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超越自我

经济新区机关报《新区快讯》招考一批记者,柯大卫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告知叶青。叶青依靠扎实的功底,过五关,斩六将,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报社记者。

“终于梦想成真,祝贺你。”叶青应试成功,柯大卫由衷地高兴,并陪同她到报社报了到。

“谢谢你,没有你及时通知,我也许还没想到要报考呢。”叶青灿然一笑,感激地说。

“成功要靠自身努力,你努力了,而且具备了这个实力。”柯大卫赞许道。

“记者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职业,现在我只是拿到了入场券,基本还是个门外汉,不知道从何做起。”叶青谦虚地回答。

“多看,多学,多做,少说,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柯大卫提示道。

“以后要请你多多指点了。”叶青诚恳地请求。

“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许多东西我也不懂。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互相勉励,互相学习,共同努力吧。”柯大卫感慨万千地说。

“你遇到什么困难了?”看着柯大卫紧缩双眉,唏嘘感叹,叶青不禁关切地询问。

“唉,别提了,我现在是诸事不顺,处境困难。”柯大卫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把自己眼下的困境向叶青述说了一番。

“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关卡,越是遇到困难时候,越要相信自己。”叶青反过来开导柯大卫。

“现实如一团乱麻。我身陷其中,举步维艰,无能为力。”柯大卫一脸的无奈。

“人容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认为你属于后者。”叶青直言不讳地说。

“我现在自信全无,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商。”柯大卫懊恼地摇了摇头。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任何困难压不垮,任何力量打不倒的。”叶青进一步鼓励道。

“人是不一样的。”柯大卫分辩道。

“你哪里差?上大学的时候,你是优秀的,我相信你现在仍然是优秀的。”叶青语气肯定地说。

“谢谢你的高抬。”柯大卫感激地表示。

“任何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一帆风顺只是美好的愿望。也许我们前进的旅途沼泽密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目标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但是,只要不停下追求的脚步,我们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叶青继续给柯大卫打气。

“好吧,借你吉言,我再试一次。”柯大卫抬起头,看着叶青,精神一振,脸上露出笑意。

叶青的鼓励,仿佛给柯大卫打了一支强心剂。他逐步从消沉中走了出来,从零开始,虚心学习,勇于实践。一段时间之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大包干的政策效应释放殆尽,“三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一室受命搞一次专题调研。梁志亲自出马,并点名让柯大卫陪同。柯大卫表面不露声色,心里却十分高兴。

车子沿乡间公路一路疾弛,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稻田,新建的楼房。看着辛勤耕耘的水牛和汗流浃背的种田人,柯大卫心中不禁感慨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连续几天,他们深入湖西镇农村,与干部群众认真座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篇调查报告。完成任务的那天,镇里为他们举行了欢送宴会,书记、镇长亲自作陪。

柯大卫本来不会喝酒,但抵不住主人猛劝,终于在梁志默许之下端起了酒杯。宴会觥筹交错,气氛热烈,涉世未深的他不胜酒力,几个回合下来已经神志恍惚,坐立不稳,顺势滑到了桌子下面。被架回房间后,又翻江倒海,好一个呕吐。他不记得自己当时是怎样一副狼狈相,事后,虽然梁志没有说什么,但他心里却十分不安。有一天晚上,他梦见梁志正襟危坐,用手指着他的鼻子,大发雷霆:“年纪轻轻,如此不注意影响,不会喝酒,为什么非要端杯?!”他真想挨一顿臭骂,这样心里反而会好受一些。

“最近,区里准备正式启动盘龙湖周边地区综合开发项目。这是个新问题,工委、管委领导很重视。你拿出一段时间,专门搞一下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一份调研报告。”好像有意考验,梁志把柯大卫单独叫到办公室,再次给他安排了任务。

“主任,这样一个大题目,我能行吗?”经历了几次失败,柯大卫心有余悸,于是惴惴不安地问。

“只要下定决心,树立信心,千方百计,尽心尽力,就没有攻不下的堡垒。”梁志勉励说。

“我担心搞不好,误了事。”柯大卫补充说。

“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我相信你能写出一篇有份量的报告。”梁志再次鼓励道。

“那好,我努力争取吧。”话已至此,柯大卫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柯大卫骑着单车,游走于湖区和有关部门,虚心向渔民和专家请教,多方征求意见,收集素材,了解情况。

