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破了水缸,把人给救了。茅台人打破了酒坛,把金奖抱了回来。两个故事,一个道理:“打破”,才能得生机!
晴隆24道拐,那么多弯弯绕,固然壮观,却何其费力。如今,不远处的高速公路,车辆呼啸而过,直奔目的地。站在高远处看晴隆,弯道取直真痛快。站在高远处看我们的“十三五”,贵州奔跑在历史的弯道,最需要“打通一个个隧道,减少一串串弯路”。
这个道理其实最简单不过。追赶别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慢一点,永远追不上;快一点,你还要有足够的耐力。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虽然也是一种追赶,但往往会越跟越累、越跟越泄气。如果总是想着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有了一点点速度、能拿个平均数、占个中不溜就可以了,那么,后发赶超,也就成了水中之月,看得见,摸不着。
创新,是可以学会的。这些年的贵州好声音多了,是因为贵州好故事多了。有人说,我们生态那么好,你们贵州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抢”了;有人说,我们信息基础那么强,你们贵州把大数据“抢”了;有人还说,我们这里一马平川,你们峰际连天的贵州竟然把县县通高速的先机“抢”了。那么多的好想法,以最快的速度生根落地、开花结果,惊呆了小伙伴,自豪了贵州人。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抢”,就是创新。
没有刀,哪有刀刃。创新,首先是要有想法。习惯于老办法、老经验,哪能跟得上迅速变化的形势,哪能抓得住蕴藏机遇的挑战。误了节气,就误了一季,到头来,挑战就真的变成了困难。回过头想想,没有那1%股权的转让,乌江水电梯级开发不会那么顺利;没有穷省办大教育的决心,花溪大学城可能还是一片封闭的工地;没有“唱好山歌”的换脑,包谷依然栽种到山顶;没有持续攻坚的毅力,贵州交通的天依然不会明亮;没有顺应世界趋势的大数据、大健康、山地旅游的跟进,我们依然没有产业的“四梁八柱”。目标是过河,选择桥还是船,真得勤琢磨、善琢磨、琢磨透,把思想上、行动上那些“拐”真正打破。想都不敢想,那才最可怕。
方法得当,处处都有创新的机会、处处都有创新的可能。创新不是对原有一切斩草除根,不是乱打乱破,而是以循序渐进方式,看清难题、破解困局,寻找可能的最好方式。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的点滴创新努力,就能汇聚成创新贵州无穷活力,为“十三五”贵州驶向蓝海提供动力。鸡蛋由内而外破,是生命,由外而内破是毁灭,惧怕变化是没有前途的,张开双臂拥抱创新才是胜招,谁创新、谁主动、谁成长。在创新上动静大一点,甚至遇一点挫折、担一些风险,都值得鼓励。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路通了,贵州地理豁然开朗。思想通了,创新多了,贵州的发展态势,才会真正豁然开朗。
贵州日报(2015.11.9)
第31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原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机关党委书记、巡视员,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和省新闻出版局专职审读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高级编辑。
《打破,才能得生机》,载于2015年11月9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这个时间,正值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又处于11月11日至13日召开的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之前,不仅距两个重要会议的召开时间都十分接近,更具有为贯彻落实两个重要会议精神举旗呐喊、擂鼓助威的明显特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的决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随后召开的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就是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而举行的重要会议,并为贵州的“十三五”规划制定了蓝图,确定了路径。
省委机关报的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处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举旗铸魂的责任使命,堪称重大的政论、有力的旗手。文章以“打破,才能得生机”为论题,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中“破解发展难题”的要求完全契合;文章中关于“创新,是可以学会的”“创新,首先是要有想法”“方法得当,处处都有创新的机会、处处都有创新的可能”等论点,也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强调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理念十分一致。要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实现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愿景,必须有破解难题的勇力,必须有善于创新的能力。在这篇言论文章中,我们获得了打破、创新的精神力量,听到了砥砺奋进的嘹亮号音。
言论起首即巧妙用典,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弯弯绕”“中不溜”“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语言文字雅俗共赏、不拘一格,颇具感染力;文章第4自然段的三个“抢”了,精妙论证了“抢,就是创新”的论点。第5自然段五个“没有”的并列论据,也有力论证了“创新,首先是要有想法”的论点。如此等等,着实彰显了这双举旗之手的精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