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秋雨,把上海连日来的闷热一扫而光。然而 9 月 9 日这一天,上海企联大厦二楼会议厅里,几十台吊扇仍旋转如飞。
这一天,上海市经委、外经贸委、财政、税务、工商等 30 个部、委、办、局的干部,学习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实事实办,为企业现场服务。场内人声鼎沸,热气腾腾。
一大清早就赶到会场的上钢五厂副厂长何经,一见到经委主任蒋以任,就一屁股面对面坐下。他一边递上填好的征询表,一边就说开了:“上钢五厂去年销售额25 亿元,出口创汇 1000 多万美元,今年预计可达 1200 万美元,可至今没有进出口权。《条例》规定企业享有进出口权,我们厂该不该有?”
蒋以任说:“宝钢和上钢联手,进出口权应由集团来解决。”
何经急急摇头:“不行,不行。集团公司体制不知何时理顺,企业生产可不能等。现在五厂要买进口零部件和维修件、进口原料、引进检测设备,都要外汇,可申请外汇旷日持久,企业生产大受影响。”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蒋以任同情地说:“根据《条例》精神,像上钢五厂这样的企业应该享有出口自主权,但审批权不在上海,市经委一定帮助去争取。”他侧过头去请有关同志马上和何经一起到市经贸委具体商议办法。经过商谈,两委当场签字,约定 9 月 14 日下午“三堂”会审,并把意见立即上报国务院经贸办。何经高兴地说:想不到贯彻《条例》后,综合部门能这样快为企业解决难题。
瞻顾大厅,外经贸委“摊”前人群络绎。此时上海协昌缝纫机厂厂长陈国有好不容易挤到桌前。这个厂出口国外的电脑多头绣花机,对方要求迅速派人安装调试,否则要退货,但工厂申请人员出国的报告如石沉大海,眼看约期要过,怎能叫他不急?
顾不得客套,他劈头就向接待的同志发问:根据《条例》,我厂有外贸自主权,为什么出国的业务人员这么难批?
外经贸委处长助理陈菊芳听了陈国有的陈述,感到按政策这个厂的人员出国是应该很快批准的,估计问题卡在中间环节。她一边耐心解释,一边肯定地说:到国外安装调试设备,只要企业向外经贸委打报告,三天之内就予审批。陈厂长获此信息如释重负,满意而去。
据悉,市经委原来只安排百多位厂长与政府部门对话,然而今天到会的竟有 300多位厂长、经理,而且多是大厂、名厂。为什么这么多厂要挤进来呢?一位不请自来的厂长对记者说:只因平时政府部门与企业沟通太少,而一进机关,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态度就不像今天这样周到、快捷,说办就办。另一位厂长说:现在一些政策变更,企业往往不能及时掌握。显然,企业对领导部门传统的领导方法不能满足了,他们要求领导部门转变观念,不仅制订、掌握政策,还应创造更多的形式把政策“教”给企业,真正服务于企业。
咨询活动进行了 4 个小时还难以“收摊”。记者从一百多张征询表上看到,企业提出的问题涉及财政税收、会计制度、技改项目审批、企业领导体制、定价、关税等诸多方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市经委有关领导说:有些问题一下是难以解决的,有待改革的深化,有的等贯彻《条例》细则制订后可以获得解决,但也有些问题厂长、经理们完全可以解放思想,大胆依据《条例》去干,不能像过去一样靠上级来“指挥”。
看来,贯彻《条例》给厂长们也提出了新课题:丢掉“拐杖”,挺起胸膛来干!
1992 年 9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