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重点区域同步发展

第一节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2014年,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在闵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的指导下,以打造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平台为目标,全面推进项目工程建设、医疗投融资、园区运营筹划等各项工作。目前,医技中心、能源中心等项目已列入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并顺利推进,泰和诚肿瘤医院、万科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进入实质筹建阶段。作为虹桥商务区内重要的功能型配套项目,医学中心整体开发建设领先于国内二十余家同类园区,园区医疗资源和资金集聚效应逐渐显现,为虹桥商务区建设完善的服务配套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项目工程建设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围绕“抓进度、促项目”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发挥服务协调职能,聚焦在建工程施工和医疗项目报批,加快推动医疗项目筹建,全力推进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园区以“集约化”为发展导向,依托医技中心和能源中心两大核心功能平台,为入驻医疗项目提供集中式医技服务和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从而节约投资成本,提供资源利用率。自开工以来,医技中心按照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要求,严格抓好工程进度、质量控制、现场安全和文明施工,目前项目施工按照既定目标顺利推进,已经完成桩基和土方开挖,预计2015年底实现主体工程出正负零;能源中心经市发改委核准,正抓紧办理前期报建手续,预计2015年底开工。

二、协调推动社会办医项目报批进程

为帮助入驻医疗项目更好地理解国内行政审批流程的要求,医学中心主动对接,听取共性需求:一方面,定期组织召开医院联席会议,邀请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市环科院、市疾控中心、区公共服务管理局等单位提供业务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和市卫计委、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区规土局等部门沟通,积极争取行政审批部门的支持,协助推动社会办医项目报批流程。目前,万科儿童医院、慈弘妇产科医院、美莱白家美容医院、泰和诚肿瘤医院和鹰阁国际医院均已获得医疗机构设置批准,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肿瘤医院完成土地协议出让后,力争2015年开工。

图2-1

三、扎实推进园区市政配套建设

园区按进度、质量、资金控制要求,扎实推进园区市政道路的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园区市政配套设施。目前,已完成道路主体工程量的95%;下阶段,条件成熟后可进行工程竣工。

(一)医疗投融资

2013年12月,闵行区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评为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医学园区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以国资改革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市场化运作,以混合所有制推动闵行区社会办医探索。

进一步落实医疗项目融资到位。2014年内,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肿瘤医院、鹰阁国际医院等四家医院相继完成合资协议签署,项目投资总额近44亿元;仅一期落地的6个医疗项目就累计撬动约56亿社会资本(包括外资项目总额)进入闵行医疗服务产业,初步形成以少量国资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社会资本大规模聚合运作的多元投资格局,并以现有医疗项目为纽带,吸引了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新加坡百汇医疗、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国内外优质医疗品牌汇聚园区,为国际服务集聚平台的建设和品牌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筹建园区健康产业基金。在前期投融资基础上,医学中心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运作;2014年9月28日,与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筹建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健康产业基金,未来将以产业基金为募集平台,为园区后续骨科医院、大视光中心等专科诊疗中心提供融资通道,借力于社会资本进一步助推园区可持续发展。

(二)园区运营筹划

在抓紧开发建设的同时,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切实结合园区发展规划,从园区公共服务需求、第三方专业平台筹建、园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未来运营管理进行了前瞻性、系统性、探索性的思考。

1. 全面梳理园区公共服务需求

2014年内,委托专业机构启动运营期园区公共服务课题研究,费时半年开展市场调研,通过走访政府部门、园区入驻医疗机构、合作伙伴、公立/私立医院等40家机构,抽样访问60名境内外目标客户,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各相关群体对园区运营期公共服务的需求,为未来园区从建设期进入运营期后管理职能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依据。

2. 筹建第三方专业平台

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公共服务商业运作模式,将医生经纪、人力资源培训、支付及信息服务等作为切入点,邀请复旦医疗管理体系内机构等专业单位合作,开展第三方专业平台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策划。

