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友谊第一,运动中享受快乐

陈燮中在各种强身健体的运动中,坚持“友谊第一”的体育精神,在运动中享受快乐。他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关爱送给别人。

1. 千岛湖畔,师徒携手话友谊

2015年9月,陈燮中参加了杭州“春、夏、秋、冬”四季越野赛。每季30公里的赛程,全部是在山里跑,真可谓“跑山”。已经跑过“戈八”、登上启孜峰、在“格凸”挑战赛中率领团队勇夺冠军的陈燮中,“跑山”对他来说,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需要不断地跑,不断地锻炼,而在风景如画的西湖周围“跑山”,他可经历春天的花香、夏天的炎热、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寒冷,真是一项十分惬意的活动。

2015年11月29日,陈燮中参加了千岛湖马拉松。从清早起,就下着雨,天空灰蒙蒙的。这是他第一次跑“全马”(全程马拉松),心里不免有点忐忑。他身穿绿色冲锋衣,脚蹬白色耐克跑鞋,膝盖上戴了护膝,因为自我保护很重要。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的团队由十多人参加,其中有陈燮中的导师孔爱国教授。孔老师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上是高手,曾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优秀教学奖,而且在跑马方面也是技高一筹。由于平时经常锻炼,孔老师开始跑得非常轻松。但在跑到28公里时,他突然脚部扭伤,疼痛不已。为了不牵累队友,孔老师提出自己慢慢走。

如果自己单独向前跑,陈燮中可以用4个多小时跑完全程,但是,怎能置老师于不顾?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老师遇到困难,做学生的怎能临阵躲避?

复旦EMBA团队征战“千岛湖马拉松”,左起:卢厉斌、陈燮中、孔爱国、高飞

陈燮中毫不犹豫地说:“孔老师,我们一起走吧!”说完,陈燮中就与卢厉斌、高飞和孔爱国老师一起慢慢向前走。

陈燮中认为,在比赛中,名次固然重要,但是当名次与友谊、感情和信誉发生矛盾时,则友谊应该是第一位的。名次必须服从友谊。

为了减轻孔爱国的痛楚,他们边走边聊天,向老师请教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这样做以分散孔老师的注意力,减少他的疼痛感。

不知不觉间,他们跑到了比赛终点,总共花了5个小时。当陈燮中和卢厉斌、高飞高举复旦大学EMBA的旗帜,陪同孔老师走到终点时,周围的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陈燮中再一次践行了高尚的体育精神,也表达了自己“尊师爱教”的一片赤诚之心。

2.“戈友”接力,跑过风景拥抱爱

2016年10月15日,第四届“戈友西湖接力赛”在杭州市萧山区的湘湖举行。“戈友”是参加全球商学院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朋友的简称。自2013年以来,复旦大学商学院等全球各大学商学院的戈友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戈友西湖接力赛,以弘扬戈壁挑战赛不怕艰苦、勇于取胜的精神。冠名为西湖,是因为第一至第三届都是围绕西湖跑的,跑一圈7.4公里,比赛时间为6个小时。比赛的口号是“跑过风景拥抱爱”。

第四届戈友西湖接力赛的举办地杭州市萧山区的湘湖风景秀丽,被誉为西湖的“姊妹湖”。湘湖还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发掘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把浙江文明史向前推了八千年。湘湖城山之巅的越王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当年勾践屯兵抗吴的重要军事城堡。它不仅见证了“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而且保存了很好的古城墙遗址。湘湖还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故里。诗人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诞生在这里。

来自全国各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新加坡的23所商学院的55支队伍、300多人参赛。每队6人,两人一组,必须两人同时到达终点才能计算成绩。每队要跑14圈以上。

陈燮中(右)与王文婷(左)在比赛中携手并进

作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队员,陈燮中在这次赛事中与王文婷搭档,王文婷是浙江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全民健身运动的爱好者。陈燮中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而1995年出生的王文婷则是年龄最小的。这“老少配”能否跑出好成绩呢?队友们心里没底。

开跑后,陈燮中和王文婷就逐渐落在后面。因为王文婷是首次参赛,此前从未参加过5公里以上的赛事,不仅缺乏经验,而且缺乏体力。由于她穿的鞋子打滑,在刚开始一段比较平滑的路段只能慢跑,以免摔倒。跑过平滑的路段,眼看就要加速,不料王文婷在跑过3公里后感到呼吸困难,腹部阵痛,身心疲惫。她担心自己掉队会拖累整个小组的成绩,越是着急,腹部越疼,跑得越慢。这时她连打退堂鼓的想法都有了:让老陈自己往前跑吧,如果她腹部阵痛发作出现什么问题,岂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吗?!

