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9 薏苡仁,补益脾胃特别好

其实在这些补益脾胃的食物里,还有一种著名的主食叫薏米,也就是薏苡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山岚瘴气,湿气特别重,当地人容易得风湿痹痛、关节疼痛,但南方盛产具有清热利湿、利尿功效的薏苡仁,把它炒熟就成了炒薏苡仁。

身处北方,对南方的湿气、湿毒真是体会不了。记得在20世纪80 年代初,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各大军区部队轮番练兵,解放军指战员都住在猫耳洞里,当时就流行一种病——烂裆,即在大腿内侧、阴囊周围感染湿疹,破溃流水。还不能挠,不能擦,因为只要有摩擦的地方,就有感染和皮损。最后,大家都是赤裸相见,不能着一物。

以前我跟梁冬对话《黄帝内经》的时候,说过烂裆其实就是体内的湿气化解、排泄不出去,外面的湿毒往里入侵导致的病。最简单的治法就是晒裆,趁太阳出来的时候,冲着太阳去晒。还有个办法,就是吃清热利湿、燥湿、渗湿的中药化解湿毒。其中有一种著名的外用的草药叫蛇床子。

之所以名叫蛇床子,据说是因为蛇爱盘在上面纳凉,后来有一个人把蛇床子药用成分提取出来,就做了一种著名的妇科外用药,叫洁尔阴,其实它就是中药。蛇床子要外洗用,最好不内服,它对胃肠黏膜的刺激特别大。

还有一个治疗方法就是在饮食中添加薏苡仁。

伏波将军马援当年打越南 (古代叫交趾) 时,感受到了湿毒和山岚瘴气后就发现薏苡仁特别好。他得胜班师回朝的时候,拉了两车薏苡仁。他拉薏苡仁被人举报说从越南拉了两车珍珠回来,结果皇帝就派御史去查他,抄他家。他说,我在外面征战多年,你看我的关节都变形了,当地人吃这个能清热利湿、排毒,我就拉了两车回来,虽然长得像珍珠,但其实是米。

《伤寒论》的方子里有很多用到了薏苡仁,温病学的方子里也用到了薏苡仁,都是考虑到它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伤寒论》里有麻杏薏甘汤,《温病条辨》里有三仁汤,还有薏苡竹叶散,这些都是很好的治疗湿病的药物。

下面我说一下薏苡仁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价值。《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部分方子用薏苡仁来治疗一些风湿病。这个风湿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类风湿或链球菌感染造成的风湿,而是中医理论认为的身体比较虚,在外面受了风和湿两种邪气的侵蚀,造成身体不舒服,有的就是以疼痛、发烧为表现。

很久之前我就说虚邪贼风,现在许多人对这件事也不在意。有人对着空调吹风,吹的就是强盗风。还有人追求浪漫,在湿地、草地上躺着,结果躺出一身病。

《伤寒论》《金匮要略》里提到的风湿病,患者一身尽疼。疼是阳性的、开放的、尖锐的、灼热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肌肉、肌腱被侵蚀的感觉。如果再往里,就是往筋骨、骨髓里疼。而且湿病有个特点是发烧,日晡加剧。

晡一般是指下午三点到五点,按正常的十二小时子午流注来算,属于小肠。但按十月历来分,这个阶段正好是长夏。凡是在这个阶段发病,我们就治湿气。

《伤寒论》说这种病是怎么得的呢?“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意思是出完汗就去吹风。

我在日本泡温泉时,总看到一些人泡完温泉就对着电风扇吹。泡完温泉,体表还是热的,吹一下没事,就怕毛孔打开以后受风,那真是长驱直入。

出汗以后别吹风、别洗澡,出汗洗澡直接伤肾。如果想让自己肥胖,就多这么干。

我大学毕业留在东直门医院住单身宿舍的时候,那会儿宿舍没空调,天气热,就洗冷水澡,我还算洗得少的。感觉那会儿洗冷水澡以后,就开始发胖了。我大学毕业时60千克,没过几年变成90千克,等于多了半个人,我反思就跟那会儿汗出当风、汗出洗浴有关。

《金匮要略》还说,这种病是“久伤取冷所致也”,就是长时间的积累,比如总喝冷饮、吃冰、喝碳酸饮料。

治疗这种病就用麻杏薏甘汤,由麻黄、炙甘草、薏苡仁、杏仁组成。把它炮制一下,剁得细细的,拿水煮,然后把渣去掉,喝米汤,温服。微微出点儿汗,避开风。吃完这个药,基本上烧会很快退掉,关节疼痛也会消失。

