醉翁谈录》中即载有“石头孙立”的篇目,而孙立在《宣和遗事》和龚开《宋江三十六赞》中亦均居三十六之数,甚至还是最早落草的重要人物之一,然而在《水浒传》中却事迹不显,或许小说创作者亦认为孙立与栾廷玉自幼同师学艺却赚下祝家庄确实有失厚道,更兼没有丝毫考虑栾廷玉退路问题,故排座位时降孙立居地煞之位。对孙立的处理实际上亦体现了小说作者对栾廷玉的某种同情。在某些读者眼中,栾廷玉为护庄而忠于职守,堪称“最不为人察觉的武林正派高手”

宋江称可惜杀了好汉栾廷玉,李逵则叹可惜没杀得了扈成。扈成于小说中并有出彩之处,只是结局为“弃家逃命投延安府去了,后来中兴内也做了个军官武将”,并非与乃妹扈三娘一般投效梁山,另且《宋史》中确有名为扈成者曾参与抗金斗争,亦可算作“忠义”之士。

王进、栾廷玉、扈成在小说《水浒传》中均有不同于梁山诸人之举,而在陈忱《水浒后传》、俞万春《结水浒传》、梅寄鹤《古本水浒传》、程善之《残水浒》等小说续作中,此三人均再次出场,或助梁山,或剿梁山,可见读者对此三人结局的某种期待。《宣和谱》即将此三人作为主线人物,将王进作为“孝”的代表、栾廷玉作为“忠”的代表、扈成作为“义”的代表进行重新演绎,虽大体情节未脱离《水浒传》之窠臼,但细节处时时不忘与宋江等人的“假孝、假忠、假义”做对比,与金圣叹在评点中时常称赏李逵之“真”以衬宋江之“伪”有异曲同工之处。

2.尴尬的扈三娘

《说岳全传》第六十八回描绘鸾英之貌时有“俨然是水浒扈三娘,赛过那西游罗刹女” 之比,可见小说《水浒传》中扈三娘貌美艺高之深入人心。然而扈三娘却毫无怨言地嫁给了身矮艺劣的王英,小说又仅仅简单地归之于意气相投或天意使然,此举在小说叙事中只是完成了宋江的一个承诺,只是让一丈青上山的策略而已。然而家园被毁、父亲被杀、哥哥被逐,如此情景之下扈三娘仍未有任何表示,甚至在征方腊时还莫名其妙地与王英同死于金砖之下,未免令读者无法轻易接受。扈三娘与潘金莲一起成为漂亮女子与矮丑男子错配的典型人物,如清朱素臣《十五贯》上卷第三出有曲白云“不怕你扈三娘跨马能鏖战,(妹妹)只莫学武大嫂挑帘惯撒颠” ,还有如《西湖二集·月下老错配本属前缘》卷十六提及错配姻缘一事时:

说话的你只看《水浒传》上一丈青扈三娘嫁了矮脚虎王英,一长一短之间也还不差错;那潘金莲不过是人家一个使女,有几分颜色,嫁了武大郎这个三寸丁穀树皮,他尚且心下不服,道错配了对头,长吁短叹。

更有许多稍涉猥亵之语亦喜用扈三娘做比,如《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卷二十八描绘张漆匠与美人云雨之状。

扈三娘之结局令人唏嘘,然而小说中的扈三娘在介石逸叟看来,其未为父报仇,是为不孝;未婚夫遭戮自己却被擒嫁夫,是为不节。如此人物反多出现于小说戏曲中,尤其是还有清初《鸳鸯笺》等戏曲将王英、扈三娘演绎成才子佳人式的浪漫结合恐怕更令介石逸叟不满,故介石逸叟在《宣和谱》中极尽诋毁之笔,将扈三娘刻画成一个堪与王矮虎比肩的丑角形象,并另创了一个代表贞节无双的扈二娘形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以达“翻水浒”的目的。

二、消解“忠义”的情节设置

《宣和谱》于引首大谈创作主旨之外,又以一曲“沁园春”预述大体情节:

水浒开宗,教头王进,忠孝家风。更栾君廷玉,教师铁棒,扈成飞虎,争显英雄。踏破梁山,填平水泊,淑女标题意气同。惊离散,祝家庄上,殉节匆匆。

海州太守张公,幕下多材共秉忠。恨宋江全伙,抗违王命,齐驱水陆,一战成功。母子相依,夫妻重会,并庆堂前寿禄荣。宣和谱,翻明本传,点醒吴侬。

此词中出现“忠”“孝”“节”等字即是点醒“吴侬”的核心,“宋江全伙”则是抗违王命的反面典型,足显戏曲创作之旨。而“吴侬”一语与戏曲署名“古吴”相呼应,至少可说明此戏曲的刊刻、演出均以吴地为主。

1.个人立志之真假忠义

小说《水浒传》除前面的引子外,开宗处是洪太尉误放妖魔,接着便是高俅之发迹,后来才是逼走王进,乱自上作之意明显,王进之走是为被逼无奈的选择。《宣和谱》开宗处是王进受慈母之训,明忠孝之义,其后是与栾廷玉的结义,高俅发迹作为隐含的背景一笔带过,王进之走是主动寻求践行忠义的报国之路。

《水浒传》中王进只有老母一个亲人,《宣和谱》中除老母外还有妻子李氏,并称:

想我一腔忠义,满腹经纶,读的是数卷兵书,习的是十八般武艺。仗策从军,自愧将门有种;弃繻出塞,定推国士无双。倘得戮力疆场,廓清盗贼,博个显亲扬名,才是大丈夫得志之秋。只今年长无成,寄人篱下,闻得老种经略相公,收(纳)豪杰,几番欲策蹇西征,因念老亲在堂,不忍远离而去。

使后面的投军避祸顺理成章。这样的王进不再是《水浒传》中那个只有在教头之位无法苟安、性命无法保全的情况下才被动出逃的形象,而成为一个心中始终存有高远志向、只图报国显亲的忠义豪杰形象。

《水浒传》中是王进真病,且已病多日,并不知高俅为太尉之事,只有在见了高俅之后才发觉是自己父亲当日打过的地痞,不得已的情况下临时起意躲向延安府;《宣和谱》中王进则是假病,是其母告诉他亡父曾经打过高俅,在母命下才托病特意不去参拜高俅,并且早已有意要别寻道路,表现出一种对权奸当道的不满,另时刻以母之身体、意愿挂怀,足显孝心。

栾廷玉为待时而动的英豪:

年方弱冠,武艺出众,膂力过人,江湖上多称我为铁棒教师。只是心存报国,未得请缨;志慕封侯,空嗟投笔。更兼家门凋落,中馈尚虚。

有力无处使,有才无处显,落魄东京以教徒谋生。在郊外演示棒法之时恰遇无奈托病的王进,二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结义为弟兄,矢志“先结个同心伯仲,看取戮力争驱宇宙中”,此时栾廷玉自称 20 岁,王进 25 岁。两人的结识与《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的结识颇有相似之处,同样是因演示武艺而起,同样是惺惺相惜,同样一个为教头、一个为落魄东京者,其不同处在于《宣和谱》中二人结交更多的是报国立功的志气相同,与林冲、鲁智深的纯粹交谊相比多了一层功利的色彩,当然以介石逸叟的观点来看,是多了一层忠心报国的追求。

《宣和谱》作为戏曲,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曲词,情节中不合理之处更为明显一些。如戏曲结局处王进母亲 90 大寿,距招安宋江未有多长时间,跟戏曲开首亦未有几年,与王进开头的 25 岁情理上差别较大。更且王母在听闻王进被捉进殿帅府后亲自去辕门外探听消息,更是与理不合。王进之被救又是因为栾廷玉托几个相识帮忙说话,与前文中栾廷玉落魄东京无有相识处自相矛盾,更且王进在京城多年,又为禁军教头,哪里没有几个熟人,况且时间紧迫之下栾廷玉又怎么会及时得知消息,又及时找到能在高俅面前说得话的人呢?反而不如《水浒传》中王进的同僚帮忙说话才免棒责更合乎情理。

