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对“行百里者半九十”的3种解读

1.3.1 3种解读方式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3种解读方式。

第一种是,完成一件事的难度,前面的90%占一半,剩下的10%占一半。

做一件事,什么时候才算做到一半?答案是完成90%。未完成前,尽量不要放松,尽管已经完成了90%,但接下来的10%完成起来依然有难度。有些人当看到事情已经完成了90%时,容易放松,认为剩下的10%自己能轻松完成。实际上,最后的10%完成难度更大,甚至需要花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如果你做过平板支撑,对此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假设做平板支撑1分钟,开始基本不会觉得吃力,到50秒之后,会有些吃力,最后6秒,胳膊开始发抖,越接近最后的时间抖得越厉害。坚持最后这6秒的难度,比坚持前面54秒的难度更大,这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剩下10%的难度比前面90%的难度更大。想要真正完成一件事,一定要坚持到底。

第二种是,定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做成更多的事。

在设定目标时,定一个更远大的目标,这样才不会浪费自己的能力。

以跑步为例,假设将目标设定为10千米,你跑完9千米后,认为剩下的1千米自己不用太努力就可以完成,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放松了,慢慢悠悠地才跑完。尽管你完成了10千米的目标,但你的真正实力并没有发挥出来。

如果目标是100千米,到90千米时,你并不会马上放松,因为接下来还有10千米,是比较长的一段距离,继续努力,才能抵达终点。最终也许你只完成了99千米,但相比于只跑10千米,你已经多跑了89千米。

换句话说,当以实际能力可以跑99千米时,你只定下跑10千米的目标,尽管目标可以完成,但跑89千米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第三种是,坚定地达成目标,100%达成。

坚定地达成目标,指的不是单纯地朝着目标方向去做,而是要100%完成目标。做一件事情,用一半时间,完成目标的90%,用剩下的一半时间,完成剩下10%最有难度的部分。

也就是说,假设定了一个年度目标,那么要在当年6月30日之前,确定性地完成目标的90%。不管你的目标属于什么类型,需要什么资源,在上半年都要拿到全部资源,完成90%,在下半年完成剩下的10%,同时准备明年的90%。换句话说,提前半年把接近90%的任务完成,7~8月进行收尾,在剩下4个月的时间内为明年做准备。今年提前开始做准备,明年上半年完成90%目标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如果按照“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原则进行训练,提前准备、做好计划、按照规划行动,你就不仅仅是为现在做准备的人,而是“活”在未来的人。在过去为现在做好了准备,“现在”在过去就已经确定,“未来”从现在开始发生。所做的事情在过去就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只需静待开花结果。就像平时吃早餐,并不是一边准备早餐一边吃,而是在过去做好了早餐,现在才坐下来吃。这就是在过去为现在做准备。

最理想的状态是,8月31日已经完成当年一年的目标,在9~12月为明年的目标做准备。在此后的时间轴上,你几乎都可以走在人生的前面,走在时间的前面。

1.3.2 坚定且确定地把事情做成

要坚定地把事情做成,而不是“可能”把事情做成。不要可能性,要确定性。

假设到了一定的年龄,一个人开始考虑是否结婚,为了把这件事做成,不要有可能结婚或不结婚的想法,而要确定自己要结婚。这种“确定”要做的事不是简单的事,不能在两三天内轻松完成,所以要尽可能提前做准备。最好能明确完成时间,是今年完成,还是明年。

确定性不会自然到来,需要努力追求。以跑步为例,你计划跑10千米,跑到9千米后,接下来可能跑完剩下的1千米,也可能停下来,跑不完10千米。这种情况叫可能性。而确定性,意味着这件事一定要做成,100%做成,而不是可能做成、计划做成。

假设距离达成一个目标的日期还有一段时间,但你发现时间太短,自己很可能达不成目标。为了保证达成目标,你可以调用大量的资源,或者进行资源置换,或者用钱换时间,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达成目标。重要的不是你花了多少时间完成了这件事,而是在做事的过程中,要确定自己100%一定能达成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把自己可以坚定且确定地做成事情当成一种基本方法。当你确定可以做一件事情时,就不要停留在可能的层面,一定要100%地确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以下3个前提。

·第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不能太小。

·第二,把事情做成,不是可能做成,而是确定做成。

·第三,在做事的过程中,完成目标的90%才是完成一半,剩下的10%难度更大。有了这个认知,你做成事的概率会更大,因为你会给剩下的10%投入50%的时间和资源,尽可能减少失误。同时提前为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走在时间的前面。

过去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随时开始,开始的时间可以是某一年中的任意一天,你可以随时创造自己的开始日。你的生日、纪念日、特殊节假日,都可以作为计划的开始日和结束日。某一天,对别人来说是普通的一天,而你赋予它意义,对你来说就是特殊的一天。假设今天刚好是你的生日,过完生日,就可以开始为明年的生日做准备。我们准备的不是实物,而是明年的今天,回顾过去一年自己做了些什么事情、成长了多少、进步了多少。

