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概念内涵分析

2.1.1 概念分析

(1)体制。根据《辞海》定义,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几个方面的总称 [29] ;而《现代汉语词典》对“体制”的定义则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 [30] 。据此,体制是特定主体内部的组织制度。“体制”,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从字面上理解,“体制”应该分为“体”和“制”两项内容。“体”是能够容纳一定对象的空间,“制”则是控制空间中的对象合理运行的方法与规则。因此,体制的形成不仅需要成立一个实体机构,更要有对实体机构的责任界定和不同实体机构之间的关系规定。

(2)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研究的历史相对短暂,目前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定义。2010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应急”的解释为:“动词,应付迫切的需要”,没有对“应急管理”的定义。

学者陈安、黄典剑等根据自己对应急管理的研究认识,分别对“应急管理”下过定义,如陈安认为,当前的“应急管理”已经与十几年前乃至上百年前的应急管理有了本质的差异。将如今的应急管理称之为现代应急管理,并提出现代应急管理的定义是为了降低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危害,基于对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测、应对、控制和处理。黄典剑认为,从宏观上讲,“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紧急事件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控制过程,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紧急事件,针对突发、紧急具有破坏力事件采取预防、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紧急事件的负面影响。“应急管理”可以概括为:针对突然发生的、具有破坏力的事件所采取的预防、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但按照 2006 年 1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3)应急管理体制。对于应急管理体制,学术界目前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31-33]

有的学者认为应急管理体制是与应急管理运作机制相并列的概念,忽视了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之间的关联。也有学者将应急管理体制看作是政府应急机构的设置,将应急体制的概念狭义化了。还有学者认为应急管理体制是一种面向突发事件的组织结构,没有用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学者黄典剑指出:应急管理体制是为保障安全,有效预防和应对事故,避免、减少和减缓事故造成的危害,消除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政府为核心,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与一般的组织结构有所不同,应急管理体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由许多具有独立开展应急活动的单元体构成。这些单元体既可以独立承担某类事故的处置工作,也可以由他们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更强的事故应对复合体,甚至可以作为国家和地域事故应急管理体制体系的一部分。从整体上看,应急管理体制属于模块化结构,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地域范围内的事故,快速灵活地构建起相应的应急处置机构。

从目前我国政府与各级官方网站得到的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即综合性应急管理组织、各专项应急管理组织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应急管理组织及各自的法律地位、相互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等。应急管理体制是一个由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机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日常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及专家组等不同层次 [34] 。显然上述有关应急管理体制的定义,都是从政府层面对应急管理体制的定义。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和全过程应急管理的思想,从广义上讲,应急管理体制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在应急管理中各项职权的划分,以及为保证应急管理顺利进行而在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规范化、程序化的处置方法和流程规范。从狭义上讲,应急管理体制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部门间职责的划分、应急性协调机制等等。综上所述,应急管理体制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在应急管理中各项职权的划分,以及为保证应急管理顺利进行而建立的组织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4)企业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

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目前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的企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违背人的意愿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危害的紧急事件。企业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是和紧急事件、意外事件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因此,有学者认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针对突发事件的特征,在事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以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达到快速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的目的。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象主要有三种,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是其中一种,称为企业生产事故应急管理。

企业作为生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预防主体和第一响应者,近些年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安全事故频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给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相关研究者和许多企业的重视。如:国务院、安监总局也纷纷发文要求企业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目标、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35-38]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中([2007]13 号)的描述,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企业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可以理解为,为了提高企业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害,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在企业内部成立的应急管理及其相关机构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应急部门间在各项应急管理中的职权划分,以及为保证应急管理顺利进行采取的各种规范化、程序化的处置方法和流程规范(或称应急协调机制),是企业应急管理的核心。

2.1.2 内涵与外延分析

“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综合,也就是概念的内容。由企业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概念可以得出如下内涵:

(1)建立企业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害,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生产事故往往因其破坏力大、涉及范围广,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跨部门、跨工种、甚至跨单位与地域调动资源,因而必须形成高度集中、统一领导与综合协调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实现资源的及时、有效整合,避免各自为政,确保政令畅通。为了达到及时有效完成事故应急管理,同时考虑应急投入与成效的最优结合,应急处置要坚持分类管理与分级负责的原则,即依据各级各类事故应急预案要求,由相应级别的应急指挥机构做出果断决策,具体处置。属地是事故发生的事发地,熟悉周围情况,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赶赴事发现场,有助于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无论发生哪一级别的事故,属地都要及时开展先期处置,以防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升级,与二次事故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给生命、财产和健康所带来的损失。

(3)具有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特征,各类事故有其孕育、发生、发展、转化的时间与空间范围,事故作为突发事件,其发生后,演进过程千变万化,应急管理者需要根据事故的发展变化来调整处置措施。

外延: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企业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建立的目的是及时、有效应对生产事故,而事故是意外事件或突发事件。由此看来,企业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其实质是对安全生产事故相关的突发事件或意外事件的管理。 EkkMqxeXk8yYsYSOrxtbu7pF1CbHVLUcz1FOBtQxNRctrSlpLvYcpEz7frhLqS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