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座城市,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今天的贵阳,已经站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起点上,文化创新热情被空前激发,文化生产力正持续释放,成为实现“一个目标、三个建成”的精神引擎。
全市文化发展大会精准指明了贵阳的文化定位、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明确提出贵阳文化创新发展的“五种标识、五张名片、五条路径”,敲定了全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新发展的“时间表”和“作战图”。我们要按照会议的部署,脚踏实地、实功实做,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贵阳文化名片,让魅力飞扬的文化贵阳吸引中国的目光、世界的目光。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坚定贵阳文化自信,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推进文化创新发展。
坚定贵阳文化自信,加快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核心工程是打造贵阳文化名片。换言之,打造贵阳文化名片,是加快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载体和抓手。
那么,打造贵阳文化名片,应当遵循什么样的理念、思路呢?全市文化发展大会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凸显“五种标识”,提升文化魅力。
无论是挖掘城市记忆、提升人文厚度,还是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境界高度;无论是引领城市导向、提升价值深度,还是培育城市气质、提升形象风度,以及激发城市活性、提升魅力温度,都指向一个终极目标:打造贵阳人民的精神家园。
这“五种标识”,正是打造贵阳文化名片的活的灵魂,恰似活的种子一样,天上降下滋润的雨水,它就会生根抽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造福于贵阳人民。
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当传统产业遭受重创之时,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这样的“出彩”表现,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
这就启迪我们:坚定贵阳文化自信,打造贵阳文化名片,要以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进而言之,贵阳文化产业必须做大做强,为打造贵阳文化名片提供肥沃的土壤。
“贵阳文化进程仍然滞后于经济步伐,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仍然偏低,与新兴城市和最佳表现城市的地位还不相适应。可以讲,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市委、市政府提出探索“五条路径”、提升文化张力,通过实施“文化+”系列行动,既凸显文化属性,也凸显经济属性,使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相辅相成、比翼齐飞,可谓牵住了贵阳文化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可以预见,随着文化+大数据、文化+大旅游、文化+大扶贫、文化+大生态、文化+城镇化的全面实施和纵深推进,在不远的将来,黔中大地上必将涌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产业集群,在成为贵阳经济新增长点的同时,进一步厚植贵阳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
为中国、世界展现魅力飞扬的文化贵阳印象,我们靠什么?靠富有贵阳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靠精心打造的文化名片。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五张名片”、提升文化实力,既是建设现代文化强市的基础性工程,更是贵阳文化走向中国、世界的不二路径。
“阳明文化名片”是文化贵阳的灵魂,是吸引中国目光、世界目光的顶级文化品牌,我们要精心打造。要以孔学堂、阳明洞、阳明祠三个核心平台为载体,不断创新思维、方法,找准重点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打造世界级中华传统文化交流展示平台、“老贵阳”文化承载中心和“新贵阳”城市客厅。
“生态文化名片”是文化贵阳的底色,关乎全市人民的福祉,我们要精心打造。要以“一河百山千园”为载体,依托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重大平台,创新生态文化产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深入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充分展现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别样风采。
“民族文化名片”是文化贵阳的亮点,是富有贵阳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我们要精心打造。既要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深入推进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内涵,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推进民族民间文化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创新,不断提升贵阳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公共文化名片”是文化贵阳的基座,是“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载体,我们要精心打造。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营造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
“时尚文化名片”蕴藏着文化贵阳的澎湃活力,让“文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插上翅膀,我们要精心打造。要以特色艺术街区等为载体,大力举办时尚文化活动,加快培育和发展时尚旅游等新兴时尚产业和时尚延伸产业,倾力打造时尚之城,展现贵阳魅力。