当然戏曲中这样描写是为了增加二人的交情,以便为后文中栾廷玉祝家庄破后欲投奔王进埋下伏笔。戏曲中的王、栾二人即以立志高远的形象诠释了“真忠、真孝、真义”。

宋江出场则是为了让“众兄弟倾心推服,只为孝义二字”之故欲接取太公与四郎上山,却随口便言“待学下第黄巢”,“不忠”之心彰显。与此同时对宋江的“孝”亦进行质疑:

一向在山寨中快活受用,偶然想起太公和兄弟,苦守田园,耕种度日,若不接取上山,却不把孝义黑三郎之名轻轻丧了?

“不孝”之意内敛;不单自承“智多学究,心腹相交,天王保正,坐位将摇”,且时时言称“将要坐第一把交椅”,“不义”之念已生。宋江的“不忠、不孝、不义”与王进、栾廷玉的“忠、孝、义”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他又不断自我标榜孝义与忠义,亦构成一种对比。

2.前途选择之真假忠义

九天星主虽仍如小说情节救护了宋江,使其免遭擒捉,却也明言:

他本天罡星下降,合当占踞梁山,聚众倡乱。这是赵宋凌替,气数当然。略显威灵,放他脱身去。且喜山东蓟北,自有真忠真义,扫荡招安,乃一场大因果也。黄巾余孽赤眉流,地煞天罡不到头。水浒何知忠与义?莫将笔墨误千秋。

不但略去了赐天书、仙枣、仙酒之事,且直接以“真忠真义”映衬宋江的“假忠假义”,又再次强化“水浒何知忠与义”的观念,驳斥笔墨误千秋的“水浒忠义”论。

宋江不但未能接父弟上山,反遭父亲一顿训斥其不孝。宋江返山途中打算顺路纠合几个好汉入伙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恰好途遇携母妻奔赴延安的王进,百般劝说无效,王进不肯放弃清白的忠义家声,只求为朝廷效力,宋江祭出“有日招安名节显”的杀手锏,并举林冲、花荣、秦明等人的例子,王进直斥:“你这些假忠假义的话,只好哄林冲、花荣、秦明这一班,怎哄得王进?” 这里举林冲的例子固然为观众所熟悉,只是此时王进之躲难是高俅初发迹时的报复,尚不可能有高俅陷害林冲之事发生,林冲又因何而风雪奔走上梁山,戏曲中亦没有再造情节,此脱榫之处也可见戏曲本身在情节方面的疏漏。

后来宋太公被王英强掳入寨,甫一上山便大骂宋江的不孝:

我想大逆不孝,无如你这畜生了……不思量安居乐业共守本分,却犯下弥天大罪,在此梁山泊中积草屯粮,招军买马,背叛朝廷,扰害州郡。我好好和四郎耕种过活,又差着手下逼勒到来,这孝义二字,只好哄众人也,哄得生身父母么?

在宋江曲意劝说并称“孩儿将来坐第一把交椅,父亲便是山中太上皇”了时,介石逸叟借宋太公之口直斥“只怕这淮南盗三字,正好骂名万代哩”,与引首所称的史家春秋笔法遥遥相对。

3.二娘三娘之真假节义

《宣和谱》在“水浒”原有扈成、扈三娘的基础上新加了一个扈二娘文姬:

性爱词章,心耽翰墨,描余得句,漫夸谢女吟花;绣罢濡毫,欲学班姬绩史。

扈三娘学武,扈二娘好文,二人恰是对照。戏曲中延续了扈三娘许嫁祝氏之情节,姐姐二娘却待字闺中,是为后文欲嫁栾廷玉做情节的准备,古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先为妹妹订婚而令姐姐无有着落之事,未免此处有失疏漏。甚有可能是扈三娘的影响太大,其嫁王矮虎之事又成定局,介石逸叟为在“忠、孝、义”之外加一“节”字,只得添二娘以紧凑人物关系,只得令二娘后定亲以显其“贞节”。