在区渔业水产局,他与水产专家和渔政官员们进行了座谈。

“柯同志,既然你是代表领导下来调研,那我就直言不讳,实话实说了。盘龙湖周边五公里红线是上几届工委、管委定下的,一直延续至今,一定不能改变啊。一旦突破,盘龙湖将万劫不复,永无宁日,损失的不光是渔业和生态,而且还会危及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柯大卫说明来意,一位须发花白的老专家言之凿凿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出这种馊主意的人肯定居心不良,为了个人发财,什么事情都干的出。”听说有人向工委建议开发盘龙湖周边地区,一位年轻的渔政官员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是明摆着的,如果从群众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肯定不会动这样的歪脑筋。”一位中年专家接着说。

“他们把河流和地下水污染了,现在又打起了盘龙湖的主意,真是造孽啊。”老专家浑身颤抖,声音沙哑地骂道。

“始作佣者,其无后乎?!”年轻官员同样气愤地诅咒说。

“简直是利令智昏,丧心病狂,他们这么做,天理难容。”中年专家随后斥责道。

“大家放心,我一定把你们的意见写到报告里去,给领导提个醒,决不能让那些人的阴谋得逞。”见大家群情激奋,怒不可遏,柯大卫赶紧表态,予以安慰,座谈会才得以继续进行。

结束了渔业水产局的座谈,柯大卫又来到区环保局,征求局长曲卫清等人的意见。

“这些年来,开发盘龙湖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但真要付诸行动,无疑于自找麻烦,自蹈覆辙。”听了柯大卫的自我介绍,曲卫清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说,仿佛所有情况都在其掌握之中。

“有这么严重吗?”柯大卫明知故问道。

“这件事区领导有没有成熟的意见?”曲卫清没有回答柯大卫的问题,转而问道。

“没有,如果那样就不用调研了。目前只是有人提出建议,区领导一时拿不定主意,让研究室摸一下情况,然后再下定论。”柯大卫如实回答。

“既然这样,我谈一下我的意见。从我们环保部门的角度来看,五公里的红线坚决不能突破,一旦开了口子,将会导致一场生态灾难,后果不堪设想。”曲卫清态度明确地表示。

“有人提出先污染,后治理,说什么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城市化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否?”柯大卫请教说。

“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谬论。我们搞现代化,为什么非要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先污染,后治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旦造成了污染,花费数倍甚至几十倍的精力、财力未必能把生态系统恢复到原状。无论从生态方面,还是从经济方面看,都得不偿失,后患无穷。”曲卫清旗帜鲜明地驳斥道。

“我赞成您的看法。不过,这可是当下时髦的理论。”柯大卫听后深受启发,随之支持说。

“时髦的不一定是正确的,问题是大家往往明知不对,却还要随波逐流,盲目跟从。”曲卫清态度坚决地评论说。

“我一定把您的意见带回去,只是不知道我们的意见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啊。”柯大卫感慨道。

“我们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力而为,至于大局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环保部门虽然是职能部门,但也要听命于地方党政。比如说,盘龙湖开发,如果工委、管委定了,我们环保局也只好网开一面,变通执行了。所以说,在现有条件下,要做到严格公正执法是十分困难的。”曲卫清深有感触地说。

“法治文化缺失,情大于法,权大于法,这恐怕也算是中国特色之一了。”柯大卫附和道。

这天,柯大卫来到盘龙湖边考察。他一边沿着湖岸行走,一边欣赏着风景。一眼望去,人工养殖使用的网箱依此排列,密密麻麻,把水面分割成零零碎碎的狭小区间。网箱之间,渔民们来回穿梭,正在忙着往网箱里添加食料。他正愁找不到人问话,忽见一艘出湖打鱼的机帆船急驰而来。不一会儿,船靠了岸。

“老乡们好啊。”见几个渔民从船上跳下,柯大卫主动走上前招呼道。

“好,好什么,凑合着过呗。”一位满脸风霜的老渔民低着头,用一双粗糙的大手从拖网中捡拾着为数不多的鱼虾。

“情绪不高啊,今天收获不够理想?”柯大卫登上鱼船,弯腰往船舱里瞅了几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到哪里找理想?过去几乎弹不虚发,网网爆满。现在鱼虾越来越少,在湖上转一天也打不了多少鱼了。”一位中年渔民看了柯大卫一眼,接过了话茬。