3. 筹划医技中心运营工作

根据综合功能定位和布局规划,开展医技中心业态研究和整体租金测算,制定出合理的、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租金定价方案,为明年医技中心招商做好准备。

4. 启动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树立品牌意识,2014年内完成医学中心商标注册申请工作,注册类别包括医疗服务九大类,注册对象包括图形、文字以及图形和文字的组合,预先园区品牌筑起法律防护墙,从而有利于后续实施品牌宣传推广和经营战略的开展。

图2-2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 积极转变园区公司功能定位

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国资委的要求,园区公司功能定位由局部投资主体转变为园区主导推进主体,充分发挥企业融资功能,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运作,学习借鉴产业园区一级开发经营模式启动48亩商业配套开发规划。

2. 继续推进园区医疗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

继续抓好医技中心、能源中心的工程施工以及小市政、闵北路改建项目、园区配套环卫站、各医疗单体项目的报建工作,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控制。

3. 探索园区运营服务平台的构建

努力探索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方式,着手园区公共物业任务书和运营服务大纲的编制;在园区主体运营上思考医生经纪、人力资源、支付及信息服务等第三方专业平台孵化操作路径,努力寻找为各方提供增值服务的空间。

4. 启动医技中心招商工作

根据前期的业态研究和招商策划,实施招商方案,安排主要诊所、主要商业入驻商等的进场计划,做好物业管理方案研究及实施工作,开展医技中心的DNV或JCI认证工作,明确费用分摊模式等。

5. 开展医学中心二期产业及用地规划研究

按照医学中心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一期用地规划和项目引入情况,开展园区二期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空间布局、重点项目类型和规模以及用地详细规划研究。

图2-3

第二节 虹桥商务区东片区

虹桥国际机场作为我国重要的航空客货运枢纽之一,与浦东国际机场共同形成上海“一市两场”,对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后,形成了目前东西两个航站区、T1与T2两座航站楼、两条平行跑道的发展格局。

为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机场生产运行保障能力,提升服务水准与服务能级,启动T1航站楼的综合改造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与此同时,虹桥国际机场所处的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明确的上海重塑浦东-浦西两翼、实现国际化与区域化有机融合的重要区域,开发建设工作正在全面开展。

一、虹桥国际机场总体规划

上海市政府与国家民航局联合审批的《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明确指出,上海航空枢纽的总体定位是集本地运量集散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国内到国际中转、国际到国内中转)、国内中转功能和国际中转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复合枢纽。

根据这一总体定位,充分考虑上海“一市两场”运营模式,将浦东、虹桥两个机场作为一个整体来构建上海航空枢纽,同时有相对明确的功能分工:虹桥机场形成以国内点对点运营为主、国内-国内(D-D)中转为辅的基本格局,同时承担城市和地区通用航空(如公务机等)以及港澳台和日韩包机运营机场的功能,并保留国际航班的备降功能。

根据《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05)》和《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虹桥机场终端满足年起降3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 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进行规划设计。其中,T2航站楼承担年旅客吞吐量3 000万人次,T1航站楼承担年旅客吞吐量1 000万人次。

二、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区发展规划

T1航站区位于虹桥商务区东片区,是虹桥商务区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的启动区和总部型航空服务商务区的示范区,总面积(含T1航站楼)约16公顷,分为航站楼功能区、功能性开发区和站前区三部分。航站楼功能区包含航站楼、航站楼配套业务用房、航站楼贵宾服务等设施,使航站楼功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功能性开发区围绕地铁10号线站点规划设计商业、商务、会展综合体,是T1航站区活力与功能多样性的保障;站前区则以站前绿化广场为主体,组织大巴、出租车的到发停靠。

规划对T1航站区道路交通系统进行改造,包括对迎宾一路高架进行改造,与航站区高架连接;地面新增迎宾五路延长段、空港八路延长段、外环辅道等南北贯通主干道等等。规划同步对相关市政基础设施,包括排水、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进行系统升级改造。

