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的具体特征及其本质

现阶段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具体表现为:农业还不够发达、农村还不够美丽、农民还不够富有。

一、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的具体特征

(一)农业还不够发达
1.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

改革开放后,政府在广大农村推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在短时间内使我国农业生产力得到了释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全面发挥,极大地促进和加快了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过去那种单纯的一元化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由过去单纯以粮为纲的局面发展为多品种全面发展的局面,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产品品种也越来越多,一方面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同时也丰富了人民的餐桌。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后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带来巨大的变化,但这种农村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的不足,也伴随经济的发展逐渐暴露出来,并且给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带来一定的阻碍。

首先,由于分到每一个农户手中的土地有限,很难单独兴建作为公用的农田水利设施,也不可能为仅有的几亩田去购买一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大型农机农具。因此,其在农业生产方面基本上还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而不能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来改变这种局面。

其次,因为农民有了自主权,其单纯为了追求高产、追求利益,无论其种什么品种,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农用生产资料,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市场上什么品种行情好就盲目去发展,结果就会造成产量过剩,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很难让农民增收。

另外,部分为追求高产,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包括在养殖领域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既破坏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基础,也污染了环境,甚至引发一系列食品安全隐患,这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况且,一些农业养殖所产生的排泄物最后又返回农田,再加上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土壤的板结、环境的污染,严重破坏了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给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当然,我国农用物资生产领域也一直在不断研发和生产生物型农药和肥料,以减少石油化学农业给生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农机设备厂商也在研发和生产适合我国小农生产的农机农具。但是,由于广大农民思想保守,且只注重眼前利益,很难接受成本较高的科技产品,致使那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新产品、新技术很难在大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采后加工能力不足,生产效率低

随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单纯以种植为主的一元化产业结构已经发展到现在的“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局面,加上我国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这也促进了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并且涌现出一批加工规模大、设备先进、管理相对规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我国农业“产业链”得以延长,在我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解决了部分农产品产量过剩的市场出路问题。当然,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虽然相较于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不难看到,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目前还存在现代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基本处于家庭作坊阶段,产品研发能力低、设备落后、工艺简单、管理粗放,而且多处于农产品初级加工阶段,加工出来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况且,多数企业远离农产品产地,原料采购过程中要经过几道环节,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再加上农产品从产地到工厂的运输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损耗,使加工出来的农产品成本过高,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获取更高的收益,企业生存压力巨大,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设备更新及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研发,进而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3.市场流通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秩序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搞活经济,逐渐推行了“政、经”分离的市场经济体制,替代曾经“管得过严、管得过死”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对市场的放开以及对农产品供给结构的调整,加上党和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政策扶持及投入资金的不断加大,快速推动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并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种形式并存的农产品流通局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流通体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并且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市场发展形势。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还不能有效地解决产销环节中存在的农户分散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已经建立起来的市场设施、交易方式等,还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与西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我国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流通环节衔接不畅、参与流通的环节过多、参与流通的人员结构过于复杂、层次过低,田间地头收购环节要靠农民经纪人;采后储藏加工环节基本都是靠当地小商小贩,且采后储藏加工设施设备落后,基本上都处于家庭作坊阶段;批发市场则靠商贩输送到终端,经常为抢夺市场地位而不择手段,各环节利益体为谋取自身利益,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运输、储藏加工费、保鲜、运输中介以及渠道服务”等各项费用居高不下,整个流通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损耗,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逐年升高。即使如此,参与流通各环节的企业和个人也经常出现亏损,造成了参与农产品流通的企业和个人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无序。

虽然终端消费市场相对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了大型商超、社区农贸市场以及近年来开始兴起的社区农副产品连锁,党和政府也不断推出一系列有助于推动“农、超”对接的鼓励政策,但是,在“农、超”对接过程中,依然存在“各流通环节相互衔接不顺畅、市场信息不对称、整个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已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

