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海,国有工业资本大重组

目前,上海国有工业改革已进入最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阶段。在新组建的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实体性集团公司的推进下,国有工业正突破老体制的束缚,进行资本大重组,构造上海工业新的优势。

谁来重组国有工业资本

上海实施国有工业资本重组,是从改革传统管理体制、塑造国有资产新的运营主体入手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来,上海工业生产一直是以行业性的工业局按行政计划来组织运行的。1994 年,上海市决定从新老体制冲撞的矛盾点破题——改革上海工业管理体制,塑造国有资产运营主体,并确定从最老的传统工业纺织工业局和较困难的仪表工业局着手试点改革。市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纺织、仪表两个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探索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行政管理局转变为国有资产经营的控股(集团)公司,这是上海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新的思路。通过这一改革,使国资经营公司较好地摆脱行政局的管理模式,在职能上发生以下几大变化:

一是工作重点从原来单一抓生产经营逐步转变为抓资本经营;二是组织体制从原来按行政隶属关系逐步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并以资产责任为纽带,理顺控股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职责权限;三是从原来“一家一户”为主,逐步转变为通过大项目、大集团、大市场,开始向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空间扩张;四是考核指标从原来仅抓完成以产值为主的各项经济指标,逐步转变为以考核资产责任制为主的新的指标体系,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突破,从“老大难”开始

纺织行业一直是上海经济转轨中困难最大的行业,它拥有 600 多家企业、37 万职工。过去行政局难以开展资产调整,企业结构调整难度相当大。然而,上海国有工业资本大重组就是从这个“老大难”开始的。

上海纺织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成立后,迅速展开对原体制的改革。他们将原来 19个行政性公司改制为 14 个有限责任公司,在产业结构、资源优化配置、国资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全行业调整。两年来,他们通过兼并、破产、关、停、并、转 154 家企业,占全公司企业数的 1/3,其中 96 家企业已经销号。公司内部有 90 块土地得以置换。

同时,全行业通过国有资产的逐步重组,展开名厂、名人、名牌的“三名”战略,集中力量打响 20 种著名品牌,使上海纺织著名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著名品牌的生产、经营能力越来强。上海三枪集团的主体企业——上海针织九厂,先后兼并了针织一厂、二厂、十七厂、统益袜厂、百达针织厂等,很快成为全国有名的大集团企业。

仪表行业也同样取得了调整成果。

纺织、仪表两大行业改革试点的成功实践,证明国有工业资本重组的改革思路是可行的。于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加速这一改革步伐,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将原来隶属于政府序列的机电、冶金、化工、商业、建设等 17 个生产经营性管理局相继改制成为 16 个国有资产控股(集团)公司和实体性的集团公司,基本上完成了阶段性改革目标。

重组,向三个方面拓展

国有资产运营主体的确立,为上海工业进行大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上海国有工业资本重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动作,不到一年时间,全市工业资本重组从三个方面大规模展开:

一是国有资产从回报率低的地方,向高效益领域实行战略性大转移,资本、生产的集中经营迅速加快。

上海机床行业过去有几十家厂分布在市区,不少厂还占据着上海最好的黄金地段,但由于生产上各念各的经,优势难以发挥。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把市区的生产点集中搬迁到厂房空旷的上海机床厂,统一调整布局和产品结构,形成一个新的“机床城”,而在市区的生产点又通过土地置换,盘活存量,获得一批可观的改造资金,结果本来需要花三年时间,2 亿投资改造的老行业,如今只用 3 个月时间、3000 万投资就形成新的规模经济,显示了公有制经济在资产流动和重组中的优势。

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成立后,使原先一轻、二轻两个系统的 800 多家大小企业第一次开始捏成一个“拳头”,逐步向高效益的家电、食品、日化等优势产业集中,使国有企业的存量得到真正的优化和重组。生产“上菱”名牌冰箱的上菱股份公司,在轻工控股公司的推动下,迅速兼并、联合一批中小企业,形成了发展冰箱、空调、微波炉为代表的系列大家电产品的企业群体,企业的发展迅速上了一个台阶。

二是控股公司在进行工业资本重组中,突出培育大集团这个重点,“大上海、小企业”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

“冠生园”是一家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上海老字号食品企业,曾经遍布全国 12个省市和涉及工商诸行业,品牌响亮,产品受欢迎,但由于旧体制的束缚,“冠生园”被分割在各个行业,品牌优势无法发挥。新成立的国有独资的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以产权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的办法,把分别隶属于工业、商业、地区的上海三家跨部门、行业的“冠生园”重新聚合在统一的旗帜下,实现了冠生园统一字号的愿望。重新崛起的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为 33 亿元,利税总额达 3.5 亿元,并组建成“大白兔”糖果公司、“生”字营养食品公司、“天厨”氨基酸公司等 8个品牌公司。新公司雄心勃勃,准备投资 10 亿元,在上海及全国新开 50 家“分号”。

近一年来,上海工业、商业、建筑、农业等全市已组建成资产规模在 10 亿元以上的较大的集团有 50 多个,今年将形成 8 个年销售额 50 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是运用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以资产为纽带,进一步打破产业和区域间的界限,向郊县和长江经济带作为新的发展空间拓展。

处于居民区中无法施展的上海第五、第六、第七三家化纤厂,集中转移到星火开发区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成设施先进的上海化纤浆粕总厂,技术发展,规模扩大,现已形成年产 3 万吨浆粕的大型企业。目前全市已建成的 8 个工业小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 800 多个,中山环路内已有近 600 个生产点调整搬迁,共腾出占地面积 250 万平方米,“袜子城”、“食品工业城”、“药谷”等一批新型的现代化、集约化的工业园区正在城郊崛起。

一些著名大企业向长江流域及内地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强劲。生产著名品牌“白猫”洗涤用品的上海白猫有限公司,运用引进的外资以及白猫的品牌、技术、管理等无形资产投入,收购控股外省企业,去年已成功地收购了四川一家企业,组建了白猫四川有限公司,不仅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吸收了外省市的资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上海到长江流域投资的企业已达 45 家以上,而商业企业在国内布点已经超过 400 家,去年的销售额也达到 22 亿元。

资本大重组给上海国有工业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1996 年 8 月 3h25rcMRkgOGB3AtT2mUmUKfBOk+A/2gQiJAx5VGF6fNc08HDXQZm1JAwrSi3r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