“我记得以前的盘龙湖鱼肥水美,是个聚宝盆啊。”柯大卫疑惑地问。

“这位兄弟,一看就知道不是吃鱼家饭的。贵姓,从哪里来?”中年渔民一边收拾着工具,一边不冷不热地问。

“我姓柯,是区工委研究室的干事。请问大哥贵姓?”柯大卫微笑着回答。

“我姓魏,叫魏正毅,那位老人是我本家的二叔,我们都是湖西村的渔民。”中年渔民回答。

“研究室是干什么的,都研究啥?干事是个啥官?”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好奇地问。

“少见多怪,我告诉你吧。研究室是专门研究人的,至于干事嘛,就跟部队里的参谋差不多。”一位年轻渔民嘻皮笑脸地回答。

“哦,我明白了,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这干事嘛,看样子跟参谋差不多。”中年妇女恍然大悟地说。

“你就损吧,嘴上一点不积德。”年轻渔民翻了几下眼皮,批评说。

“这有什么,实话实说嘛。”中年妇女振振有词地反驳道。

“这几位是谁啊?”柯大卫并不在意,只是好奇地问。

“别理他们,女的是我老婆,年轻人是我们村里有名的调皮鬼。”叫魏正毅的中年鱼民回答。

“魏大哥,现在湖里的鱼为何这么少呢?”柯大卫接着问。

“几千条船昼夜不停地穿梭拉网,有多少鱼抓不净?杀鸡取卵,掠夺式捕捞,用不了多长时间,连这些鱼尾虾米也捞不着了。”魏正毅气愤地回答。

“湖里没有了鱼虾,你们怎么办?”柯大卫关切地询问。

“没有办法,许多渔民只好承包水面,搞起了网箱养殖。这样一来,收入解决了,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湖水已经富营养化了。”魏正毅摇着头,满脸愁云地回答。

“看来,人工养殖也不是长久之计。”柯大卫插话说。

“是啊,只有实行人工放养和休渔制度,才能有效保护水质和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魏正毅补充说。

“目前看,形势不容乐观啊。”面对现实,柯大卫不禁感慨道。

“听说,有些人又在打盘龙湖的主意。真是利欲薰心、利令智昏,好好的一个湖迟早会毁在这些人手里。”魏正毅忧心忡忡地说。

“他们真要这样干,你们怎么办?”柯大卫问。

“怎么办?只有起来反抗,制止他们。我们世代靠打鱼为生,从小生长在湖区,决不允许他们把好好的家园给毁了!”魏正毅斩钉截铁地表示。

“你以为凭你个人的努力能行吗?”柯大卫又问。

“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去做,总会见到效果的。”魏正毅充满信心地回答。

经过一番认真详细的调研,柯大卫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很快撰写出了调研报告。在报告中,柯大卫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论证,力主对盘龙湖实施战略性保护,坚决守住五公里红线。

柯大卫把调研报告交给梁志。梁志看完后,只作了个别修改,就打发送交研究室领导审阅。报告经研究室领导签字同意,打印后分送给工委和管委领导参阅。

“阿弥陀佛,谢天谢地”,柯大卫胸中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次调研的成功,标志着他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为此,他有些沾沾自喜起来。直到这时他才明白,调研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而且需要过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对实际情况的把握。而此前的他,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又怎么能写出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呢?

在工作中,柯大卫逐步了解到,原来研究室内部人人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他的顶头上司梁志生在农村,从小家境贫寒,在建筑工地和车间当过工人。后来自学成才,进入机关,并逐步成长为业务骨干。

梁志经验丰富,作风严谨,不苟言笑,尤其对年轻人严厉有加。从一开始,柯大卫对他就心存敬畏。

有一段时间,柯大卫忙于工作,头发有些长了。梁志盯了他好几天,终于忍不住把他叫到办公室。

“大卫啊,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时时处处注意仪表和形象,不能过于随便。”梁志的几句话说得柯大卫如坠烟雾,不知所措。

“工作忙,也不至于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吧?”见柯大卫一头雾水,梁主任只好挑明道。

“哦,谢谢领导提醒,我今天就去理。”柯大卫恍然大悟。原来梁志一脸严肃,竟是因为这样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君命”难违。他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到街上理了头发。 WzGvZgP/0PpQqsHTY80RDHT4EltanB+fNxLKjkx1Ql4bR8fotsif98me9Z395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