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四

时光大步向前,城乡变化目不暇接。楼房越盖越高,机器制作的家具越来越新潮,越来越好看,传统的木工匠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历来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王东生不想丢了自己的手艺,也不会丢掉,正宗的香山帮传人,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不能就这样无声无息淹没在吴淞江里。

怎么办呢?只有变。这个世界,从来就是变化着的,变,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

十年前,王福全彻底撂下手艺,不做了。年轻时候奔生活,太用劲,落下了腰疾,一年比一年厉害,实在是做不动了,舍不得也没办法。好在儿子东生一身手艺不赖,上承下传,他的任务完成了,责任也尽到了。老祖宗的手艺,能不能发扬光大,只得靠小字辈了。

不做手艺,天天待在家里,没劲。王福全就去收旧货。废纸板、废塑料、破铜烂铁,都收。四周走一走,浑身通透。能挣多少钱,是另外一回事,家里也不缺这几个钱花,闲着,就会出毛病,四处转转,心里畅快许多。

人老了,爱忆旧。几十年走过来,经历多少事,面对多少人。过日子也跟吴淞江的浪一样,时高时低。高处好说,过到低处,又该咋办?跟爷爷学了木工手艺,是王福全这辈子最大的成就,要是没有这门手艺,这几十年的生活想都不敢想。

跟着爷爷的时候,做了好些老东西,雕的刻的都有,那叫一个精细,可惜在破四旧的时候,都稀里哗啦就处理掉了。和爷爷一起打的那条放鸬鹚的船还在,修修补补他弄过好几次。只要看见这条船,就会想起爷爷,想起小时候的时光、早逝的阿妈、得了麻风病的阿爸。要是没有这些波折,一家人的日子,又会是怎样呢?都说日子多似毛毛雨,细细一数,人这一生,光阴有限,还没过够,一下子就老了。

种菜、养鸡、养鸭、养鱼,王福全样样在行。好像忘了已是古稀之年,还在村里做了一段时间绿化临时工、干了一阵子保洁员。只要不闲着,他浑身都自在。唯一的遗憾,就是腰不好,发不了力。要是有副好腰身,抡一个时辰的斧头,一样气不喘、脸不红。要是那样,这日子,就更有味道!

前面多少代,王东生不清楚,从太爷爷到他,四代木工,一门手艺,真的是代代相传,他更有责任把这种老手工技艺保持下去、传承下去。只有这样,才对得住“香山帮”那些老祖宗,才不辱没他“香山帮”嫡传这个招牌。

有主顾,房子照盖,家具照做,王东生还学起了时兴的装潢。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只要手艺好,就有做不完的活计。万变不离其宗,有手艺,照样换一种活法。

王东生不光自己做,还联络一帮师傅跟他一起做,如今,小木匠不小了,也快到知天命的年纪,手下一帮人,造房子、做家具、装潢的活计,都干,他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包工头。

一晃,宝贝女儿都二十出头了。

女儿不止一次跟他说:“老爸,我跟你学木工,你把香山帮的木工技术传给我。”

王东生看着女儿,一边笑,一边摇头。

女儿问他啥意思,王东生一本正经跟女儿说:“你出门打听打听,哪有女孩子学木工的?”

其实,在王东生心里,一直记着“香山帮”的规矩,手艺传男不传女。就她一个宝贝,怎么好把手艺传给她?

亲戚替他支招,也是玩笑,“东生,你真该去注册一家公司,把你的手艺发扬光大。你这个手艺,不能废了。”

王东生还真心里一动。

过节的时候,王东生带着一家人逛逛古镇。一家五口,其乐融融。女儿一惊一乍,仿佛还是三两岁的样子。平时忙,不得闲。一家人走走老街,在廊棚里坐一坐,好得很。阿爸、阿妈很有些时候没来老街,看到老街上的景象,新奇得不得了,老小孩一样。

刚走上进利桥,一个穿蓝夹袄的中年船娘,唱着小调,摇着小船,从他脚下缓缓划过,船上的游客都在忙着拍照。

王东生心里一片涟漪。看着船越摇越远,突然蹦出一个念头,一定要趁阿爸还健在把造船的本领学到手,一定要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一定要让“香山帮”木工这块牌子,经久不衰…… mymtAww+3YySbBFYwAwmlqvC4xe8w9NHdCKsLixEKMb+bJwWIsd6jezzCqrpjk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