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鉴于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频发和灾难性后果,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其研究的焦点,目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事故灾难理论研究和事故灾难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1.2.1 事故灾难理论研究

现代事故灾难理论主要包括事故致因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风险分析理论一度成为事故灾难研究的基础理论。1994 年 5 月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减灾会议通过了“横滨战略”指出了加强承灾体脆弱性评估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建设全球“预防文化”,使 21 世纪成为安全的世界。1998 年我国通过了《中国减灾计划》 [14,15] ,对国家在 1998 年-2010年的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相应规定和计划。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城域灾害的影响因素、因素权重确定方法、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模型等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然而,风险分析对具体对象的研究结果虽然精度很高,但因在事故预警和应急实战中缺乏对事故灾难成因的规律性把握,难以发挥在应急管理体制中的作用。

事故致因理论作为事故灾难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后,是人类与各种工业伤害事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理论体系完整,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 [9,10] 。实际上,现代事故致因理论不但侧重于规避事故风险的规律性的研究,而且辅之以事故预警量化研究手段,对基于“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的事故诱因进行深入研究 [8,11,13,16] ,在积累经验数据基础上,调整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章、规定和规程,以达到规避风险,防控突发事故灾难的目的。基于此,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方面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2.2 事故灾难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1)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应急管理研究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迄今为止,应急管理研究的理论来源涵盖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社会冲突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灾害学理论、以及危机管理等理论 [17-20] 。理论分支繁杂,往往导致实践中特色各异,以事故应急管理为例,各国采用的应急管理支撑理论各不相同,加之各国国情的差异,导致事故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值得深入研究。

◆ 各具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

发达国家的应急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美国模式、俄罗斯模式和日本模式 [21-24] 。美国模式(包括澳大利亚、日本)的特征是“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俄罗斯模式的特征是“国家首脑为核心,联席会议为平台,相应部门为主力”;日本模式的特征是“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虽然这些国家应急管理模式各异,但研究表明,上述三种模式也存在许多共同特点,比如:行政首长担任最高领导,应急管理委员会或联席会议辅助决策,常设的应急管理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地方政府为操作主体等。

◆ 运作效率各异的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根据应急管理的生命流程可以将应急管理机制分为预防机制、准备机制、响应机制和恢复机制 [23,24] 。由于各国采用的应急管理体制各具特色,各国应急协调指挥系统的运行管理、指挥权的划分、应急响应基础、投资规模和编制等大相径庭,加之应急协调指挥系统采用的建设模式(集权模式、授权模式、代理模式或协同模式)不同,各国事故应急管理系统的运作效率也相去甚远。

◆ 历史条件不同的法制建设

国际上关于事故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由来已久,1986 年美国颁布了《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1987 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环保署、运输部颁发了《应急计划指南》。欧盟在 1982 年发布了《重大工业事故危险法令》,并与 1986 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1993 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 [23,24] 。2003 年以来,中国先后颁行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但由于历史条件迥异,各国的事故应急管理法制建设便具有了不同的解读。

(2)我国的事故应急管理体制研究主要是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展开的[22-26](如图 1-1,图 1-2 所示)。

图 1-1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图 1-2 企业应急组织体系

通过对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企业应急组织体系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缺乏系统完善的框架建构,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

由于我国的事故应急管理工作起步晚,应急工作也存在着领导不力、应急办事机构力量薄弱、指挥职能交叉、救援力量分散、应急投入不足、应急信息沟通不畅等许多问题。各部门及一些专业领域现有的事故应急管理领导和指挥机构设立的形式、运行方式各不相同,现有的事故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范围、包含的内容、划分的职责以及确定的程序也千差万别,且绝大多数可操作性差。企业应建立什么样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如何开展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尚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缺乏理论上系统完善框架的指导。

◆ 应急管理多从政府层面展开,忽视企业在应急管理中作用

政府在公共管理的主体地位是其他任何主体都不可相比的,但公共管理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大量的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都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都在基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基层干部、群众怎样应对突发事件,对于控制事态、抢险救援、战胜灾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慌不乱、镇静有序,按预案自救、互救,就可大大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就事故灾难而言,其不仅具有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现场在基层,还具有与其生产工艺、生产原料、生产中间产品、成品等息息相关的特点,这些特点只有企业相关人员最为了解。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企业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怎样应对突发事故将直接决定了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成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发生事故灾难的千钧一发之际,政府的应急管理功能会“失灵”,必须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企业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 应急管理指导理论偏颇,只重事故风险分析,不重导因规律探索

应急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的管理,而传统应急管理强调应急处置,轻于追本溯源,探索事故的前因后果,对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挖掘不够。应急管理不能形成长效机制,不能对完善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反馈。因此,在应急管理中引入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可弥补事故风险分析的不足,扩大企业事故原因的考察范围,将导致企业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放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科技水平等更为宽广的视域内进行研究,才可以探索出有效的事故应急规律。

◆ 应急管理研究存在学科、维度局限,视角过于狭窄

受传统的应急管理思想的影响,科研界的注意力一般都放在自然灾害方面,比如地震、洪水等事故的研究上。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应急管理的对象逐渐增多,如工业灾害事故、城市生命线、公共活动场所等等,对如此复杂的巨系统的研究应综合多学科知识,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公共管理等,研究视域的狭窄阻碍了应急规律的探索,综合多学科知识、多种维度、多视角的应急管理研究必将是应急管理研究的破题之径。 raMXyhezSs4sj7CmwQn6vX4Eny9RFGmr1oSgk+dR8c8dTMBHSYhxu2CR+vVYZj3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