“五张名片”相互支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昭示着文化贵阳的美好愿景。我们要把打造“五张名片”的过程,化为释放文化生产力、提升贵阳软实力的过程。
打造贵阳文化名片,人才是关键。文化产业丰富的高智力内涵,决定了人才在贵阳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建强文化人才队伍上狠下功夫。
建强贵阳文化人才队伍,就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在人才的培养、选用、引进、激励等方面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努力培育文化产业人才成长发展的肥沃土壤。人才培养要由单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人才选用要由单靠“相马”向重“赛马”转变,人才引进要由“刚性”向“柔性”转变,人才激励要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真正做到以人才机制创新推动贵阳文化创新发展。
建强贵阳文化人才队伍,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双结合,通过“项目+人才”“活动+人才”“赛事+人才”等方式,大力实施“高端文创人才+项目引进”和“本土文创人才+项目培养”计划,造就一支文化领军队伍。
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除了实干,别无他途。打造贵阳文化名片,要少一点“虚火”,多一点“实功”。唯有实干,才能圆梦。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次全市文化发展大会有一个新的提法:实功实做。从以往的“虚功实做”到今天的“实功实做”,这不仅仅是文化认知、文化自觉的增强,更是贵阳文化自信的一次飞跃。
正是基于实功实做,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从2017年起建立全市文化建设年度目标责任制,把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并增大权重,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并要求市相关部门定期督查督办,确保工作落实。这就意味着,贵阳文化创新发展的一系列具体工作任务不再是“软指标”,而是一道道“硬杠杠”。
阅尽古今天下事,成由实干毁于随。回顾这些年来贵阳经济社会发展走过的道路,无论是办成大事、办好喜事,还是办妥难事,每一件都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建成现代文化强市的“贵阳梦”并不遥远,实干就是圆梦的最佳路径。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筚路蓝缕的精神厚植文化软实力,铸就文化贵阳的金名片!
贵阳日报(2016.11.14)
第32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贵州出版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省管专家,高级编辑。
贵阳是贵州省会,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必然要承载表率带头作用,要成为发展的火车头。而这列火车头不仅仅是经济上要领先全省,发展上要率先垂范,更需要在文化上独领风骚,让文化成为城市的灵魂,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彰显城市的文化风采和文化魅力。
《论打造贵阳文化名片》这篇新闻评论,主题突出鲜明,立意深远,强调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对于一座城市,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资本和物质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座城市,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开篇就点出文化的力量和品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全市文化发展大会对于贵阳的文化定位以及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要实现贵阳的文化创新就是做到五种标识五张名片五条路径,要打造贵阳文化名片,让文化贵阳吸引中国和世界的目光。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章要论述的主题,接下来就此主题一一展开论述。
提出论点彰显主题不能虚空高架,要有理论逻辑和事实依据来加以论述,要有说服力感召力必须靠展开论述来强化论点演绎主题。文章强调打造贵阳文化名片是文化创新发展的载体和抓手后,指出打造贵阳文化名片其理念和思路就是凸显“五种标识”提升文化魅力。解读了五种标识的文化内涵,目标指向就是打造贵阳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打造贵阳文化名片,就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以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实现文化+大数据,文化+大旅游,文化+大扶贫,文化+大生态,文化+城镇化达到经济与文化共生发展。
文章接下来重点论述要展现贵阳文化魅力和文化印象,就要依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精心打造文化名片。五张文化名片分别是文化贵阳的灵魂阳明文化名片,文化贵阳的底色是生态文化名片,文化贵阳的亮点是民族文化名片,文化贵阳的基座是公共文化名片,文化贵阳的活力蕴藏于时尚文化名片。五张文化名片昭示贵阳文化的美好愿景。
文章最后指出打造贵阳文化名片要靠人才,要靠实干,文化创新发展要有实干考核的硬杠杠。文章展现出贵阳在文化创新发展上显现的理念思路和举措立意高远,路径设计周密可行,政策举措针对性强,文化贵阳呼之欲出。
可以看出作者对所论述的文化主题娴熟于胸,材料翔实丰富,精心构思,用心写作,文章结合贵阳文化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状况,论述有据,说理有力,视野开阔,注重谋篇布局,讲究结构呼应,尤其是作为论述文化的评论本身就具备了文化的魅力,凸显文化的感染力,文辞优美,语言精练,文带感情,话有文采,比如:“这‘五种标识’,正是打造贵阳文化名片的活的灵魂,恰似活的种子一样,天上降下滋润的雨水,它就会生根抽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造福于贵阳人民”。类似这样的佳句颇多,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有思想的深度,主题立意深远,有论述的力度,行文环环相连,有情感和语言的美文,阅读产生美感,这就是一篇好的新闻评论难得皆具的要素,是具备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