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宝贵的财富

韩松

同事闵捷的这部书,非常宝贵,均是她的一手采访,几乎涉及我们耳熟能详的、当代中国最了不起的文化、科技、社会名人,看一看目录所列,便很吃惊。闵捷从业二十年来,采访的这些人物,将近百位,包括冰心、杨绛、端木蕻良、季羡林、林毅夫、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陈逸飞、靳尚谊、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吴文俊等等,均享誉海内外。像这样的一本厚重而周全的集子,是我近年的仅见。

当然,以前,我就见她写人物,也爱读她的新闻作品,每次有如沐春风之感。我觉得,她的写作,有几个特点:一是采访皆有备而来,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一篇文章仅几千字,却能字句直达要害,抓住精髓;二是抓住了人物特点,轻重分明,详略得当,她笔下的,既是名人,也是普通人,事业所成,心智行径,七情六欲,感性理性,均跃然纸上,读来像观赏画作或电影一般;三是她的文风,性格鲜明,不落俗套,多用白描手法,又善抓细节,声彩俱备,文笔传神,朴素中有惊心动魄,细微处见大气磅礴。

而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篇目,又贯穿一个主线,或一种精神,一股浩然之气。所以真的集纳起来,较之单篇成文,又不一样了,成为一笔财富,不仅是作者给自己写作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或者是给这些人物的一个人生的大总结,更是给这个时代立传,成为我们巨大变迁的社会的镜子。所以,绝不是简单的几十篇特写通讯。闵捷访问的这一个个的人,实在是撑起了中国当代文明的脊梁。读罢这部文集,我是深感自卑的。这些人物,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冲突、战乱、外忧、内患、血腥、饥馑、崩溃、革命、动荡和灾变,坎坷不尽,九死一生,而在闵捷的描写中,他们的生命之花竟如此繁茂地盛开。这是什么原因呢?而我和其他一些人活在这个富裕安康的时代,却常常无聊或抑郁得要死。因此这部文集,可以回答很多久萦于心的问题。与闵捷书写的人物对照,我们更应该反省自悟,更应该振奋精神,更应该勇往直前。

因此,闵捷记录的,便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她达到了一个很宏大的目标。每一篇,可见她心存高远。每一篇,写不同人,却都在写同一个主题,家国情怀,人性自然,宇宙生存,生命之义。这也是她的作品,被中学教科书收入,沿用十年至今的原因吧。

闵捷出身于新闻世家,大学学习中文,研究生研习新闻,也到美国纽约大学留学过,中英文的修养都很深厚,还做过主流期刊杂志,做过传统报道,也做过新媒体。这样的经历和功力,是让很多年轻记者羡慕的。她是极有才思的,也是特别勤奋的。二十多年,我从未见她有一刻曾停下脚步、笔头、思考和追问。在我们这个部门,她其实并不是一线跑口的那种记者,因此并无很频繁地与采访单位和对象接触的机会,但她一靠真诚和热爱,二靠敬业与执着,三靠专业主义的精神,最终为我们奉献了这样的精神大餐。而她至今仍在笔耕不辍。这尤其在这个新媒体的时代,是很了不起的,十分难得的。

2014年底的上海踩踏事故后,我有一个感觉,就是那些在新媒体上传播得最好的报道,恰恰是记者用最传统的新闻价值观,深入一线、精致采访、认真提问、不懈挖掘而获得的东西,往往是长篇的深度报道而不是碎片化的花边噱头,是有角度和立场的文章,而某些天天高喊媒体融合的主流媒体,这次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糟糕。这里提出的问题,是让人深思的。我们常常以应付考核的态度来做事,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而只能是毁了人。

我觉得,在新闻这个“古老”的领域,总是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往后退”,把一些旧物,重新捡起。因此,这本跨度二十多年的书,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感谢闵捷。 Q5P2s1WVnDZq6hSr0Cz5c34LIkGsi9xSIR/tX3q/bAR3Mj2hZZggUUSJkoUZGiW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