4.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目前,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参与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主要是零散商贩、中小规模贸易公司和小规模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与农产品流通的相对较少,而这些商贩、贸易公司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市场上供应的农产品,基本上都是从分散的农户手中收购并做简单加工出来的初级农产品,很少有企业直接参与到生产一线,按照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农产品。即使有部分投资者或企业开始借助“土地流转”政策,投资农业并发展工厂化生产,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诸多企业不仅难以发展高效生产,难以持续盈利,最终也都处于半瘫痪经营状态。因此,市场上的农产品多半都是质量参差不齐,可谓要品质缺品质、要标准缺标准,况且绝大多数贸易公司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缺乏农产品品牌意识,再加上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完善,流通环节过多,造成农产品成本偏高,致使我国农产品严重缺乏市场竞争优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加快,以及我国对国外农产品市场的逐步开放,西方发达国家优质品牌农产品开始对我国农产品产生巨大冲击,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5.食品安全问题较为严重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三聚氰胺、地沟油、漂白粉、苏丹红、掉粉块等等,这些问题几乎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必谈的话题。不过总有一些人认为这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而问题的实质并非政府监管不到位导致的。监管部门固然有责任,但是队伍有限的监管部门,面对庞大的道德缺失的造假大军又如何能做到监管到位?况且,如此庞大的市场,造假者很容易把自己隐藏起来,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当然,造假者道德的沦丧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因素更值得关注。由于广大农民对市场认识不足,科学种田意识不高,只考虑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收益而忽视了质量问题,进而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以及激素、抗生素等,给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还有极少数利益熏心的农民和不法商贩,把一些“病死猪、病死鸡”等产品通过不正当路径投向市场,这些问题往往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而难以管控的食品安全隐患。

6.信息化落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正在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渗透。而对于农业大国来说,一个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好坏,也是代表这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但是,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系统过于分散而不成体系、信息资源稀缺、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不够精准等一系列问题,广大生产者与经营者,特别是农民,对信息理解程度不高、很难有效利用等问题也十分严重。目前,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多以各区域政府为主导,相互之间存在不能很好地进行信息互动、信息共享等问题,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这也是导致中国农业不能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难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其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第一,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缺少组织化管理的农民分散生产难以建立良好的农业生产生态;第二,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因缺乏相关协调机制而不能统筹发展,进而难以形成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所需的“产业链”生态。

7.农业科学“教育、科研、推广”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农业科学“教育、科研、推广”方面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各板块业务基本上都处于各自相对独立、合作不够紧密的状态。农业现代化生产需要大量实用型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实用型农业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却更注重理论型和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导致农业生产一线实用型人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农业科研单位也同一线合作不够紧密,往往导致研发出来的农业新产品、新技术难以得到实际应用;农业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产品推广起来更是十分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思想保守,再加上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曾经给一部分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就更加不愿意接受农技推广部门的服务!

因此,我国农业领域并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产、学、研、推”体系也是导致我国农业难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在人才培养方面

目前,我国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集中在区域性农业大学、地方性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等。这些学校绝大部分都已经远离乡村而居于大城市当中,况且在我国几次对教育机构进行改革后,许多高校开始市场化运作,在此期间,许多高等农业院校出现不顾自身办学条件而盲目跟风的现象,都想把自己的学校建设成学术型、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并且更多的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应用教育,多科学教育而少实用技术教育,从而造成农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偏离社会需要。一方面,我国农业领域学术型人才相对过剩,而农村对这种学术型人才的需求却少之又少,况且很多人才又不愿意远离城市而深入农村,最后只能转到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实用型人才严重不足,企业和农村亟须的人才严重匮乏。

②技术研发方面

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多集中在农业院校和农业相关科研院所,这些农业科研院所本身居于国内农业科技前沿,能够较早地掌握国外农业现代科技的前沿信息以及相关研发理念,并将这些研发理念及相关技术、产品(农资、种子)转化为实际应用,这也是推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这些科学院所在自主研发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远离农业生产一线,且很多农业科研人员都来自于农业院校,从事的多是农业相关技术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些农业科研人员多数对农业生产第一线以及市场需求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造成很多科技研发与实际需要相脱节,许多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出来后与实际生产有所脱离,研发成果转化率较低,另一方面,虽然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许多硕士、博士工作站,但是,这些所谓的“硕士、博士”工作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些涉农企业为提升企业形象搞搞宣传罢了,包装宣传意义大于实际应用。

当然,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当中也有很多自己的技术研发队伍,而且能够从企业实际需求去着手一些实用型农业技术的研发,只是这些企业自身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一方面研发设备较差,另一方面研发人员的水平也无法与正规科研院所相比。因此,这些企业仅能研究一些较为低端的农业科技,而难以研发出“更实用、更先进”的农业科技产品,进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发展进程。