陈燮中却安慰小王:“没事的,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们不追求名次,重在乐跑。”

这使王文婷十分感动,她按照陈燮中的指导,放慢步子,调整呼吸,实在不行就停下来走几步,休息片刻再跑。渐渐地王文婷找到了感觉,开始适应跑步的节奏。

然而,到了下半程,小王又出现新的问题,体力严重不支,几乎是无意识地机械地迈着步伐。但是陈燮中始终拉着她的手,边鼓励边指导,并肩跑到终点。

陈燮中和王文婷跑完一圈后,陈燮中就离开湘湖,赶去他的中学母校——余姚市泗门中学,参加毕业50周年聚会。陈燮中不仅是那次聚会的组织者之一,而且还出资赞助了这项活动,所以,老同学们都希望他一定要去参会。

快到下午四时的时候,陈燮中匆匆忙忙地从泗门回到湘湖。这时距离赛事最后一圈的出发时间只剩两分钟。只要出发,陈燮中和王文婷的成绩就可以增加一圈,全组的成绩也将相应提高。于是,队友汪青松等希望陈燮中能再跑一圈。队友们的愿望就是陈燮中的行动。他来不及换鞋和裤子,戴上计时手环,穿着皮鞋和牛仔裤就跑开了。

这时,奇迹出现了。上午还勉强坚持跑步的王文婷,现在却像只小鹿似的,匀速前进。陈燮中也未受到穿牛仔裤和皮鞋的影响,倜傥潇洒地跑动,简直是一幅帅哥靓妹竞跑的画面。

参加中学毕业 50 周年合影,右起:陈燮中、冯秀生、钱如新、吴桂英、吴华均、干炳辉

穿牛仔裤跑步的陈燮中(右)与王文婷(左)跑过风景,留下靓照

“老顽童”的真面目在陈燮中身上“原形毕露”

当他们两人手拉手冲过终点时,人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向他们祝贺。红日西沉,彩霞满天。湘湖秋日的晚霞仿佛也在祝贺这一对选手,他俩以勇于夺取胜利的精神和默契配合的跑步技巧获得了好成绩。

“陈燮中穿着皮鞋和牛仔裤跑湘湖”顿时被跑友们传为佳话。有些选手竟然慕名来看望陈燮中,想知道他究竟穿的是什么样的皮鞋和牛仔裤。

在颁奖晚会上,陈燮中和王文婷所在的团队取得了好名次。赛事组委会还特别授予陈燮中“机器人大奖”——一个会对话的机器人。主持人风趣地说:“今天,一个新的世界吉尼斯纪录——穿着皮鞋跑接力的成绩在湘湖诞生了!”

这次与王文婷一起参赛使陈燮中体会到,参赛选手身上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只要信任自己的合作伙伴,齐心协力,并积极加以鼓励和引导,就能取得好成绩。

距离参赛截止时间还剩两分钟的时刻果断起跑的经验表明,人生中好的机遇不是很多,但是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机会,也一定要用百分之百、千分之千的努力去争取,加以利用。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比别人更多的机遇和预想不到的成绩。 YTkn2kjQoGaEE4vdokfFlKbf6YUvYo1BCckLlTpWyxfc+Tx5Bz916DepOFwIdXce



八、“大漠飞刀”,胡杨林中献爱心

2016年10月23至24日,陈燮中应邀参加“扬子江航空杯”野行巴楚·2016大漠胡杨80公里双人越野挑战赛。这是第二届“野行巴楚”比赛,是上海市首个“运动援疆”项目,也是新疆地区首个大型户外长距离越野赛跑。赛事由上海援疆巴楚县分指挥部发起,新疆喀什市巴尔楚克县(简称巴楚县)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微爱公益服务中心、北京行知探索赛事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陈燮中在“大漠胡杨”越野挑战赛中欣喜若狂