三、本次虹桥T1航站楼改造有关内容

(一)改造前情况

目前T1航站楼由A、B楼组成,为主体两层局部三层建筑。航站楼建筑面积共8.2万平方米,现主要服务于港、澳、台、日、韩包机及低成本航空。由于历史原因,虹桥机场T1航站楼的设施现状,在设施容量、标准,结构安全稳定性,专业设施设备系统,空侧设施条件以及建筑立面外观形象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

总的来说,T1航站楼现有立面风格不统一,空间局促、设施不足,需要对主要功能区域进行改造。通过对原航站楼的改造与空间整理,达到设施集约配置、空间高效利用的效果。航站楼现有的固定登机桥、到达通廊等设施不能满足远期旅客吞吐量的需求,需要新建部分空侧设施。虹港大酒店已建成20余年,设计建造的标准较低,为改造后国际功能区的拓展,需对虹港大酒店进行拆除。

(二)改造后的情况

为符合虹桥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建设部署,保障虹桥T1航站楼持续安全、平稳运行,适应精品航站楼运营,提升服务能级以及推进虹桥商务区东片区创新转型发展,应抓住虹桥商务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启动T1航站楼改造工程,推进虹桥商务区东片区综合改造,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实现东片区“脱胎换骨”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带动区域整体价值的有效提升,这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造后T1航站楼的定位是将A楼改造为国际及地区航空使用航站楼,B楼改造为低成本国内航空使用航站楼。建设规模按照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国内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作为改扩建工程的目标值。

图2-4

(三)改造工程概况

本次T1航站楼的建筑改造方案包含拆除、新建与改造三个部分。

1. 拆除部分

拆除T1航站楼A楼中1964年建造的B段、1984年建造的C段;拆除A楼东侧虹港酒店部分;拆除A楼车道边1994年建造的A段二层屋面部分;拆除A楼2-6号登机桥固定端。拆除B楼二层靠近出发车道边的屋面局部。

2. 新建部分

A楼B段新建部分,A楼A段二层部分幕墙及屋顶,A楼东侧国际出发功能部分、办公部分以及地下的设备机房部分,A楼部分幕墙更新。

3. 改造部分

B楼中二层靠近出发车道边增加采光天窗,B楼中候机长廊北侧一层部分改造为远机位候机厅,AB楼长廊转角处一层的远机位候机厅改造为空侧用房,B楼空侧部分的幕墙拆除后更换幕墙以及增加遮阳设施,B楼的其余部分保留主体结构,装修和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四)改造施工期间的不停航保障

改造期间虹桥T1航站楼将继续保持运营。为此,不停航施工过渡期方案充分考虑改造过程对正常运营的影响,确保航站楼改造施工过程中继续保持T1航站楼的正常运营管理。

过渡期方案分为两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A楼改造,B楼内国际、国内同时运行,时间跨度为 2014 年 11月~ 2016 年 12 月;

2. 第二阶段 B楼改造(A楼改造完毕),A楼内国际、国内同时运行,时间跨度为 2016 年 12 月~ 2017 年 12 月。

第三节 西虹桥地区

以“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城市宜居”三位一体的城市作为发展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先进信息技术发展,将智慧城市建设和功能性平台打造相结合,加快打造一批体现普惠化的智慧生活、高端化的智慧经济、精细化的智慧城管、一体化的智慧政务的功能性发展平台,从而成为西虹桥商务区的智慧地标。具体而言,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加快推动国家会展中心、北斗西虹桥基地、中国(上海)网上国际贸易中心西虹桥功能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四大平台建设,促进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和功能提升,培育西虹桥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新优势。

