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上海经济战线干群一心闯难关纪实

犹如一项浩大工程遇上了复杂的地质结构,1990 年的上海,困难、矛盾,几乎从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表现出来:资金、原材料、产成品市场、劳动就业……环环相扣,层层叠加,使大部分企业陷入重围。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困难和矛盾给上海经济战线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最广阔的施展身手的舞台。

组织起最能战斗的队伍

一封寄自数千里以外的工人来信,成为 90 年代上海工业战线的第一条新闻。

写信的是上海磁性材料厂普通工人劳民立。他在工厂极其困难时,受命去外省市催讨欠款。他不辞劳苦,沿途收集用户对本厂产品的意见和建议,连同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一并驰函厂长。他充满信心地写道,只要抓紧开发新产品,“市场大得很!”“不信乱麻斩不断!”

这封信,在上海磁性材料厂乃至整个上海企业界引起了强烈震动。这封普通工人的来信,竟成了全上海 300 万产业大军迎战困难的总动员。

受原材料大幅度提价的影响,全国同行业中产量最大、效益最好的上海牙膏厂出现了亏损。面对困难,全厂上下殚精竭虑,一条条合理化建议,一项项节约措施,一个个新产品的开发,在全厂各个车间似泉水般地涌现。据厂方粗略估算,仅职工提出的节约原料、配方调整等措施,全厂一年就可降低成本 1450 万元。企业,迎来了新的生机。

我们的产业工人毕竟是最有觉悟、最能战斗的队伍。人们发现,伴随着部分企业“头寸”短缺、产品涨库、机器停转、工人待工等困境的出现,职工中平时那种令人困惑不解的重实惠、讲轻闲的现象不见了,而种种动人场面和故事却层出不穷——

年初二夜晚,上海突然浓雾锁城,市内全部车船停驶。为实现 90 年代开门红,许多要到郊区上夜班的工人纷纷放弃节日之夜与家人的欢聚,提前数小时启程,骑车或步行赶往工厂,汇成了一支动人的雾中夜行大军。

为解决资金匮乏,工人们各尽其能。上海工业缝纫机厂 2000 台出口缝纫机因市场变化积压,200 万元资金无法周转。为救活资金,10 名青工主动到远离市区的成品仓库安营扎寨,苦干 10 昼夜,把这批产品全部改成内销牌号,解了工厂之急。事后,这帮小青年没多拿一分钱奖金。

重塑共产党员形象

“党组织拉着党员的手,党员拉着群众的手”。在上海百万产业工人迎战困难的阵容中,十分鲜明地展示着这样的队列。许多企业的党组织恢复了党员“三先”的传统:企业的重大情况让党员先知道,在党内先动员,组织党员先行动。

岁末年初,在上海四方锅炉厂,同时展开了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四个大战役,其中最关键的战役,就是赶制 12 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油田热采锅炉。这是该厂参与世界银行招标,战胜美、日等 13 家强手一举中标的产品,能否保质按时地交货,关乎企业声誉和市场前途。党组织一声号令,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以排头兵、主攻手的形象,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

厂长助理、共产党员朱今明,一个月的会战,他有 20 多个通宵泡在现场,困倦了就找个空着的会议室和衣打个盹,吃饭也由大病刚愈的妻子送来。油田炉车间共产党员盛承钧,放弃了自己晋升高级工的会考,钻进闷热的锅炉筒体内,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终于累倒在病床上,家人责怪他,他说:“现在是会战关口,需要我们党员去拼搏!”

共产党员的拼搏精神感染和带动了职工群众。油田炉车间青年焊工组织起“向共产党员看齐”的突击队,两人一档,12 小时一班,轮番向各种焊接难点冲刺。50天大战结束,全厂四大战役初战告捷。四方锅炉厂以强劲的竞争力,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到目前,该厂 1990 年的订货额,已超过计划产值 2000 万元。

曾几何时,由于“自我淡化、自我降格”一类主张盛行,在一些企业,党组织似乎若隐若现、可有可无了,党员的形象也有些暗淡甚至被扭曲了。

“在困难中重塑党的形象!”上海企业的所有党建措施和党内活动无不带有这种凝重而鲜明的色彩。

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当一家工厂的机器不得不停转、车间里突然宁静下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共产党员还没有走,他们拿起清扫工具,开始仔仔细细清除多年不及清扫的污秽,让工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转机的到来。

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由于企业清退计划外用工,许多苦活、脏活、累活没人干了。人们发现,最早顶上去的又是共产党员。随后,共青团员、积极分子也相继加入业余顶岗的行列。

上钢五厂 50 多岁的老共产党员钱顺友,在炉前奋斗了 30 个年头,去年上半年放弃了自己最后一次外出疗养的机会,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抱病坚持上班,最后默默地倒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或许,这些星星点点都只是照亮很小范围的烛光,但它们连成一片,唤起的却是金钱难买的信念、信任和信心。

扬起信心的风帆

中国有句老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振兴上海经济,需要一大批虎将。

朱明连,人称上海企业界的“巴顿将军”,在企业的危难之秋,他先是被派到连年滑坡的上海大隆机器厂,他率领全厂 6000 名职工苦战 8 个月,扭转了生产危局。还来不及分享初战告捷的喜悦,一纸调令下来,他又到有万人之众的上海重型机器厂走马上任了。在这里,抓劳动纪律,他自己每天早来晚走,外出还按规定开具出厂单;抓重点产品,他带头在现场 24 小时值班。在他的带领下,全厂干部职工硬是用自己的双手为企亚拼出了一个新局面。

今年的一、二月份,市府和各局机关的办公室出奇的空旷,局、处长们的留言牌上,所有的去向都是企业、企业、企业……

而企业内部又如何呢?在上海钟厂,厂长为搞新产品开发,把行李搬到了厂里;在上海硫酸厂,干部率先恢复了参加劳动的制度,规定干部参加劳动量一年不少于200 个工时。群众看到干部干得满头大汗,湿透了衣服还不肯休息,深情地说:“好传统又回来了!”

劳动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劳动本身。

在全国化工骨干企业的吴泾化工厂,厂长、书记就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攻克企业难点的对策——部分产品的市场疲软,他们灵活调度,长线产品前进行设备大修,短线产品全线开足;一些用户因市场变化不执行国家指令性合同,他们组织推销员一户户地去了解库存情况,争取用户,督促进货。由于他们提高了产品档次、降低了生产成本,开拓了国际市场:在许多化工厂的甲醛停产时,吴泾厂却仍满产满销。

这,就是上海经济战线广大职工的精神风貌。

这,也正是上海经济腾飞的希望之所在。

1990 年 3 月 20 日
合作者陈雅妮 8LY8o/bigzobRJ0EugHAx198mPvma7rMWynkPTPdNRI9tqwZy3lUaWvXx5bN+o8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