组织这项赛事的目的在于探索“运动援疆”的新思路,促进多民族融合,带动当地体育运动有深度、较广泛地开展。比赛报名收入全部捐给“运动援疆·微爱巴楚”公益项目,用于巴楚教育医疗、民族文化交流、原始胡杨林生态环境保护及农村通信设施改善等领域。10月下旬陈燮中的日程十分紧张,既要去香港参加向香港城市大学捐款助学仪式,又要准备去纽约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正是巴楚赛事的公益特点,使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参加大漠胡杨越野赛。

1. 心系跑友,递杖相助

为期两天的80公里挑战赛,要求以男女搭档或两人一组报名。由于陈燮中报名较晚,他没能邀请到合适的女选手。但他幸运地邀请到了2016年中国业余马拉松成绩排名第一的运动健将周其祥,与他配对征战大漠。周其祥的绰号是“玩命”,在刚刚结束的2016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以2小时35分的成绩战胜非洲国家的黑人选手,勇夺季军。周其祥对人真诚和淳朴的品德在国内跑步圈里是一致公认的。

10月21日凌晨天还未亮,陈燮中从杭州赶往上海,与周其祥一起乘坐10点多钟的OH1255航班前往乌鲁木齐,然后又转乘去喀什的飞机。经过16小时42分钟的劳顿奔波,到晚上10点42分,两人方才到达喀什机场。

翌日,两人又乘汽车行驶300公里,用时4个多小时,下午五点半终于到达比赛制定的巴楚国际酒店。随即领取比赛号牌,参加选手点名报到仪式。陈燮中和周其祥作为搭档闪亮登场上台宣誓。他和“玩命”给自己的队取名为“大漠飞刀”,口号是“超越自我”。

23日,选手们乘大巴来到巴楚县叶尔羌河古河道不远处的下河林场——此次赛事的主场地。

叶尔羌河全长996公里,自西南流向东北,流经喀什等四个地区,是喀什地区的第一大河流。上游在山谷中蜿蜒而下,两岸陡峭的山峦上长满红柳和杂草,为牲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是交通十分困难。下游自喀群山以下,地势逐渐低平,河床由岩石、砂石、泥沙构成。两岸与一望无垠的平原相连,成为叶尔羌河的主要灌溉区。

关于叶尔羌河,陈燮中从当地陪同人员中听到了这样的一个美妙传说:在久远的年代,喀什南部昆仑山麓一个小村庄里有个叫叶尔羌的小伙子,从小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18岁那年,他的村里发生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庄稼枯萎,眼看就要颗粒不收。村民经过讨论,决定让叶尔羌沿着干涸的河床去寻找水源。叶尔羌非常感动,认为这不仅是乡亲们对他的信任,而且是他报答乡亲们养育之恩的时候了。

陈燮中(右)与搭档周其祥(左)在出征仪式上宣誓

叶尔羌走了一程又一程路,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两个月过去了,仍未找到水源,身上的干粮和水已消耗殆尽。又一座雪山横在眼前,他双手捧起积雪,以雪充饥。疲惫不堪的叶尔羌终于倒在雪野中,躺在软绵绵的积雪里。叶尔羌做了一个梦,梦见山上的积雪在烈日的照射下慢慢消融,形成一条小溪流向远方的村庄。他为此而突然惊醒,坚信这不是梦,一定存在这条小溪。又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走过九十九条山路。这时他遇见了一位满头银发、胡子齐腰的老人。叶尔羌鞠躬问道:“请问长者,您知道哪里有水源吗?”老人捋着胡子打量了他一番,微笑着点点头,从怀中拿出一个水葫芦对他说:“回村后,你要站在最高的地方,把葫芦里面的水倒出来,泉水就会喷涌而出。”