一、区域重点项目

1. 国家会展中心

国家会展中心是中国会展业战略布局和上海“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单体和国际一流的会展中心,做大会展服务平台,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一是加快推进会展招商运营。依托中国国际汽车商品交易会首展,展示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品牌和形象。以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上海)工业博览会为基础,每年举办两届“中国博览会”,积极引进汽车工业、纺织面料、广告设备、医疗器械等各领域的境外专业大展,通过培育本市大型会展、引进国际知名会展,形成一批品牌、专业会展,形成常年展与短期展共同繁荣的格局。结合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打造全国领先、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网上会展。二是做长会展产业链条。以会展中心为依托,集聚国际国内领先的会展服务机构、展会公司、广告公司、制作公司等会展产业链相关的各环节优势资源,同时汇集世界领先的酒店、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各种配套资源,形成完善的会展产业链条,最大程度地放大会展产业带动效应。三是加强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运营和管理展会。重点推进智慧场馆项目和智慧展会项目建设,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配套观众登入系统、电脑查询系统等智能化网络系统,辅之以多媒体手机短信等多种通讯手段的应用,实现场馆各功能的协调运作,提升会展协同管理的水平。

图2-5

2. 北斗西虹桥基地

北斗西虹桥基地是上海市卫星导航产业重点发展的两大产业基地之一,做强北斗西虹桥基地,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一是加快推进“一核、两翼、两平台”总体框架建设。以技术融合创新为“核心”,以引进国内外导航位置服务技术骨干龙头企业群和小微创意企业群为“两翼”,以建设国内领先的专业基础设施和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国际化交流交易服务设施为“两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和产业服务基地。二是加快推进“四区融合”的基地发展空间布局。在空间布局上分为核心区、孵化区、总部区和配套区,形成相互独立、功能联动的 “四区融合”格局。核心区包括综合管理服务、数据、测试、验证、中心试验、中心实验室为内容的功能建筑群约4万平方米,孵化区包括研发办公、创意企业群约5~7万平方米,总部区包括国内外导航位置服务技术骨干龙头企业总部建筑约5~7万平方米,配套区包括休闲、接待、会议中心、专家宿舍、配套服务建筑约3~4万平方米。三是提升北斗西虹桥基地行业品牌形象。积极引进国际品牌企业,培育包括华测导航在内的2~3家具有影响力的北斗导航企业,协助入园企业在2~3年内完成包括OTC等在内的股权上市交易工作,强化企业引领和产业导入。积极争取由总装备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召开的“北斗应用推广部市会商工作会议”在西虹桥基地举行,做好会议配套准备工作,进一步强化北斗西虹桥基地的品牌形象。

3. 中国(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网功能区

中国(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网功能区是部市合作项目中国(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平台的网上国际贸易中心后台集聚区和功能集成区,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一是加快推动载体平台建设促进功能落地。采取“政府引导、盘活存量”的方式,积极推进近2万平方米的一期过渡载体设施建设,完善网络、电信等基础设施保障,落实办公用房安排,加快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引进中国(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网的建设和运营主体以及相关资源落户西虹桥。二是积极打造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产业园区。积极储备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导入电子商务生态链各环节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争取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院落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产业生态优化。重点推进洽谈中的铜、铝、铁三大类产品的电子交易中心、购物中心网上展示交易以及家具类消费品交易中心等辐射效应大、带动功能强的项目落地。三是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化服务体系,推动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和服务,构建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健全一体化电子支付体系,带动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图2-6

4. 金融服务业集聚区

西虹桥金融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是西虹桥商务区的有机组成部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一是积极打造“两个中心”和“两个基地”。紧密围绕贸易金融链条,构建贸易结算与支付中心;背靠强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优势的物流产业特色,打造全国最大的物流金融中心;依托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优势,建设特色金融数据与信息服务基地;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建设全国新兴金融基地。二是加快创新金融业态。依托自贸实验区改革红利,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人民币自由兑换、股权投资基金、对冲基金、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商业保理、民营金融、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新兴金融业态,积极申请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政策,构建符合金融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的高级别金融平台。三是与大型集团建立合作平台。与上海国际集团在共同启动西虹桥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共同建立合作平台,在土地开发、财务咨询、资本运作与市场培育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业务合作,重点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电子商务平台、物联网金融平台等三大创新型平台。同时,加快推进“国际钻石城”项目、落实与股交中心合作事宜、洽谈聚创投资“西虹桥总部商务园”项目,通过大项目落地和引领,形成金融企业集聚。