③在农技推广方面

多年来,我国农技推广部门在农业实用型新产品(农资、种子)、新技术推广方面,成效一直不是十分显著,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技推广体系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其实也不尽然。首先,从行业角度看,农技推广部门绝大部分虽然隶属于相关政府部门,而实际上其所从事的业务应该算是市场行为的一种,只是其市场化程度远没有民营农技服务机构的市场化程度高。但即使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民营农技服务机构在农业新技术、新产品销售过程中,也同样遇到推广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并非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而是以农民为生产主体的农业大环境,并未给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提供良好的农业生态。农民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思长远、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的保守思想,决定了他们很难接受他人推过来的任何事物和思想,即使有一定的诱惑也要思考良久而不得行动,这正是长期遗留下来的传统小农思想造成的必然结果!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深受传统小农思想影响的农业生产环境里,我国农业能够从过去落后的传统业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变,农技推广部门是功不可没的!如果说农业新产品新技术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是延缓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主要责任不在农技推广部门,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分散生产不能给农业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现代化农机设备推广及应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农业“产、学、研、推”机构未能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延缓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产、学、研、推”各自独立运行、自成体系,难以相互兼顾、统筹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分散的生产经营环境以及割裂的产业链系统缺乏良好的生态,不能给“产、学、研、推”各单位创造良好的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的空间。

因此,如何促进农业产业链与“产、学、研、推”实现一体化统筹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8.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

产融结合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作为一个产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依靠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实现金融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多年来,尽管政府坚持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业务,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农业产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略显不足。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业务当中,占比较多的主要还是农民小额贷款,而这些贷款对于农民而言尚属杯水车薪,除了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之外,这些贷款很难被用于购买与农业现代化相匹配的农机农具,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另一方面,涉农企业因为金融意识淡薄、企业管理粗放、诚信度不高、骗取贷款抽逃资金等现象导致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甚至有部分企业因为不能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便通过各种手段占用农民的小额贷款。这些企业一旦出现经营不善的状况,农民的权益便会丧失殆尽,这也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正是因为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破坏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金融机构也就更加难以将资金投放到农村市场,致使我国农业产业很难与金融机构实现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二)农村还不够美丽

绵延 5000 年的中华文明起源于农村,发端于农业,可以说亘古至今的农耕文化或者说农村文明是构成中华文明的基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而失去了这块基石,古老的中华文明也将不复存在;失去了这个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将失去意义。因此,推动我国农村文明健康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定位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十二个字完全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整体布局。

全国各地相继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文明示范村,农村基础设施有所增加。但是,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曾经古老而优秀的中华农村文明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耕文明,也开始渐渐衰落。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曾经一直保持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被石油化学农业所代替,曾经美丽的农村生态环境被污染,曾经温馨淳朴的熟人社会变成冷漠寂寥的半熟人社会,人才流失、青壮年劳动力逃离,农村“空心化”变得愈加严重,封建迷信思想死灰复燃等等,这些都是“三农”问题当中所暴露出来的农村社会发展问题。

1.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扩大

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其主要包括农民的生产生活、文化需要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物质生活条件上有了明显的改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现在已经不再是满足如何吃饱的问题,而是对如何吃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抑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民单纯依靠农业生产难以实现增收,这就造成农民如何吃好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外,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大一部分农村还依然存在“小病忍、大病扛”的现象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再有,就是我国农村教育成本上升,将许多农村孩子拒之门外,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学校条件差,优秀教师流失,使得农村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缺乏,导致农村教育跟不上。这些问题都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物质文明做基础,也将影响到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还有待改善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政治文明的发展,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从以人民公社化集权治理体制到以村民自治治理体制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农村内在文化的制约,致使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中还存在“法律制度的缺陷、村民政治参与不规范、受部分外部力量的干预以及部分封建思想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农村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因此,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治理当前阻碍我国农业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法律制度缺陷,加强农村政治民主生态环境,规范并鼓励村民参与民主政治以及乡村事务,加大力度打击外部力量对农村民主政治的干扰,强化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加强

