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照好这面镜子 高扬这股精神

作者_ 冉斌 刘超凡 编辑_ 宫喜祥 万群

海雀山的苍松翠柏间,一座新坟静静伫立。

那是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要为海雀村人永远守护这片松林。

斯人已逝,人们却仍在怀念他,念叨他,一想起还言犹在耳,一提起就潸然泪下。

这位20多年来,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苦干实干吃上饱饭,把极贫村建成了美丽村寨的彝家汉子,是海雀人心目中的“村魂”。

书写出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淬炼出不向贫困弯腰的精神钢火——老支书用20多年的时间维度,让人们懂得,何谓拼搏坚守,何谓不懈奋斗!

20年的老支书,永远的老支书,这个澄澈明亮的“发光体”,一生的操守,一生的感召,化作了一面荡涤思想、照耀灵魂的镜子。更化作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文朝荣精神”,永远留在了老百姓中间。

照好这面镜子,我们更加理解,艰苦奋斗就是不甘落后、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就是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愚公移山就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改变面貌就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造福子孙就是着眼长远、打牢基础。

照好这面镜子,我们更加懂得,没有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贵州不可能实现后发赶超。只要信仰在、精神在,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

照好这面镜子,我们更加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解决好“四风”问题,用推进改革、加速发展、改善民生的成效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发展的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基础薄弱、条件艰苦,在贵州,做成同样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比其他地区多得多的努力。唯有干字当头,才能改变面貌,唯有拼搏奋进,才能后发赶超。

“文朝荣精神”不是无源之水,它植根在贵州时代精神的沃土里,是贵州“精神高地”上绽放的璀璨花朵,包含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普遍的人生思考,蕴含着植根于人性深处的精神张力,也必然能激起最广泛的共鸣:干事创业的冲劲,服务群众的作风,要像文朝荣那样,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日常的工作、平凡的坚守中。

海雀村是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文朝荣是贵州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杰出代表,是全省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面镜子,必须大力弘扬“文朝荣精神”,让奋进赶超淬炼的精神钢火更璀璨。

“共产党的光芒,是每个党员发出的光的总和”,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只有转化为党员干部的群体意识,才能迸发改变时代的“爆破力”。当文朝荣这个普通的名字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当学习“文朝荣精神”成为一种常态,贵州党员干部队伍焕发的新的发展激情,定能挖掉贫困落后、石漠化、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绘就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宏伟蓝图。

贵州日报(2014.5.15)
第30届贵州新闻奖一等奖

作品赏析
陈颂英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原副台长,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省管专家,高级编辑。

缀之者情动而辞发,观之者披文以入情

重读评论《照好这面镜子 高扬这股精神》,不禁联想起早年阅读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写过的一句话:缀之者情动而辞发,观之者披文以入情。老先生的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因为动了感情落笔辞美,看文章的人因为好文而动情。

作者在海雀村优秀支部书记文朝荣坟墓前沉思而有所得,一腔热血涌上心头,汇入笔尖;书写着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淬炼出不向贫困弯腰的精神钢火。20年的老支书,以他一生的操守、一生的感召,化作了一面荡涤思想、照耀灵魂的镜子,更化作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文朝荣精神,永远留在了老百姓心间。

这篇以散文笔法写成的评论,情重义深,言简意赅。古人有言,志高则言吉,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简洁明净、文字雄健、思想深远,使这篇评论具备了不拘一格的品质。 xHMLtDr1mP06UVzyPHuLJghL6XiaacTBqYjByjv39HpNqB/l0pqZL2nhXZZdkO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