叶尔羌急忙返回村庄,气喘吁吁地往村后那座最高的山上跑。快要爬到山顶时,不料他的双脚被荆棘绊了一下,手中的葫芦掉落山涧。葫芦倒下的地方立刻冒出一眼清泉,但是流量很小。叶尔羌悔恨交加,纵身跳下山崖,融入汩汩的泉水。顿时,那眼清泉变成一条波浪翻滚的大河,流入农田,滋润庄稼,稻谷开始饱满,玉米变得粗壮,棉花长得硕大。

村民获得了大丰收。为了纪念叶尔羌,他们就给这条河起了一个英雄的名字——叶尔羌河。

听了这个传说,陈燮中心想:参加这个大漠胡杨越野挑战赛,不正是为了帮助巴楚县发展旅游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收入吗?于是,他感到特别兴奋。

10月23日上午,鸣枪开赛。102位选手“组对”起跑,从下河林场的原始胡杨林出发,沿着叶尔羌河古河道,向前奔跑。

这片原始胡杨林位于巴楚县城西南32.5公里处。胡杨林散布于叶尔羌河中、下游,河曲和河汊蜿蜒其间。北临西海湾景区,东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胡杨林面积41.6万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胡杨林分布区之一。常有野猪、野兔、黄羊、野鸡、狐等野生动物出没。

越野赛之际,正值秋末,胡杨林枝繁叶茂,一片金黄。这璀璨而精彩的世界啊,令人心醉!看着这些“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陈燮中再次被它们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所震撼、所鼓舞。是啊,树犹如此,更不要说人生!

陈燮中(左一)和参加大漠挑战赛的勇士们出发前合影

“大漠胡杨”越野挑战赛的自然环境

由于2015年陈燮中参加了七场山地越野赛,使右膝关节受伤,得了退行性骨关节病,他在跑步比赛中总是拿着登山杖,否则上坡就会比较困难。第一天开跑不久,他发现吉祥航空公司的一名昵称“小飞侠”的机长,由于身体较胖和平时缺少锻炼,脚起血泡,双腿疼痛,跑得很艰难。加之他未带登山杖,在上坡时显得非常吃力。陈燮中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一根登山杖送给了“小飞侠”使用,自己找了一根木棍代替,坚持前行。

在胡杨林中跑步的另一个困难是丛生的荆棘。一不小心,荆棘就会刺痛你的手或脸,也会把衣服挂破。虽无生命危险,但会影响你的跑路速度。

按照比赛规则,第一天赛程42.9公里,十个小时内两人同时到达即有效,越早到达成绩越好。陈燮中和周其祥相互鼓励,经过四个补给站和打卡点,来到第一天的终点——一片较大的胡杨林,在51对双人挑战赛中排名第36位。

陈燮中把登山杖给“小飞侠”使用后,自己使用的是树枝

23日夜晚,选手们在这片胡杨林里宿营。风力不大,小于三级,但是温差很大,从白天的最高气温22℃骤降到最低温度1℃。陈燮中睡在睡袋里还有点冷,半夜被冻醒后干脆穿上羽绒服,迷迷糊糊地熬过了后半夜。

10月24日早上,选手们开始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方向跑去。第二天跑步的难度陡然增加。一是沙尘弥漫,睁不开眼。二是沙坡连绵,速度减慢。遇见平坦之处,陈燮中并不发怵,因为右腿容易迈开。但是遇见沙坡,一踩一个坑,前脚刚拔出来,沙坑就填满了。一步一坑地前行非常累,上不去坡就会滑下来。

这时,陈燮中突然发现有一位女选手腿部受伤,经了解她叫安小乐。她手里没有登山杖,几次上坡都滑了下来。怎么办?自己很需要登山杖,没有它会很困难。但是陈燮中觉得这位姑娘比自己更需要登山杖,毕竟自己的经验比她多,毅力也比她强,因此他又慷慨地叫搭档周其祥把自己仅剩的一根登山杖递给了安小乐。

这就是陈燮中!患难之时总是首先想到别人,无私地帮助别人,而把困难和风险留给自己。本来右腿在爬坡时就会疼痛,现在没了登山杖就更少了支撑,陈燮中宁可自己手扶着地爬上陡坡,也要帮助跑友一起前进。他就是靠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凭着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向前行进。