二、区域对接联动

《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明确,大虹桥首次纳入15个市级商圈的新版图,西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区域之一,将对青浦区的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青浦区面积668.54万平方公里,近期内西虹桥商务区的辐射区域将主要影响青东地区,继而发展成为有效联动青东地区的核心纽带;长期来看,西虹桥商务区的辐射范围将扩大至全区,“东翼会展”的繁荣必将大大带动和提升“西翼旅游”的快速发展,最终发展成为青浦区“西翼”和“东翼”有效联动的核心纽带。

1. 对接重点内容

通过对接将会统筹布局区内社会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青浦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发展以及城市一体化发展,进而提升周边区域的整体品质。对接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政策对接、交通道路规划与建设对接、城市建设规划、社会发展环境对接、产业发展规划对接等五大方面。

2. 对接途径

(1)交通道路规划与建设对接。加强城区规划,统筹协同城区建设和管理,依托北斗西虹桥基地,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虹桥与青浦相关区域对接合作的先导。加快区内小交通与西虹桥商务区以及区外“大动脉”的连通,加强毗邻区域之间一般公路的连通,做到标准一致,按照相同等级进行改造;不囿于镇区的地理区划,从整个空间合理布局出发和考虑,积极争取上海市建交委、公安系统的支持,依托北斗基地,重点推进与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未来发展相匹配的智能交通网协调平台的构建和打造,实现跨部门的统一管理,积极打造成为上海智能交通示范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商务区的发展需要形成重要支撑;随着中博会的投入使用,未来会展区域内外的车辆道路压力、停车信息、人员流动流向信息将会骤增,应未雨绸缪全盘统筹,加强对停车位导航及管理、需求信息及时发布与接收,提高“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提高区域客户城市化水平体验的舒适度。

(2)城市建设规划对接。通过城市建设科学定位促进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结构的调整。打造一簇具有区域特色兼具建筑形态及功能使用便利的商办楼宇,加强信息化建设,围绕北斗导航,有针对性地集聚一批具有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企业;抓住徐泾镇从中心城区的拓展区向城市副中心转变以及大虹桥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公安部、交通部的支持,打造区域安防系统、智能商务服务系统、智能城市建设系统、全力打造知识社会环境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全方面实现和展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之“四新”推动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成果;抓住中博会建设和运营的重大机遇,积极助力北斗导航的行业应用领域的拓宽和市场推广力度,帮助其争取参与政府发包的相关重点项目和工程,树立企业行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成为青浦区现代都会形象的象征,城市活动的焦点,全面促进城区功能完善,着力提升青浦区城市品位和塑造城区品牌形象。

图2-7

图2-8

(3)社会发展环境对接。紧紧围绕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城市的战略愿景,着力跟踪大数据未来发展趋势,依托北斗基地产业前端、中端及后端强大的发展优势以及方案解决提供的便利优势,全力打造区域智慧城市生态链,推动城区智慧城市的新发展;加强社区管理对接,建立区域垃圾分类处理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实现社区卫生管理常态化制度化;与市公安局加强沟通和协作,按照城市管理建制,配备足够警备力量,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区域智能安保系统;加强西虹桥商务区与青浦区内各街镇在区域发展环境协同发展方面,尽快建立统一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医疗和教育资源的城市化建设,满足区内高端商务人群的需求。推动区域智慧城市的智能化与便捷化,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实现分类处理与发布,从而对包括环保、民生、公共安全、城市服务、会展服务、商务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居民和展商以及企业;加强区域环保项目的统一规划、环境信息共享、环境执法联合监管和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制定联合行动计划;在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开展全面协调和合作。