戏曲中为紧凑人物关系,祝氏为扈氏兄妹之母舅,为给母舅祝寿,学文之扈二娘撰一对联写于大旗之上赠予祝氏,是为“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本意是要令晁宋心胆俱裂,实际效果却只是为祝扈二庄招灾,就此亦免去了借时迁、石秀等人挑起争端的情节,令戏曲本身更显紧凑。戏曲中的祝家庄庄主名为祝义:

别号独龙丈人。少年曾为裨将,跋涉边庭,因主帅猜嫌不睦,挂冠而归,隐居庄上。

这样的人物定位带有某种攻伐梁山的主动性,而初衷只是“一点孤忠”,比“水浒”中的祝朝奉更具“忠义”性,也为后文之死义乃至成神打好铺垫。

戏曲中的王矮虎延续了《水浒传》中“身段矬,生就醃臜货”的形象以及好色的性格特点,之所以要鼓动宋江攻打祝家庄,并非因为“踏破梁山、填平水泊”口号的可恶,只是由于“闻得扈家庄有什么二娘三娘,十分动火,趁此请大哥点发人马,打破二庄,落得掳来受用” 。战阵之上一见扈三娘便“浑身体似酥”,扈三娘眼中的王矮虎却是“区区小贼奴,穀皮三寸,醉眼模糊,料来空矮难如虎,多应摇摆倩人扶” 的不堪之状,将《水浒传》中武大郎“三寸丁穀树皮”的外号亦用在王英身上。戏曲中的王矮虎更符合丑角的角色要求,处处体现出一种俗趣来:

人人说道强盗长,惟我区区忒郎当。杀人只好齐腰过,放火从来摸壁行。连头带脚不满三尺,捱肩擦背枉弄一场。短橛橛好似开大门个爆仗,跳钻钻活像磨灶角个獐狼。阳谷县里武大郎是我结识个同辈,虎邱山前王主簿是我通谱个尊行。堪笑空来梁山泊上称好汉,还亏配子天边长介个敝房。仰起面孔刚刚望着腰里,伸长臂膊几几摸到奶傍。且喜渠有双刀,我有单枪,肚里肐褡,虽然妄谈我短,身边摇摆,只好靡恃他长。

祝家庄之所以请栾廷玉便是欲借助他“攻围冲击多奇计”,希图“同心共许忠和义” 。栾廷玉初见祝家庄门前大旗上“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便大声叫好,称赞祝、扈二庄“素怀忠义”,又见落款为“扈氏文姬题”,油然而生仰慕之情,一见祝太公便申言自己尚未有室,甫经撮合,便定终身。戏曲中攻打祝家庄省却了《水浒传》孙立等人内应一节,而是趁祝扈二庄为扈二娘、三娘成亲之际潜伏进庄,并破了二庄,生擒祝氏父子。扈二娘、三娘被擒上山交宋太公看管,祝义父子二人不降殉节自刎而死。栾廷玉、扈成逃脱,本欲上延安寻王进共报朝廷,恰逢海州张叔夜招募义勇便入张叔夜麾下为参将。只是从梁山去延安定不会去海州,戏曲只图情节紧凑,至于细节难免疏略。

扈二娘矢志守节,宁死不从;而扈三娘却因“与祝郎原未交拜结亲,况已经身故”,且“看那宋江假仁假义,倘要妹子另嫁别人,只得顺从他了” 。在宋太公的保护下,扈二娘得以保全于水浒寨中,扈三娘半推半就下嫁给了王矮虎,并做出种种丑态。二人形成“真贞”与“假贞”的对比。

4.假忠义之批判方式

晁盖身故之后宋公明马上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并大宴群雄,并称“这聚义厅不过啸聚本色,今改为忠义堂,才见我等事业,与向来绿林乌合大是不同”。宋太公则大骂宋江假忠假义,“从来忠臣义士,尽心报国,大节凛然。你这班背叛朝廷之人,忠在哪里,义在哪里?”非要用杖将忠义二字抹倒,宋江言“若抹倒忠义二字,教孩儿怎么做人”,宋太公则直斥其心,“你也晓得不忠不义,难以做人?如今混账,把这二字哄着谁来?” 戏曲中的宋太公实为介石逸叟的代言人,将宋江的“伪忠伪义”揭露得体无完肤,“翻水浒”之意正源于此。

