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传播内容的嬗变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这便是“5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 在传播活动的研究中,“说了什么”往往是受众关注的焦点,受到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同时更是客观现实所具有的广阔性所制约,个体的认知范围总是很有限的。在个体能够掌控的认识范围中,通过自身实践或者人际交往来获取一定的新闻信息,往往凭借个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对所接触到的新闻信息进行消化和理解。但是,当某些客观世界的变动情况超出了个体的认知范围和渠道,对其获取多数情况下就要依赖大众传播媒介,公众通过大众媒介不单单要获取一定的信息,而且对超出个人认识能力范围的信息,还依赖大众媒介进行专业化的解读以获得认识。无论是获取信息还是获取分析与解释,人们都期望通过对外部世界变动的了解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有时,这种信息的获取或许仅仅是作为相互间交流的一点谈资而已,但无论何种情况,这都离不开对传播内容的掌控。在传播活动的各种构成要素中,无论其形式多么创新,其介质多么新颖,也无论其手段多么独特,受众最终关心的仍然是传播的内容,传播内容是大众接触媒体的落脚点。

大众传播的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媒介的各种产品,如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音乐节目等。抽象层面来讲,大众传播的内容就是经过传播主体对各种客观存在经过符号化呈现出来的信息。人类生存在信息包围的时空范围内,在如此浩瀚的信息流中,一定阶段和一定层面上,人类能够认知、接受和使用的信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信息中,公众对它的认识和掌握又是有限的,获取渠道更多的是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所以,在这些有限的信息中,又经过大众媒介的选择最终呈现给公众一定量的内容,即传播内容,这三者的关系如下图:

然而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包含了新闻信息,也包含了电视剧、综艺节目等非新闻类型,本章重在梳理新闻信息在传播内容方面的演化历史。现代意义上对新闻概念的界定有多种角度,但无论是从报道时效上还是从报道角度、报道客体方面进行概括,都离不开新闻的本源,即作为一种事实来报道的规定,如老一辈新闻学者陆定一1943年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的:“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但事实这种客观变动的信息,在客观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受到新闻单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素的影响,更是由于一些事实本身没有必要传播的现实,决定了需要对客观变动进行选择,从而制作新闻成品进入传播环节。仅从新闻专业性角度考量,新闻的价值是其首要考虑的标准,即以其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为标准来判断其是否可以成为新闻,这种选择的标准也并非是伴随新闻传播活动开始就作为参照来指导新闻实践活动的。类似于新闻价值这种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执行标准成为新闻业务范畴上重点的研究对象,并开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之路,进入大众报业历史阶段是20世纪早期的事情,而非随着人类的出现便成为影响新闻制作的一些要素的。因此,在事实成为新闻进入流通环节的过程中,选择什么内容传播,是有标准的,也就决定了新闻的传播内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是在渐渐发生着变化的。那么新闻传播的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活动开始至今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呢?如果从新闻归属于信息这一范畴出发,那么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的。 vBILeF6nsRH743JuLK/8yPbK2HXGixQLASgxqc184eZodcxc3/dYp3PgUo7PPS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