(4)产业发展规划对接。围绕中博会、北斗基地、网上国际贸易中心、金融四大发展重点,梳理会展上下游产业链、贸易链、北斗位置服务产业链,研究各个具体产业演化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重点剖析其中价值链中高端部分与环节,同时结合青浦区内各街镇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错位发展,合理定位;通过梳理会展产业链,深入挖掘会展产业及与之相匹配的金融、商务、商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产生的联动效应,充分放大会展产业溢出效应。在设计会展业会议休闲度假旅游时,积极将朱家角淀山湖、赵巷奥特莱斯等“西翼旅游”特色纳入其中,增强对区域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同时,丰富会展服务内容,实现区域可持续及共赢发展;随着个性化需求的逐渐增多,小额订单的“碎片化”逐渐成为新常态,应积极适应贸易产业链的大幅度调整与重构,各街镇精准定位合理布局;抓住新形势下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网上国际贸易中心加快区域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打造区域功能亮点,开辟新型城市发展空间。

通过四大方面的对接,发展与国际贸易中心打造高端产业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城市管理、市容环境、社会公共服务等,使之成为城区产业开发建设的坚实保障。大力提升区域市场需求和商务环境,同时要加强与虹桥管委会政策对接。

3. 对接的体制机制

尽快建立青浦区级层面的西虹桥商务区与青浦区相关区域的区域发展全面对接的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开发区和街镇的积极性,实现西虹桥商务区、青东地区乃至青浦区等功能一体化发展,在规划、体制、机制上深入推进“区镇联动”。因此,在西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西虹桥商务区与徐泾镇、华新镇、赵巷镇等青东地区的功能定位、功能配置等的衔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享机制,充分调动各相关街镇参与西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及运营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好其中的关系。

第四节 北虹桥地区

嘉定区江桥镇位于南嘉定、北虹桥、沪西郊。全镇面积42.8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37个社区。截至2014年10月底,常住人口27.58万人。

2014年,江桥镇党委、镇政府着眼大虹桥开发建设,主动对接、全面融入、扎实推进,一个与“嘉定南部组团”相连接、与“虹桥交通枢纽”相对接、与“上海中心城区”相衔接的北虹商务新市镇逐渐成型。

图2-9

一、产业规划进一步深化,发展布局更加清晰

2014年,江桥镇深入实施“三二一”发展战略,“三三一”产业布局渐次展开。

(一)“三二一”的发展战略

“三”是指发展定位上突出“融入大虹桥、立足北虹桥、建设新江桥”的“三桥”新蓝图;

“二”是指发展布局上突出“三带两轴”的“双丰”产业新走廊;

“一”是指发展目标上突出“宜居宜业的北虹商务新市镇”的城市新目标。

(二)“三三一”的产业布局

“三”是指立足曹安路、金沙江西路、吴淞江三大干道,提升打造曹安综合商贸带、金沙总部商务带、滨江文化景观带。

图2-10

“三”是指依托江桥境内三大市级产业园区,强势转型打造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新高地、上海总部经济和高端电子商务集结的新阵地。

“一”是指依托嘉闵高架的修筑为契机,建设“北虹之星”,打造江桥未来“产城融合”发展的城市核心。

(三)2014年工作推进情况

2014年,立足江桥发展实际,先后完成了郊野单元、吴淞滨江等重要规划,明确了江桥产城融合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全镇“三三一”的产业发展布局更加清晰,也为江桥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描绘了宏伟蓝图。

二、园区开发进一步优化,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为进一步发挥产业园区在北虹桥产业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市、区的统一安排,2014年启动了园区二次开发工作。

(一)建立开发机制

成立二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长、人大主席担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五大工作组,对口五大经济城,对应五大转型区域。

(二)做实基础工作

对全镇三大市级产业园区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召开部分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转型意愿。编制完成并上报园区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初步方案。

(三)启动试点地块

园区二次开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作为全市9233方案的首批试点镇,江桥镇坚持先行先试,在转型方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樱包装厂地块的转型升级协议已正式签订,四方锅炉厂地块正与漕河泾“越”界创意园管理公司洽谈当中。沈家祠堂周边和金园四路实施提升改造。

三、载体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能级更加提升

2014年,江桥镇载体建设突出传统园区与创意园区的联动发展,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三大市级园区与六大创意园区错位发展、共同提升,实现了江桥产业载体建设的双轮驱动。