介石逸叟不但在曲词中痛斥宋江等人的伪忠伪义,更是借小说中原有的宋江患背疮一事批判其“背君背父背友”。所谓“忠烈之人,一灵不散”,“鬼和神钦仰惟忠孝”,祝氏父子死后被上帝敕授忠烈真君,掌管阴阳果报,并发出感叹:“生列布衣,空负勤王素志,死归金阙,尚存报国精诚。虽则乱贼,总关气数,未成荡灭之功,须知孽报,自有因缘,难免轮回之苦,眼见得宋江这厮恶贯已盈,难逃天罚,只在目下。”阎婆惜之魂状告宋江,称“不幸被宋江强纳外宅,那厮与晁盖私通,恐女鬼出首,竟将鸾刀刺死”,祝义更指出“宋江与晁盖私通,晁盖遗言捉得史文恭者为梁山泊主,如今占踞无忌,那晁盖好不衔恨也”。接着将晁盖之魂押上,晁盖称“鬼犯一箭身亡,甘受地狱,只是宋江肆恶,比鬼犯又胜数倍,高踞水泊,全无报应,求真君一体施行,晁盖死而无怨”。并将宋江的罪恶一一复述,“他犯罪遭王法,我冲锋去劫牢,谁想山林高踞多奸狡,瞒心昧己机谋巧,忍见我曾头一箭旗枪倒,空把盟言撇掉,今日里似虎如狼,枉负却替天行道。”实则只是指宋江妄自称尊一事。戏曲中并未涉及晁盖是如何死的,而在这里提出史文恭、曾头市之事,是将小说中的情节作为戏曲的背景来使用,可见在大体情节上戏曲并未做“翻水浒”之事。尤其是宋江患背疮以及邀请安道全之事基本与小说一致,只是在戏曲中将宋江患背疮之因归之于祝义让阎婆惜与晁盖的鬼魂暗中行击所致,以显宋江“背父背君之报”,并借题发挥阐发自己创作戏曲的主旨:“好笑世人,多把水浒群盗认作真忠真义,且看宋江背疮发时,大家省悟矣”,所谓“愿普天下读稗官的如梦觉”,至于最终结局虽未在戏曲中明示,但亦宣称“宋江阳寿终时,自当遍历地狱” ,与《忠义璇图》冥谴几出有呼应之处。

5.战败而受招安的结局

朝廷派陈太尉赍御酒诏书,前来梁山招安,到得王矮虎与扈三娘在山下开的酒店里。王矮虎不愿接受招安,又称看宋江口里说招安,心上原不愿,故与扈三娘用蒙汗药酒药倒陈太尉并换了御酒,戏曲中的鲁智深等人物延续了小说《水浒传》中的性格,喜欢喝酒,喜欢自由,不乐招安,因此大伙都知道是王英搞的鬼,却乐于招安不成。只是戏曲中宋江的态度与小说相似,表现得比较模糊,实未曾公开表示不愿招安的事。小说中初次招安不成是阮小七偷换了御酒,而此处改为王英,相对而言戏曲人物集中,人物性格方面却不甚符合。

张叔夜知海州,却“闻得梁山贼众,正尔猖狂,可叹朝廷无人,每轻言招抚,下官莅任方始,须索练兵选将,为战胜殄灭之计” 。并提前做好攻打准备,招募义勇。在《宋史》中张叔夜是在宋江等人乘船过海州时擒获其副将者,而戏曲中张叔夜身在海州却忧虑济州梁山之事,未免与情理不合。王进在延安种经略处得授游击之职,回家探母,发现母亲因念儿心切身患重疾,自去建康延请神医安道全。中途遇宋清用计赚安道全上梁山医治宋江去了,只得自己回到家中割股疗疾,幸喜马上见效治好了母亲,更显其“孝”。恰于此时种经略派人通知王进率三千精骑去协助海州张叔夜共剿梁山。只是种经略布防边境,却不顾迢迢千里援助海州太守来攻伐济州之盗,恰似儿戏。