农村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构建农村良好社会风气、打造农村和谐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基本工作人员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上有偏差,只顾搞经济建设,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舍不得投入,教育资金不足、教育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不好等,再加上广大农民对精神文明建设理解不到位,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最后便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正是因为基层工作人员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的这种错误思想,导致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到位,而封建思想残余又在广大农村死灰复燃,封建习俗泛起,盖房看风水、出殡也要看风水、生病不找医生反而求神拜佛,这些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影响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另外,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催生了农村居民的攀比之风,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等等,处处要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体面,结婚彩礼一年比一年高,进而使部分农村家庭背负上沉重的包袱,给家庭矛盾埋下隐患,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有就是农村传统美德也开始受到各种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冲击,使广大村民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与文化认同有了新的变化,农村开始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这些封建腐朽思想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轨道。

因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并加大农民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投入,组织多种形式的村民集体性文娱活动,同时多拍摄有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题材的电视、电影,然后在广大农村采取露天形式播放,组织村民一起谈感想、讲感受,进而加强思想宣传工作。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村民代表参观一些“农民比较富裕、精神比较高尚、思想比较进步、村容比较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样板,让村民在视觉上产生巨大冲击,以此激发广大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激发村民能够积极参加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4.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待提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其意义非同寻常,极为深远。而对于广大农村来说,能否保持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也同样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部分,正所谓:“中国要想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并积极推动社会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社会环境质量与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然而,我们目前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依然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农村经济体制,一方面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农业产值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因为失去了组织化管理,广大农民在生产上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村民为提高产量获取收益,开始放弃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改之以石油化学农业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虽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但是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造成土壤的板结和环境的污染,严重破坏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环境和村民生活环境;另外,大规模的养殖企业不注重环保,大量牲畜排泄物胡乱排放,有些甚至不经腐化就用于农业生产,况且这些企业和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激素和抗生素使用过量的情况,致使牲畜排泄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这就造成原本可以有效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变成了污染源,给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再有就是,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直在有序开展,但是,还有很多村民不太注重自身生活环境,各种生活垃圾到处乱扔,各种生活用具随处摆放,这就造成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与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明显不相符。

因此,要想把农村建设得更美丽并且为“美丽中国”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下一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教育,提高村民农村生态文明意识,组织并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利用生物科技开展生态化种植,恢复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结合现代科技以及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最终打造一个村容整洁、村民安居乐业、精神富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为“美丽中国”添光加彩。

(三)农民还不够富有

无论是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还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没有良好的物质文明作基础,这几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农民不富,谁说什么都没用,农民不富做什么都不会有积极性,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农村的现实环境。所以说,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国农村文明建设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的一环。

目前,我国城乡人口比例尚不平衡,农民占比依然较高,而农用土地资源有限,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农村经济体制下,分到每一户农民手里的土地资源有限,而每一块土地的产出更是非常有限的。从当前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上看,现有的技术条件已经将农业亩产推到了顶峰,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仅仅依靠有限的土地实现增收则是非常困难的。另外,由于我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被石油化学农业所代替而变得十分粗放,且分散的农户又很难投入资金购买一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现代化机械设备,这就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成本过大,再加上广大农民生产缺乏标准,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导致其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不高,价格上不去,最终农民很难通过农业生产实现增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农民近年来家庭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最快的仅仅是农民出去打工实现的,而依靠农业生产增加的收入却十分有限。

另外一个导致我国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主要还是广大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过于保守,很难接受农业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况且由于青壮年农民因为靠农业增收困难而外出打工,而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人,这些老一辈农民思想更加保守,而且劳动能力下降,要想依靠农业生产实现增收则变得更加困难。

再者,由于农村的苦日子过得太久了,所以在广大农民家庭当中形成了一种思想:无论如何也要供自己的子女考大学进城,永远不要回农村。这种思想造成农村学子大量逃离农村,涌向城市,一方面造成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农村也失去了可以传播新思想、带动农民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生力军,农民思想就更加难以转变,农业现代化也就更加难以实施,农民增收也就更加困难。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农业落后、农村不美、农民不富”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及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而这恰恰是我国要走强国之路所需要解决的“四化”内容之一,只有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才能为我国的“四化”建设添砖加瓦,才能为我国走强国之路创造条件。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并将“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自 2003 年以来政府每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无不针对“三农”问题给出政策性指导意见,国家各部委、职能机构及地方政府也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并拿出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的发展,以促进农民增收。应该说,正因为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并给予诸多政策扶持,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才会有今天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因此,只有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三农”问题,为中国走现代化强国之路铺平道路。