《金匮要略》中用薏苡仁的第二个方子,叫薏苡附子败酱散,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后世用大黄牡丹皮汤或治疗急腹症的一些方子,就是采用活血、化瘀、通下的方法。我也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过几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基本上一服药,甚至半服药,患者就停止发烧、疼痛,白数胞计数也正常。

《医宗金鉴》中除了用这个方子治疗腹痛、慢性阑尾炎外,还用它治疗胸痹。胸痹类似现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早期状态。《伤寒论》有很多方子能治胸痹,胸痹的病因病机被概括为阳微阴弦,也就是说心脏 (臟) 的搏动抵不住外面阴寒的凝滞。

治疗胸痹的疼痛或急腹症的腹部隐隐疼痛,既想化脓,但又没有力气化脓,我们用一些辛温、阳性的药,也就是我们用的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散和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两个方子。治疗胸痹,用薏苡附子散,用炮附子加薏苡仁熬粥,其实就是用薏苡仁利湿,用附子温阳、强心。现在西医总结出来就是通过强心、利尿治疗心绞痛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一瞬间的刺痛。这确实是一个好方子。

薏苡附子败酱散是把薏苡仁和附子,再加败酱草杵成末,然后用水煎着吃,主要治疗肠痈,还有肌肤甲错 (皮肤粗糙) 。肚皮绷得很紧,按上去还觉得有点儿肿,身上摸不到具体的硬块,也不发烧,我们将它看作是慢性阑尾炎形成的一种痈肿,还没有发。

我们现在检查阑尾炎也是用这种腹诊指征,叫麦氏点的压痛和反跳痛。压上不痛,但是一收手患者就会痛,说明这里面有邪气的聚集,没有痰块、瘀血的聚集。

到了唐朝,孙思邈把薏苡仁的用处扩大了,用来治疗肺痈,就是现在一些细菌感染造成的肺痈,表现为胸痛、咳嗽、吐脓、吐血。他用的方子到现在我还在用,这要感恩我的老师裴永清教授。他最早探索现代人的湿病造成的各种疾病,以千金苇茎汤为底子,化裁,治疗现代人的过敏性哮喘,还有儿童的哮喘,治疗效果非常好。

千金苇茎汤用的全是祛湿的药,比如苇茎,就是芦苇的嫩茎,本身就有很好的利湿效果。薏苡仁加桃仁、冬瓜仁,是治疗肠痈必不可少的方子。但是孙思邈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把它用在治疗肺痈上。一般用苇茎两升,薏苡仁半升,加桃仁五十枚和冬瓜仁半升,先煮苇茎,煮出来香气,然后把其他药放进去。患者吃完以后,基本上就能把肺里感染的浓痰、浓液都吐出来,咳嗽、胸痛的症状都能很快得到缓解,本方也非常有利于疮面的愈合和感染的吸收。

判断肺痈的标准是什么?那会儿没有 X 线检查,但可以通过胸腹诊,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判断,比如咳,发烧,呼吸有点儿困难,出现烦躁和满闷,胸部部分皮肤甲错、瘀血。

到了《温病条辨》,吴鞠通很巧妙地把薏苡仁用在了利湿、清热、排毒的方剂里,比如著名的方子三仁汤,治疗弥漫在三焦里的湿气。

之前厚朴一期王同学的孩子发烧,怎么也不退,我检查完后开了三仁汤。孩子吃完药没过半小时,对他妈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妈妈,你期待的事要发生了。”他妈说:“我期待什么?”他说:“你不是一直盼我去解大便吗?可是我没有啊,但现在我有了。”结果到了洗手间,孩子拉出一泡又臭又稀的粪便,烧马上就退了。

三仁汤里的半夏、杏仁治疗上焦,蔻仁温化中焦,薏苡仁利下焦的湿,还有竹叶、厚朴等其他药。这个药看起来很轻灵,药味也不多,但临床疗效好。

现代社会,大家吃瓜果、海鲜等,易导致各种不消化的蛋白质停留在体内,我们要经常熬一些薏苡仁粥喝。尤其是在盛夏,一定要把薏苡仁、土茯苓、五指毛桃当成药食同源的佳品。 XV0ZaBYLUjqEECo6fiYNzDqFIOw/ZRNRC4DQRnwvRld6nalGHhUTHVzlYzM/C+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