扈文姬趁宋江患病山寨防守疏松之时窃得军中衣帽一副,并跟妹子扈三娘借了令旗,顺利下山并寻找到夫君栾廷玉。扈三娘与姐姐约定好日后互通消息,并劝王矮虎早图归顺。扈文姬甫一下山便遇丈夫,二人互通相思之情与离别之意,并借栾廷玉之口指出张叔夜的主张:

那伙贼人前次招安抗拒,今张公刻期会剿,欲待他势穷力极、心胆俱丧,那时仰体朝廷德意,听其投顺。

王进率步军先打头阵,“黑旋风雄威倒,两头蛇钢叉掉,花和尚花和尚,疾走迢迢,笑三郎拼命空劳呀任魔王混搅,头陀撇戒刀,赤发萧然似鬼,似鬼插翅同逃”,用梁山几人绰号,显李逵、解珍、鲁智深、石秀、樊瑞、武松、刘唐、雷横俱败;栾廷玉率马军打二阵,“急先锋轻驰冒,美髯公空容貌,双枪将双枪将枉弄风骚,并双鞭撇下忙跑呀,武师名空好,当场霹雳消,隐隐纹龙何处,何处飞石逍遥”,索超、朱仝、董平、呼延灼、林冲、秦明、史进、张清又相继战败;扈成率水军打三阵,“混江龙惊忙了,活阎罗休胡哨,浔阳畔浔阳畔枉说乘潮,笑翻江出洞蜃蛟呀,叹青波白跳,村郎短命抛,立地相逢太岁,太岁船火难牢” ,李俊、阮小七、李立、童威、童猛、张顺、阮小二、阮小五、张横等水军又战败。梁山被围,王矮虎、扈三娘又极力撺掇宋江接受招安,宋江回思前程,“我只指望美前程轰轰踞水洼,谁道是扫威风隐隐成笑话,细思量受天文一段妖书假,再休提闹浔阳三杯酒兴赊,本待要学黄巢凌云志可夸,竟做了走乌江落日心自讶。想梁山自王伦起手,竟遭火并,今一旦丧败,与他也差不多了。须知万载千秋,免不得淮南称盗,也堪比着白衣人秀士家”,不免口出怨言,“前次招安,多是你每闹炒了,朝廷积怒,如今挽求,那张叔夜只怕未必肯容纳”,王英夫妇主动请缨前往接洽。张叔夜称“现擒副贼俱解京献俘”,宋江势穷力竭之下接受了招安,与史相合。与小说相比增添了被动之感,而失败再降的演绎也消解了水浒人物自恃的勇力。

三、“忠义”游移于水浒之外

《宣和谱》对于宋江接受招安之事与《水浒传》情节上并无太大出入,其最大的特点即是有所脱离于小说《水浒传》,主线人物与情节不再围绕梁山诸人展开,而是以《水浒传》中戏份不足的王进、栾廷玉、扈成、祝义等为主角并为梁山的对立面,还新增设了扈文姬(二娘)角色之贞以反衬扈三娘之不贞,所谓“点醒吴侬”只不过欲指出《宣和遗事》乃至《水浒传》中的所谓“春秋笔法”,以王进、栾廷玉、扈二娘、张叔夜等人的“忠孝节义”处处映衬宋江等人的“假忠、假孝、假节、假义”,但招安之事亦如小说中宋江等人的归属类似,虽为战败而降,但毕竟亦归之于正。

可见《宣和谱》“翻水浒”所翻之案只是对于宋江“忠义”的观点变换,从一定程度上延续了金圣叹的某些观点,曲词或有出色之处,只是情节上未有多大创新,细节上又多疏漏,文字质量、舞台效果远远无法与《水浒记》《义侠记》相比,排演不多,流传不广。然而《宣和谱》是由借鉴小说到反思小说“水浒戏”创作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对其后《忠义璇图》乃至《结水浒传》《残水浒》的创作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体现了消解“水浒忠义论”的某种思考,比单纯的倡其忠义或批其诲盗更具文学价值。

