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1815——1872年前后:宗教+商情

从唐朝进奏院状报开始到清朝中期之前的漫长历史岁月中,古代官方邸报、民间非法小报和民间合法京报共同承载着向各级地方政府、官员传报朝廷和皇帝的各种动向信息的任务,中国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直接给予了这种传播内容得以延续的土壤,乾隆以后一个时期,曾经是清代民间报房飞速发展的时期,它们所发行的京报曾经一度辉煌,为朝野人士所倚重,但没过多久就趋于没落。

清朝中期开始,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军中国市场,近代化的报刊也伴随经济的入侵而传入中国,这直接导致了相对较受欢迎的清代民间报房的没落和其出版的报纸走向历史的终结,当然,古代报纸的没落也有其一定的主观因素。

从内因上来分析,清朝政府对这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刊把关相当严格,要求其办报人员只能遵照朝廷条布于外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摘抄并转录,不得逾越这个标准范围,这样的信息传播范畴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从外因上看,则是兼有新闻、评论、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多方面内容,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大,新闻时效性较强的近代化新式报刊出现对其带来深深的刺激。在这样的情况下,为社会所倚重和欢迎的民间报房和报纸没能逃脱被淘汰的历史命运。西方近代化报刊的传入结束了清代官报和民间报房的发展阶段,为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

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始终贯穿在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入侵活动中。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已经开始酝酿,其创办近代化的报刊并不是为了给中国提供信息服务的,而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使之变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做舆论上的准备的。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城市由沿海转向了内地,外报在中国的发展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了内地。到19世纪末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美国报刊为主干,以上海、香港等为主要基地的在华外报网络,出现了一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主办的影响深远的中外文报刊。这些报刊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大量地发表各种经济情报、宣扬西方的十字架文化,为外国在中国的各种利益进行积极的宣传。

尽管外报最初创办的目的是列强为了经济、文化上的侵略做的准备,但从积极角度衡量,其传播的内容与技术等为国人自办报刊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开启了国人自己创办近代化报纸的先河。这种近代化的报刊,首先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以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为主要的创办者,这里仅选取其创办的以中国读者为受众对象的中文报刊来分析其传播内容较古代新闻传播的变化。

下表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主要的中文报刊一览表:

1.鸦片战争前
2.鸦片战争后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近代化报刊主要集中在宗教和商业两类性质的刊物上,故而这一阶段的新闻其传播内容也就集中在宗教精神和商业信息领域。

而这一阶段外人创办的近代化报刊,其传播内容缘何会集中在宗教和商业这两个领域,还需从西方近代化报刊的诞生背景及西方经济的发展来剖析。

影响新闻传播活动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政治制度、文化偏向、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传播技术等,但其中直接决定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程度的当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推动新闻事业繁荣的直接动力。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带动传播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的富足,如交通、印刷、经费、机器、技术等,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着教育的成熟,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使整个社会的联结变得更为紧密,彼此之间的互通和交流变得常态化,经济因素催生着客观世界的多种变化,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丰富的信源等。因此,伴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催生了新闻传播活动的繁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客观世界变动的信息都成为西方受众迫切想要了解的对象,因此,注重时效性、注重客观变动、注重知识传播、注重商业信息等,集新闻、言论、知识等于一体的近代化服务性报刊便在西方应运而生。但在由一批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带入中国创办发行过程中,为何宗教内容和商业信息便成为了办报传播的主角呢?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政治上处于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政权状态下,言论上仍然是由中央朝廷统一控制,公众尚不具备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继续在全国占据统治地位,信息互通和交流的各种物质基础尚不具备,其对信息的渴求程度尚不高,城乡闭塞、变化滞缓,群众文化水平低下,人们都是按照古老的方式生活着,和外部世界很少接触。

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人们习惯于接受朝廷想让大家知道的各种情况。但此时的西方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地需要走出去发展自己的原料掠夺地和产品的倾销市场,当时地大物博的中国自然成为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觊觎的对象。但是由于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原不与他国互通有无,这就直接将外国经济掠夺拒之门外了。但不甘心丧失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外人便采取侧面迂回之策略,在文化宣传上打开缺口,在中国创办免费的学校、免费的医院,拉近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外人当然没有忘记借助创办免费的报刊这一强大的武器来为经济侵略做舆论上的准备,并借助报刊来传播西方的十字架文化,以期达到在文化上奴役中国百姓,同化其民族信仰,使之成为西方真正的殖民地,所以外人在中国最初创办的报刊都是打着传播宗教思想的旗帜进行思想奴化的。同时,活跃在中国的西方各国商人,迫切地想要将各自的商品倾销出去,彼此之间自然需要及时了解和沟通船期、利率等商业信息,同时也需要及时了解中国民众的商业需求等,因此商业信息自然成为这时新闻报道不可回避的项目。

除了宗教和商情信息的传播外,此时的报纸也大量地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也有各种纯粹的知识性内容的介绍,大谈中西方友好,介绍各种道德修养,谈论言论自由等。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外报在中国的扩展阶段中,对言论和新闻信息的重视已经较为凸显了。像言论方面,《申报》每天均有一篇论说,且置于头版,往往打着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民众幸福的口号来发表,其论主张禁娼的,宣传修铁路、开矿藏等使中国更富足等。像新闻信息方面,开始出现客观变动信息的传播,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二期登载过一篇《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消息的全文如下:

月食

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蚀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此晚天色晴朗,呷地诸人俱可见之。

全文59个字,写得精练,很符合新闻文体的要求。

像《申报》特别重视猎奇性、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创刊之初,即公开征集可惊、可愕、可喜的来稿,刊登了大量谈神说鬼、志怪述异的社会新闻。但社会新闻中也有一些反映了社会实际生活中和下层群众的不平遭遇,如杨乃武与小白菜的连续报道等,很受欢迎,对读者关心的重大事件如中法战争等,则非常注重新闻的时效性,派专人到战场亲自采访,偶尔会利用电报来传送新闻,其时效性得到了保证。

总之,无论是何种性质,何种传播内容的外报,其创办的主观目的并非是服务性的,而是通过宣扬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高傲自大、敌视外人的心理,是要煽动中国底层舆论反抗清朝中央集权的各种限制政策,最终仍是为打开中国国门做准备的。但外人在中国创办的一系列无论是商业的还是宗教性质的报刊,客观上都为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化的报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拉开了国人自办报刊的序幕。 UJsn02HHiWt9LQLeGrl1PhwljaCl7Que8AkBmviDpUvxUu/AgVW/xs61l2CFey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