在赛道上,陈燮中和周其祥遇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师刘晓明及其搭档、新疆乌鲁木齐马拉松协会秘书长熊书兰,四人一路拍照观景,交流经验,互相鼓励,使陈燮中忘记了右腿的疼痛,感到无比快乐和享受。

陈燮中(右)和周其祥(左)在沙漠中艰难地奔跑

跑友相遇在大漠胡杨,左起:刘晓明、熊书兰、朱静、陈燮中

这一天,“大漠飞刀”用不到8个小时的时间,跑完37.1公里的路程,成绩优异。两天的成绩相加,陈燮中和周其祥在80公里大漠胡杨挑战赛中以16小时完赛,在51对双人挑战赛中名列第21位。

当晚,越野赛组委会在因火山爆发而留下众多玛瑙的不毛之地——黑山举行颁奖晚会。陈燮中以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成绩优秀、助人为乐的三大优点,被授予“微爱巴楚公益大使”奖。

陈燮中发表答谢感言说,他的体会有两点:一是要善于坚持,在最困难的时刻要战胜自己。如能坚持,就能到达终点。如果放弃,那就到达不了目的地;二是要讲究跑步技巧,周其祥先生受过正规训练,在赛跑中陈燮中没少向他请教。陈燮中的技巧之一就是匀速快步前行,当别人在补给站稍事休息时,他却继续疾走,把前面拉下的路程和时间追补回来。

陈燮中把自己根据右腿患病情况而长跑的技巧归纳为十条:

(1)左腿发力减轻右腿的负担。

(2)右手摆动所产生的力量落到左脚上。

(3)小步快频,减缓冲击力。

(4)上坡手杖助力,下坡借势惯性前行。

(5)饮水小口多次,补充水分。

(6)所有补给站都不休息,争抢时间。

(7)避免右腿膝盖加重损伤,全程快步。

(8)始终匀速前进,节省体能,减轻疲劳。

(9)高低不平,走好每一步,防止双腿再受伤。

(10)享受美景,快乐越野,心灵在飞,人在飘移。

陈燮中(中)和周其祥(右)胜利冲过终点

2. 赠送毛衣,承诺“书屋”

除了参加大漠胡杨越野赛外,陈燮中去巴楚的第二个重要目的是在寒冬来临之前,代表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向巴楚县第二幼儿园赠送360件毛衣。

10月25日,赠送毛衣的仪式在巴楚县第二幼儿园举行。巴楚县教育局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刘桂章,县教育局副局长(援疆干部)杨晙,第二幼儿园园长李文华和巴楚县第六小学校长陈琴出席。他们对浙江省阳光教育基金会表示感谢,称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帮助将有助于孩子们过一个暖和的冬天,更好地成长。

陈燮中(后排右)在巴楚县第二幼儿园向小朋友捐赠毛衣

仪式之后,陈琴校长向陈燮中讲述了巴楚县第六小学整体规划的情况。在巴楚县政府和上海援疆指挥部巴楚分指挥部的大力扶持下,该校最近刚刚维修好一栋建筑面积2962平方米的教学楼、14间宿舍、14间办公室、可容纳360人就餐的食堂。教学楼、办公室、食堂、宿舍已全部改为地暖,墙面、地面贴上了瓷砖,校园路面也全面硬化。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900多名学生,55名教职工。但是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还缺少图书、报刊等读物。

陈燮中当即表示将在2017年参加“第三届大漠胡杨赛”时,向第六小学赠送一个“阳光书屋”,他返回杭州后将尽快筹措,把图书送到巴楚的计划落到实处。

陈燮中认为,把参加大漠胡杨越野赛、扩大巴楚对全国各地人民的影响、促进巴楚旅游业发展和向巴楚儿童们赠送毛衣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是他此次喀什之行的最大愿望。他为圆满完成这两件事情而深感欣慰。

陈燮中(旗帜的左上方)与巴楚县第六小学师生合影 YTkn2kjQoGaEE4vdokfFlKbf6YUvYo1BCckLlTpWyxfc+Tx5Bz916DepOFwIdX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