四、《宣和谱》分出提要

《宣和谱》共有二十八出,内容主要叙述王进、栾廷玉、扈成三人在张叔夜的率领下,共同战败梁山诸人的故事,只是结局仍可算作“大团圆”,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并与王矮虎、扈三娘等与所谓的真忠真义者共同庆贺王进母亲的九十大寿,一团喜气中结束全剧。

分出内容提要如下:

第一出《慈训》:禁军教头王进心怀壮志却无有出头之日,心中甚想立功于边境,无奈老母年迈,只得屈留京中。王进之母对其多有勉励,训导其要尽忠于国。恰于此时牌军传信要王进明日参拜新到任太尉高俅,王母告知其父曾得罪高俅一事,让其托故不赴太尉府,王进应允。

第二出《义概》:栾廷玉虽文韬武略兼备,且有济世之心,但因无人引进,只得落魄京都,靠教授武艺谋生。在与徒弟演示棒法之时,恰逢托故不赴太尉府拜望太尉而散心郊外的王进。二英雄相见甚欢,慨然结为兄弟。

第三出《计潜》:高俅令人将托病的王进捉进太尉府,王母亲去探问,多亏栾廷玉多方求托,暂免王进刑罚。 王进与母亲商议,决定弃家投奔边关老种经略处,一来避祸,二来报效国家。

第四出《盗踪》:闹江州后宋江正式落草梁山,为“孝义”之故特回家搬取父弟。宋太公执意不赴梁山,宋江回途中被官军追赶,在九天星主庙中暂避一时。九天星主一方面称宋江为“天罡星下降”,一方面又称其为黄巾、赤眉之流而非真忠义。

第五出《途愤》:王进奔赴边关途中恰遇回山的宋江,二人一番交谈,宋江本意邀请王进上梁山,并以林冲、花荣、秦明等为例子,王进直斥其不忠不义、伪诈欺世,宋江心下不乐,二人不欢而散。

第六出《题帜》:扈家庄扈成欲往母舅祝太公处拜年称庆,扈二娘文姬手写彩旗“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为新年贺礼。祝、扈二庄联合,并欲与梁山做对头。

第七出《庄庆》:祝太公本名祝义,曾为边关裨将,因对时世不满而隐居祝家庄上,但壮心不已,一点孤忠欲扫清梁山。扈成与扈文姬到访,谈起扈三娘的婚事,顺便亦托祝义为二娘文姬留意佳婿。

第八出《诲犊》:王矮虎奉宋江之令强行接取宋太公和宋清上山。宋江厚颜向父弟宣称自己马上就要坐第一把交椅,宋太公直斥其不忠不孝,称“淮南盗”之号将会骂名万代。王矮虎一心贪慕扈二娘、三娘的美色,向宋江谈起扈、祝二庄与梁山为敌之事,宋江下令整顿人马,要大破二庄。

第九出《缔姻》:栾廷玉受祝义礼聘,自东京奔赴祝家庄为教师。祝义甫见之下,甚为满意栾廷玉的英雄气概,为栾廷玉与扈文姬做媒。恰于此时听闻梁山人马攻打扈家庄,栾廷玉带兵前往解围。

第十出《获丑》:王矮虎领梁山兵马攻打扈家庄,为扈三娘的美色所迷,武艺大打折扣,恰逢栾廷玉亦带祝家庄兵前来相助,遂与扈三娘共捉王矮虎,缚其入庄关押。

第十一出《婚劫》:祝家庄大摆宴席,为二对新人举办婚礼。梁山众人扮作送亲队伍,潜入庄中里应外合,大破祝、扈二庄。祝氏父子慷慨就义,扈二娘和扈三娘被擒往梁山,只有栾廷玉和扈成逃脱。

第十二出《激遁》:栾廷玉和扈成在二庄被灭后杀出重围,相遇后商量去处,在栾廷玉的建议下决定前往延安寻找王进,投奔老种经略以报效国家,并寻机剿灭梁山以报家仇。

第十三出《贞矢》:扈氏姐妹被宋太公着意照管。王矮虎夜间前来欲图调戏,扈二娘坚贞不屈,大声斥骂,宋太公闻声赶至,亦极力保护。只是扈三娘因感未婚夫已亡,遂与王矮虎成其夫妻,正式投效梁山。