(一)三大市级园区

1. 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19大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园区之一,也是张江科技园嘉定园分区。规划面积877.12亩,已开发280亩,已建商务楼宇80.5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约2 000家,2014年实现税收4.5亿元。

2. 金宝工业园区。属于上海市104产业区块,总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现状工业用地1.29平方公里。目前入驻金宝园区的企业有507家,其中规上企业27家,2014年完成产值108亿元;完成税收5.88亿元。园区内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有太太乐食品公司、荣威塑胶工业公司、先锋电声器材公司等。

3. 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江桥基地)。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园区经济城引进企业约740户,当年实现税收2.03亿元,其中用地的实业型企业11户,完成税收1.3亿元。

(二)六大创意园

1. 创意园区之一——张江高科技园区嘉定园(江桥)。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楼宇25万平方米,现有注册企业1 500余户,销售额88亿元,税收3亿元。

图2-11

2. 创意园区之二——亿达江桥商务园。项目土地面积约10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集战略性新兴泛科技类产业产品研发、展示、企业孵化、专业人才培训、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智慧园区。项目整体分为三期开发建设,一期着重开拓咨询服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孵化器、电子商务、影视后期等领域。二期、三期将重点拓展新兴行业领域客户。2014年9月19日,与亿达软件新城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约。

图2-12

图2-13

3. 创意园区之三——北虹桥电子商务智慧产业园。总占地面积51亩,已完成一期建设6.2万平方米。共分为五大板块:电商商家服务、汽车后市场相关商户、产品展览展示中心、园区B2C网上商场、车联网应用研究中心。

图2-14

4. 创意园区之四——四方锅炉厂地块。曹安路原四方锅炉厂占地54.58亩,通过引进漕河泾“越界”创意园运营方,打造一个集创意创业、休闲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目前规划修改当中,地块原租户已全部完成清退。

图2-15

5 .创意园区之五——时尚服饰创意园。位于万达广场南侧,占地152.06亩,目前已有拉谷谷、贝拉维拉、台湾巧帛等项目入驻。绿地集团将建造21万平方米的绿地创意大厦,重点为服装企业提供时装设计、创意展示、时尚发布、模特秀场和商务办公场所。

图2-16

6. 创意园区之六——北虹桥金融产业园。着眼培育、引进具有较好成长性的金融服务类企业,2014年7月已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落地的金融类企业8家(融资租赁2家、典当行2家、拍卖行1家、金融信息2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已落地的文信类企业10家;尚有20余家企业正在办理审批手续。

图2-17

四、创新创优进一步细化,企业发展更有效益

2014年,江桥镇加强对企业创新创优工作的指导服务,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不断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一)加快对接资本市场

2014年,全镇共有6家企业已完成股交中心E板挂牌,1家企业完成“新三板”挂牌。

(二)扶持企业创新升级

2014年,14家企业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复审)工作,预计到年底全镇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32家。2家企业成功申报了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13家企业申报了2014年上海市创新基金并获批,2家企业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创新基金;4家企业申报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并获批。4家企业申报了嘉定区产学研合作项目,3家企业获批。1家企业申报了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获得了嘉定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采购补贴。4家企业申报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家企业获得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家企业获三等奖。1人荣获嘉定区科技领军人才。另有3家企业申报上海市著名商标,2家企业申报上海名牌企业。

(三)加快淘汰劣势企业

2014年1~9月,完成劣势企业调整57户,腾出土地面积203.76亩、各类厂房面积77 290平方米,新引进项目4个,引进注册资金910万元。

(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

作为市政府2014年的一号实事项目,江桥镇高度重视锅炉窑炉改造工作。截至同年10月底,已完成锅炉改造18台,窑炉改造7台,分别占年度计划的85.71%、175%。 Nm9yvYp0H3bGk1hHr31Apc1Z2mkXPV3pNP8qUT4Uciac8KYE85S3ByQIIXPFrF2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