把“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一理论应用到人生旅程,为未来做准备,为老年生活做准备,意味着要在60岁之前赚到人生所需开销的90%。不管是转换为能力,还是转换为资产,都要达到这个比例。

转换为能力,是指60岁之后还有收入,这部分收入是非常稳定的资金流入,如退休金、保险、版税收入等。转换为资产,是指利用房产、股权、基金等资产,让自己有稳定的资金流入。比如,在年轻时,为了方便工作,在市中心购房,也生活在市中心。退休之后,不用工作,社交减少,搬到郊区,这里环境更舒适、适合养老。市中心的房子是资产,如果租出去,则可以有稳定的租金收入,这就是转换为资产。

通过能力和资产的转换,不断为未来做准备,创造未来生活。假设人可以活到100岁,在60岁退休时,离100岁还有40年。在60岁之前赚到人生所需金钱的90%,剩下的10%在60~100岁期间赚到,相当于用人生大约60%的时间,赚到所需金钱的90%。

把“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一理论用于目标拆解,一种方法是当时间已过去50%时,你要完成目标的90%,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你可以把目标具体分解到每一天要完成多少量。另一种方法是压缩时间,把1个月当成3个月来过。

比如,一个年目标,6月30日之前完成90%,剩下的10%在8月31日前完成。把剩下的4个月,也就是9~12月当成一年来过,这样1个月等同于3个月,在1个月内要完成3个月的目标量。原来一个任务计划需要用半年时间完成,如果从9月开始,就要到第二年2月完成。现在把1个月当成3个月,就意味着要在10月31日前完成。

举个例子,写一本书,假设现在是9月,计划明年6月30日交稿,期间有10个月,大部分人不会立刻开始写,会用2~3月查资料、做准备,一般到明年4月才正式开始写作。极少数人会觉得明年6月30日交稿,时间很紧,并从9月开始,每天拼尽全力去写。

如果你按照“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理论,把1个月当成3个月过,就相当于9月要完成11月的进度,10月要完成明年2月的进度,11月要完成明年5月的进度,接下来的12月肯定能交稿。把时间体验推进到极致,走在时间前面,提前完成任务。在剩下的6个月的时间里,你可以对书稿做优化。

“好好赚钱,好好改变”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如果打算明天改变、下个月改变、明年改变,不如现在就改变,为明年的现在做准备。 想做的事情就应该立刻去做,付诸行动,把想法变成确定性的存在。

1.3.3 持续稳定地做到

持续稳定地做到,是语写训练的基本要求。从培养习惯的角度来说,持续稳定地做到,也是培养一个新习惯的必要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大概率是做自己熟悉的事,也就是待在舒适区。一件事情做久了之后,你会很自然地进入舒适区。如果想要成长,或多或少就要在舒适区之外做事。在这种情况下,持续稳定地做到,是指把不太会做的事情变成会做的事情,把做不到的事情变成能持续做到的事情。

换句话说,要不断地探索自己不熟练的技能和不熟悉的领域,通过学习和实践,把它们慢慢地变成自己熟练的技能和熟悉的领域。学习很多技能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如游泳、弹琴、跑步、骑自行车、开车等。

以学骑自行车为例。在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们常害怕自己会摔倒。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学骑自行车多多少少是会摔倒的,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心里要有预期:

学骑自行车是想要骑好,骑车到想去的地方。越害怕摔倒,越感觉不会,越不踏实,越无法掌握这项技能。

实际上,摔倒后我们会发现,仅仅会受点伤,但不会太严重。有过这种经历后,我们爬起来继续学习,通常会顺畅很多,因为最坏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我们也就不怕了。

事实上,在学习技能时,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肯先花一些时间克服、解决,再继续学习,直到保持稳定,最后就能真正学会。

学习任何技能的过程都大抵相似,如果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始终无法掌握,就回头看已经掌握的技能是怎么掌握的。如果为了掌握一项技能,把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掌握后也可以回过头来看,就有可能提升原有的能力。持续稳定地做到,可以把原本很费力才能做到的事,变成日常能轻松驾驭的事。

学习技能或培养长期稳定的习惯,能否持续稳定地做到,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可控性比较高,其中个人品质是关键因素;另一种是以环境为中心,可控性比较低,个人容易受到影响。当做一件事时,我们最好能完全以自我意志为转移。如果这件事做或不做,都完全由“我”把控,且“我”能自主完成,不需要依赖外界,那么这件事持续稳定做成的概率会更大。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必须要外界的配合,就要协调好外界的影响因素和自身因素,进而持续做这件事,但很少有人能持续做很久,因为外界影响因素的变动比较大。

可以把事情做很久的人,大都是养成了习惯。哪怕环境再不佳,只要保持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持续稳定地做到,是一种品质,它能够让我们应对未来的不可知。当下社会也越来越需要这种品质。我们要心怀期待,相信未来会更好,也要学会如何应对最坏的情况,把风险考虑清楚,并且为之做好准备。持续稳定地做到,也是在最坏的情况下还能把事情做到的能力。