第十四出《骂堂》:晁盖去世,梁山共推宋江为主。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在众人面前大谈“忠义”。宋太公大闹忠义堂,质问宋江诸人何为“忠义”,直斥其哄骗世人,实为不忠不义。宋江等人狼狈不堪,草草散席。王矮虎和扈三娘被宋江派到山下开设酒店,以张耳目。

第十五出《忠略》:海州张叔夜因邻近梁山,一心剿灭梁山,为此广发榜文,以招天下英雄豪杰。

第十六出《留养》:王进母亲因思念儿子身患重病,王妻李氏百般照料仍不见丝毫起色。恰逢王进回家探亲,见母之病,决定前往江南去寻神医安道全以治母病。

第十七出《窃酿》:朝廷派陈太尉携御酒、圣旨前来梁山招安宋江等人。王矮虎与扈三娘在山寨下面的酒店里用蒙汗药药倒众人,偷换御酒,欲令招安不成。

第十八出《抗招》:陈太尉上梁山欲当众宣读圣旨,被众人打断,强行先饮御酒。因酒劣致鲁智深等人当场发作,大闹忠义堂,令招安不成。宋江知此事为王矮虎夫妻所做,却并不生气,表示默许。

第十九出《冥诉》:祝义死后被封忠烈真君,恰逢阎婆惜死后前来哭诉被宋江杀戮一事,实因宋江不忠而起;祝义又令鬼卒引晁盖魂魄前来,亦表达对宋江的不满,称自己之死源于宋江的不义。祝义因念宋江为罡星下凡,尚不致殒命,遣阎婆惜、晁盖二人魂魄前去稍作训诫。

第二十出《孽报》:宋江在梁山上与宋江饮宴之时,阎、晁二人魂魄前来,致宋江背生恶疮,以彰其“背反”之罪。宋太公借此训斥宋江不忠不义,却也指出只有建康神医安道全可治此病,宋清前去寻医。

第二十一出《夺医》:王进因母病正延请安道全,中途却被宋清用计骗取安道全上了梁山。王进无奈,只得自己孤身一人暂回家中。

第二十二出《孝感》:王进见母病日渐沉重,割肉饲母以尽孝道,终于治好母病。此时小军前来传种经略将令,派王进领军前去相助张叔夜协剿梁山。王进因母病刚愈正在犹豫之际,王母令其以“忠”为上,于是星夜前往军伍。

第二十三出《改粧》:扈二娘趁宋江重病之时,改扮男装欲行逃出梁山。扈三娘得知,送其令旗帮助姐姐逃走,并约定日后官军来剿灭梁山时彼此救护。扈三娘逃出梁山。

第二十四出《巧遘》:栾廷玉和扈成在投奔延安府途中,恰逢张叔夜招贤,于是共投张叔夜麾下。扈二娘逃出梁山后,正遇到带军围困梁山的栾廷玉,夫妻相聚,共诉过往。

第二十五出《病警》:宋江之病被安道全治愈,陡然发现梁山被围,而围困者正是昔日不肯上梁山的王进及栾廷玉、扈成等人,宋江等人只得分兵抵挡。

第二十六出《会剿》:在张叔夜的调配下,王进率马军、栾廷玉率步军、扈成率水军大破梁山三军,梁山人物纷纷战败,局势岌岌可危。

第二十七出《逼降》:王矮虎夫妻见事态不好,只得劝宋江接受招安,并主动前往张叔夜军营之中,谈妥招安事宜,宋江等人于战败之后正式归降于朝廷。

第二十八出《寿圆》:王进之母九十寿诞之时,宋江、王矮虎等人前来拜寿,与王进等人共贺升平。 vAgvRpq+J/kf9Pr1IsTjoD/g7Bxhbro/S0c837z4OQGHiIWfvYHoQ7/Vpk3NY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