当然,改革需要深化,但不能轻言改革,毕竟“三农”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也不尽相同,而且表现为多个方面。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化解“三农”问题,推进新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就不能仅从“三农”问题的表面出发,而是应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现阶段影响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从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背后的根本矛盾出发,进一步深化改革,才有利于从根本上化解“三农”问题,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的本质

从“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看,“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美丽、农民不富有”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且有着自身特定的逻辑。然而,有人说: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因为农民增收了就可以去消费,去建设农村精神文明。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因为农民增收问题本身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农民能否增收要看农业,而农业的现代化才是农民增收的根本。但是,当前纷繁复杂的农业生产环境和竞争无序的市场环境,并未给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创造出有利的条件。根据多年在农业与农村经济领域的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认为,在我国纷繁复杂的农业生产环境与竞争无序的市场环境背后,由两大主要矛盾构成:即“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中国农业提高整体竞争力与农产品市场无序竞争之间”的矛盾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力要求发展与农村生产关系中的部分不科学环节和有关因素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这两大主要矛盾的相互作用,制约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1.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中国农业提高整体竞争力与农产品市场无序竞争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经济已经完全由改革开放之前“政、经”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成为完全交给市场自我调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应该说,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经济尚未形成之时,政府对经济的放开,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来刺激经济发展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如此,彻底激发了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使我国农业与农村市场开始变得活跃,推动了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快速形成,并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与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农产品生产经营体系、加工服务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都获得空前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由市场调节的农村经济体系促使农业与农村生产经营者之间开始不断分化,相互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结果是:一方面,这种竞争是非理性的、盲目的,不是朝着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而是相互间都在为实现自身的效益最大化,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夺农产品当中本就有限的利润;另外一方面,各农业与农村生产经营组织,总是看市场上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一看到哪里有机会就“一哄而起,盲目跟风”的现象十分严重;再者,有些农业与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片面追求规模,盲目贪大,为大而大,大而求全;还有就是在各农业与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当中,广大分散于各个区域的农民在市场上完全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其根本无法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护自己的利益,增收也就变得极为困难。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得不选择降低成本,也就导致其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农民难以增收的恶性循环。

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外优质农产品大量涌入,已经使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但是,我国农业与农村各农产品流通组织之间却因为市场化而形成盲目经营和自由竞争,使我国农业逐渐失去了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整体竞争力。也就是说,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之间的无序竞争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冲击下,已经形成了世界一体化要求我国农业提高整体竞争力与农产品市场竞争无序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进行改革,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各农产品流通组织之间由过去的竞争走向合作,构建一个健康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及中国农业与农村市场经济新秩序,进而在“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指引下,根据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农产品,才能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并且在参与世界一体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农业生产力要求发展与农村生产关系中的部分不科学环节和因素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又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二者辩证统一于生产方式,生产力最终决定经营方式的存在、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则直接规定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不仅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的,因而,我们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一系列经济成果无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分离,使之前被管得过死的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也在这种开放的生产经营体制的刺激下得到全面提高,使得我国农村曾经被计划经济抑制的商品经济得以形成和发展,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工服务体系及其他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很快建立起来,农村市场经济体系也最终得以形成并快速发展。应该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分散生产,已经同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市场之间产生了矛盾。其集中表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分散的农户因缺乏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引导,造成生产的盲目且不规范,加上其生产方式的落后,致使农户很难生产出能够满足消费者所需要的优质农产品,农民增收也就变得困难。

也就是说,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追求要求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只有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才能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质农产品,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而促进农民增收。而我国现有的农村生产关系暂时并不具备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环节和因素,这就造成了落后的农业生产力要求发展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存在暂时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因素之间的矛盾。

因此,要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农业由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只有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暂时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有关因素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促使广大农民能够通过发展农业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此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总之,上述两大矛盾是造成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中国农业提高整体竞争力与农产品市场无序竞争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的外因;落后的农业生产力要求发展与农村生产关系中的部分环节和有关因素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的内因;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使得我国存在已久的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变得愈发复杂而难以解决。因此,只有通过改革调整并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中暂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有关因素,建立新的农业与农村市场经济秩序,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由落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方式转变,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及附加值,在促进我国农民实现增收的同时,也可以使我国农业能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M1ZysP2LGwstKtnwGPfeyVDwBiNAQsLn/tBxe+6p6b4vF340JXYHJOqQraOQ6b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