1.3.4 实践证明存在

有些事,我已经连续做了10年,有人问为什么可以持续做?因为我在真正开始做这些事之前,从来不是想“具体怎么做”,而是思考“要不要做”,要么不做,要么就不带情绪,直接去做。一件事,如果相对长期,那么在做的过程中,我会感到枯燥,会遇到各种状况,会碰到各种问题,但我还是会持续做,为什么?因为这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一件我要持续稳定地做到的事。

持续稳定地做事,不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不是没有碰到问题就做,碰到问题就不做;而是不管有没有碰到问题,不管自身状态如何,都必须做,都必须想尽办法完成。

做事之前,一般应做个规划。这时候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能不能持续稳定地做这件事。一旦定下规划,就直接做,不要犹豫。比如,培养习惯。如果一个习惯,你已经持续稳定地坚持了3年,它就是可以坚持一辈子的习惯吗?不一定。我们拥有一个习惯很长时间,但并不意味着一辈子保有这个习惯。只有真正一辈子坚持这个习惯,从未中断,才能说这是一辈子的习惯。这就是实践证明存在。

实践证明存在,前提是我们做事不能凭感觉,一定要有事实依据,要尽量去做那些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事情。有的人在培养习惯时会说:“我好像找不到做这件事的意义。”有这样问题的人,是凭主观判定一件事值不值得做,而不是根据数据。

开始做事之前,你就要考虑清楚这件事值不值得做,既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感受,也要充分征求周围人的意见,最终确定下来。如果值得做,开始之后你就要不带主观情绪,直接去做,只关注事实。这种方式能极大地提高你做事的行动力。

最怕的是事情做到一半,你突然思量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做。然而,事实已经发生,决策已经做出,接下来所有的行动都必须基于已经做出的决策。哪怕重新选择,改变行动,也和过去做出的决策有直接关系,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比如,中午吃饭时间,你选择了一家餐馆,结果饭菜不合口味,于是你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餐馆。这时,你可以选择继续吃完,也可以选择离开,找一家新餐馆。但选择这家餐馆的这个事实已经不能改变,你需要为这个选择买单。

实践证明存在,是指当事实发生时,100%用数据证明它的客观存在。 这个数据是客观的,是恒定不变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数据判断一件事是否真实发生过。比如,语写每天会统计创作者的完成字数、完成时间、语速等数据。通过查看数据,大家就可以知道创作者的语写情况。不管看的人和创作者有没有关系,都会根据客观的数据来判断。在语写的过程中,创作者会联想一些问题,会有情绪波动,会有一些感受,这些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数据呈现,也可能不会影响。不能以主观感受作为衡量标准,而要以客观数据作为衡量标准。

尽量以客观数据来衡量自己做出的成果,包括目标是否达成、行动是否高效、事情是否做到等。虽然不以主观感受作为衡量标准,但主观感受会影响我们的表现,影响最终的数据。因此,我们也要时刻觉察主观感受发生的变化,可以通过冥想等方法迅速调整状态。

还有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是,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给自己提出问题,想象自己想要的画面,使其清晰具体地呈现出来。想象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设立一个准确的目标,带着强烈的渴望、坚定的信念把它变成现实。

把想象变成现实,是有可能的。在我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开始我只是想象自己做一件事情,最后通过我的努力,真的做成了想做的事情。

当用客观数据衡量自己当下的状态时,我们会自然地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评估。比如,一个人由于月收入较低,经常说:“我感觉状态不好。”客观上来说,他的身体是健康的,大脑也在思考运转。当我打算用100万元买他的双手时,相信他一定会选择自己的双手,而不是100万元。从这个角度,双手的价值超过100万元。想到这里,他的状态是不是马上就好起来了?

又如,有的人的烦恼只值100元,因为他烦恼的是要不要买一个价值100元的商品。如果买,这个烦恼就没有了;如果不买,过段时间他的注意力会被转移,这个烦恼也可能随之消失。生活中有很多诱惑,为了避免我们的注意力被这些诱惑吸引,我们要尽可能有意识地让自己聚焦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创造属于自己核心本质的价值观,长期引导自己做重要的事情。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能力的大小,而在于能否重复使用自身已有的能力去创造价值。两个人中,一个人的能力属于A级,另一个人的属于B级,虽然起点有差距,但是决定他们谁先到终点的关键因素不是开始具备的能力,而是在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中,他们是否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

虽然能力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的,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可能进入平台期,进步速度会变慢。过度发挥能力,也并不一定可以使自身能力获得提升,但一定要保持练习。只有保持练习,才可以提升能力。 SK41MuKzGtDM8kYsYbX3mj2zpabSWn4frnH9LRAe1nbzGhXVV2npnVtp7ETof5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